朱鎔基的文化魅力

2009-05-11 01:55徐忠友
文化交流 2009年6期
关键词:广益朱镕基胡琴

徐忠友

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新闻主播吴小莉不久前在出版的一本新书中讲到,在她采访过的许多国家政要中,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称得上是一个身上充满文化魅力的人。

出生于耕读之家

1928年10月1日,朱镕基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棠坡自然村一所叫“恬园”的朱氏祖宅里。朱姓家族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朱这一分支,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朱镕基的祖父叫朱访绪,为光绪廿年举人。他生了6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朱希圣,即朱镕基的父亲。按辈份算,朱镕基是朱元璋的第19代孙。

朱希圣非常聪明,年少时就博览群书,心中颇有抱负,他曾取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意,自号“清醒上人”。不幸的是朱希圣年轻时染上了肺病,俗称“痨病”,没等到朱镕基出生便英年早逝。当朱镕基出生时,母亲张氏也感染了肺病无法给孩子喂奶。伯父朱宽浚便将镕基接到家中,让妻子给他喂奶。

不幸之事在朱镕基9岁多的时候再次降临,染病已久的母亲张氏辞世,朱镕基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便由三伯父朱学方挑起了抚养朱镕基的担子。

朱氏家族是书香门弟,世代重视教育、信奉耕读传家。1934年,7岁的朱镕基先就读于“时中学校”。这所小学是朱氏家族兴办的私立族学,当时校址就在朱氏祖宅里。在“时中学校”读了两年书后,朱镕基跟随三伯父朱学方迁入长沙郊区,随后就读于崇德小学。在小学里,朱镕基比较爱好国文,诸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许多他都背得很熟练。

1941年2月,朱镕基以崇德小学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投考广益中学,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入初中一年级第39班。广益中学同样是一所私立中学,在当时的长沙首屈一指,社会上流传“要学习、进广益”的谚语。

在广益中学读书时,朱镕基更加刻苦认真,上课认真听讲,课余阅读了《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有了很好的语文基础,且数学成绩也不错,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非常好。有一次他与同学背圆周率比赛,结果朱镕基背到了近100位。当时同学中学习名次的竞争十分激烈,每临近考试时,朱镕基和同学们经常复习到深夜。他的宿舍当时毗邻校外的一家小餐馆,看书到深夜肚子饥饿时,朱镕基就和同学们通过宿舍墙壁上的一个孔,直接从餐馆买宵夜,也就有了“穿壁买宵”的传说。在保存的档案中记载朱镕基当时的学习成绩:在前五个学期中,共59科次的期末文化考试,其中100分有15次,平均分达93.8,有三个学期名列第一。最后一个学期,朱镕基11门功课有7门获100分,平均96.27分,为全班第一,因此他的毕业证编号为第1号。

在湘西求学演唱京剧

1944年10月,朱镕基初中毕业后考入国立湖南八中永绥高中分校,来到了当时日军不敢入侵的湘西永绥读高中。

在湘西求学时,朱镕基每科成绩都在98分以上,英语居然连《英汉词典》的部分内容都能朗朗成诵。业余时间他喜欢唱京剧。这是因为朱氏长辈都喜欢唱京戏,尤其是收养他的三伯父朱学方,唱做念打样样精通。每到空闲时,叔伯兄弟便相聚一起,你拉胡琴,我打锣鼓,唱功好的便一展歌喉。耳濡目染,朱镕基在伯父们的影响下也爱上了京剧,并能演唱一些段子。朱镕基在长沙广益中学读书时,正巧教师和同学中有也有一些京剧爱好者,于是朱镕基演唱京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拉胡琴就是他在票友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的,尤其是拉京胡,不仅拉得有板有眼,而且拉得有腔有调,到后来还能边拉边唱,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节假日,他经常在宿舍里与同学们自娱自乐。只要宿舍里传出胡琴声,肯定有他的份,由于他的胡琴拉得相当不错,同学们都喜欢请他伴奏。有一次,有位同学刚学会唱几句《击鼓骂曹》的唱段,就请朱镕基帮助伴奏,不料这位同学一开口就唱起了“平生志气运未通,好似蛟龙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这几句唱得荒腔走板,与朱镕基的胡琴无法配上调。朱镕基边拉边笑道:“这是对牛弹琴啊!”宿舍里的同学全都乐了。

在湘西国立湖南八中读书时,不仅物质生活很清苦,而且课余文化生活也很贫乏,为了丰富师生们的文化生活,朱镕基就和几位同样爱好京剧的同学多次登台演出。那时学校附近青龙村盛产黄杨木杆,在排练时朱镕基和同学们以黄杨木杆和蛇皮等制成二胡。每当晚饭后,校园里便传出一声声:“一马离了西凉界”“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学唱京剧在学校里风靡一时。朱镕基天生一副好嗓子,唱戏音色清亮圆润。他和几个同学商量决定一起排练诸葛亮的《空城计》,他演诸葛亮。有些本地同学借来了留声机及唱片,供朱镕基模仿学唱;也有同学拉京胡为他伴奏。在唱段操练好后,一个“学生业余剧团”就这样搭起来了。“学生业余剧团”随后安排了一次演出。当时化妆演员均需用长布带将眉梢往上“吊”,朱镕基天生一对剑眉,无需这道工序,化妆师为之称赞不已。而在剧中当司马懿退兵下场后,诸葛亮有一伸手捋去额上惊汗的动作,不知是天热还是初次登台,朱镕基下台后告诉同学“真捋下一把汗来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朱镕基后来参加工作直到担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时,仍对京剧钟爱如初。在一些场合,他会唱上几段,听上去字正腔圆、有板有眼,颇见功力。他在位时曾多次到过浙江,负责接待的同志知道他有拉胡琴的爱好,就叫宾馆特意在他房间里放把二胡。他忙完工作,吃过饭后就在房间里拉上几曲,过过“琴瘾”,放松一下。

2003年3月16日,朱镕基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位上退下来后,他和同是票友的夫人劳安经常在家里唱上几段京剧。劳安年轻时学过梅派和荀派唱腔。尤其他俩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都做过清华京剧队的票友,这算是他俩的共同爱好。现在每当“京剧瘾”来时,就在家里夫唱妇随或妇唱夫拉,这也为他退休后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经常练字少有题词

朱镕基退休后,深居简出,业余时间经常挥毫泼墨练练书法。他的毛笔字写得跟他的人一样有棱有角,颇有个性。在退休前,单位、同学、亲友纷纷请他题词,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但也有破例挥毫。

1989年8月,在日本友人的一再要求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为上海与大阪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足见“清正廉明”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1998年10月7日下午,朱镕基到中央电视台视察。应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敬一丹等主持人的请求,他欣然命笔题写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这可能是他唯一的一次为新闻单位题词。2000年5月22日,中央召开了纪念李富春、蔡畅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应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的请求,朱镕基为反映李富春、蔡畅两位老革命家的电影《相伴永远》题写了片名,但没署名。这也是他唯一题写的影视片名。

2002年11月19日,朱镕基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演讲时谦虚又严肃地说:“由于我字写得不好,很少题词,但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4个字‘不做假账。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4个大字!”1998年,身在美国的大哥朱镕坚90大寿暨婚庆60周年,与大哥情同手足的朱镕基特意题词“金石不渝、百岁可期”,以资祝贺,这应该是“诫题辞”的朱镕基在退休前送给亲属的唯一墨宝。2003年9月9日其堂兄朱经治老人90大寿前,朱镕基题写了贺联为堂兄祝寿。分别为“诚信传家经风雨,廉洁从公冶新人”,“儿孙满堂万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欢”。这对联是朱镕基在当上海市市长时朱经治请他写的。朱经治是当年收养朱镕基母子的三伯父朱学方之子,平时就像亲哥哥一样,但他对当哥哥的也不开题词的“后门”。直到10多年后朱经治老人因患重病住进院,朱镕基怕老哥万一出个意外,真的不好交待,这才还了这份“亲情账”。病中的朱经治老人收到朱镕基的墨宝后,心情便变得轻松高兴起来,不久病就好了。

朱镕基惜墨如金,从少有的题词内容里,也可见其做人的高风亮节。

猜你喜欢
广益朱镕基胡琴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大广益会玉篇》考论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
朱镕基巨额版税全给了基金会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
胡琴心:我用整个生命舞蹈
One-dimensional 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Planar Direct Internal Reform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