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郁 闫 波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体系。这种新兴的艺术体系的出现是艺术家们数字化生存的高级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计算机图像(简称CG)应用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一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领域:CG艺术与设计(CG Art and design)、游戏(Game)软件、动画(Animation)和漫画(Comic)。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并且已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种基于高科技而存在的视觉艺术, 计算机、设计和应用三者已融为一体, 成为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创作也不再是单向的过程, 而是人机互动的过程, 是艺术家和计算机共同完成作品及应用的过程。
而在动画设计艺术中,线的变化、运动是视觉现象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视觉艺术需要认识并作为表达的基本任务,是动画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谓“线形动画”,则是以“线”这种艺术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动画。这种“线形动画”是基于想像的一种赋予无生命线条、形象以生命的艺术,是从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的变化,以及简单动作开始的,继而制作出赋予非生命的线以生命,化抽象的线为形象的外轮廓,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把人们的幻想与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强烈、奇妙和出人意料的视觉形象,引起观众的共鸣、认可的动画影片。下面通过笔者的一部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线形动画短片来浅谈线形动画的表现形式及几点真实性理解。
一、线形动画的造型设计
现代动画中的形表现手法在传统的动画基础上重新运用和解读,它不再是用来服务于传统动画片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而是承载着动画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认识和追求,线形动画就是一例。在造型上,因为“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容易造型,这就使线形塑造出来的动画角色的造型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结构性,其中直线与曲线的交互运用在视觉上往往呈现出矛盾的错觉现象,使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这种线形的造型设计是现代动画表现的一大特色。
线条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外在形式,线条绘制本身的特点,线段、直线、曲线、不规则线都可以塑造出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线,从性质上分为“直线”与“曲线”,不同倾斜度的直线与不同弧度的曲线互相任意组合,可以塑造出不同质感的任何物体。一般来说,直线,具有锐利、豪爽、厚重、速度、明快、整齐的特性;而斜线,在画面中强调一种物体的运动,随着绘制出的动画物体来加强斜线条的应用变化,更能体现事物的结构。直线一般用来表现硬度较强的物体,而曲线则相反,可以体现出物体的柔软度,而且曲线的跳跃性可以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随着它的高低起伏变化,更能体现画面丰富的节奏动感。所以,在塑造动画形象时,即使只有外轮廓线,仍然可以清晰而肯定地分辨出所塑造形象的质感。
本实例短片中共有三个角色:一个小男孩代表了一类成年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小孩一样,乐观自信,不喜欢失败;一辆坦克则代表了另一类人,他们易怒,尽管有着强壮的外表,但内心非常的不成熟,这也是他们经常失败的原因;一双实体人手则代表命运,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平等地对待其他两个角色所代表的两类人。片中线形小男孩的塑造,采用了分别体现人体的坚硬度与柔韧度的直线与曲线交互运用的造型方法。在塑造坦克这个形象的时候,则采用了大量的直线与斜线的结合,从而展现了坦克的金属质感与体积。
用外轮廓线形塑造的小男孩和坦克,使用与计算机相连的二维逐格拍摄设备及合成软件程序EOS进行逐格拍摄后,自动导入计算机,并生成avi格式的动画片段;实体手则通过实体逐格拍摄,经过在合成软件AfterEffects中抠像处理后,通过编辑合成软件Final-CutPro使二维手绘部分与三维实体进行融合。此设计既体现了线形动画造型,又可以体现线形动画造型与三维实体融合的整体造型。
二、线形动画中的运动语言
动画独立的运动语言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变化和发展过程,已是动画艺术设计的重要载体,这对于线形动画来说,尤为重要。
在以线形所组成的角色形象动画片中,其制作过程不需要过多的细节;其角色的基本运动规律不变,仅仅以外轮廓线就能够让观众以其独特的姿态直接感知到角色的属性,藉以提高观众对于角色的印象,并利用挤压与伸展的效果、夸大肢体动作或是以加快或放慢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及反应,从而更易理解和掌握动画中的运动的语言。
三、线形动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在表现形式上,线形动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更为多样化。在线形动画创作中,既可以表现出形象的美感,又可以表现出角色形象的本质。它尊重主体意识,强调个性,注重思想内涵,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艺术的自然与真实。从性质形态来看,当动画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态势时,线形动画随着多媒体技术及软件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审美客体,具有纯粹的艺术性质,从过去的单一的手绘动画制作走向多样化的媒体软件制作,实现了多维度的相结合,扩充了传统动画的审美范围,把特殊的制作方式以及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演化出具有个人视觉符号的特点引入动画。在这样的前提下,动画的技术不会因科技发展而减弱、淘汰,反而因个性化技术的提高而变得多样化。
四、线形动画的制作风格
“线”具有延伸感、方向感和丰富的表现力。通过线形的变化和组合,显示出动画片中各个物体的疏密、虚实、动静、节奏、刚柔、缓急、开合、和谐等形式美感。同时,线形所实现的视觉传达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形的变化程度、以及人们纯粹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线的移动轨迹,占有一定量的空间,它不像点与线一样灵活轻巧,但是可以通过透视、重叠等方式产生较强的空间感。
线形动画虽然是一种更具有夸张的运动形态和造型的艺术,但是也试图包含和挑战一种严谨生动的限定线式风格,使故事和角色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结论
概括来说,线形这种抽象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各国文化不断融合而不断延伸衍变,从而在动画艺术制作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简约、抽象、新颖且趣味性较强的造型艺术体系,也传承了剪纸、皮影、折纸、木偶等华夏民间文化特有的艺术精神。动画师们运用这些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借助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并融合了新时代的数字媒体技术,使这种线形动画的内涵无比丰富、构架无比完美。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黄木村《现代动画艺术创意与技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日]尾泽直志,《图说动画规律·给角色赋予生命》,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3}佟婷《动画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4}索小玲、马建中《动画的运动语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7年9月第一版。
{5}Richard Taylor《Encyclopedia of Animation Techniques》, Reed Educational &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Ltd, Paperback edition 1999。
{6}Matt West《Making an Animated Film》, The Crowood Press Ltd, First published 2005。
{7}理查德·泰勒《动画技术百科全书》,瑞德教育专业出版社,英国,1999年。
{8}迈特·威斯特《动画电影制作》,克劳伍德印刷社,2005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