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中国声音:不与美国“做交易”

2009-05-10 10:31席志刚
凤凰周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谈判

席志刚

“在这个炎热的7月,没有什么能够替代气候变化议题的热度。”

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傅志寰在7月23日主题为“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的论坛上致开幕词时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在国际社会上的声音很小,致使国际社会不能充分了解中国所作的努力,也不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中阐明自己的立场。

中国主动出击

作为最大的、发展最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政策和立场必将对整个“后京都”时代气候谈判格局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的谈判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国际机构认为,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总体立场是,发达国家应该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和‘巴厘岛路线图的要求,在2012年之后继续率先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跨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岛路线图”三份文件确定的原则和要求。

然而,随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展开,及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讨论形成新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日期的迫近,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压力巨大。

苏伟表示,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量化中国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无疑为气候谈判赢得了主动。

他同时解释说,中国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应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中国位于气候变化脆弱区,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巨大,特别是农业将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灾难性影响。因此,无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如何,气候谈判压力多大,中国都会采取积极的国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不会与美国“做交易”

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早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2008年中央政治局就进行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学习,确定了“无论是不是气候谈判造成的压力,中国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的战略。

为此,中国农业、海洋、林业、能源、水利等行业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节能减排行动计划。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31个省区都制定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下一步就是执行、落实国家、省级、行业的行动方案。

“中国的行动实实在在,在2010年前关闭5000千瓦低效率发电机组,1亿吨低效率的钢铁产能。”苏伟表示,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还将加大,目前太阳能利用居全球第一,风能居全球第四,核电的发展速度也在提高。

“金融危机不会影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苏伟强调,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发展“绿色经济”,更有5800亿元用于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

“中国不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和美国做交易,中国的立场文件中已经包含了中国的主张。”苏伟认为,在减排义务上,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场博弈,美国可能会以“碳关税”为由要求中国对外承诺减排量或以此要挟中国满足其利益要求。

分歧与合作共存

应对气候危机,中国目前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美国国会6月22日通过《限量及交易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对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这被中国视为利用气候变化之名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

另外,中国的一些企业甚至职能部门,不了解气候危机的紧迫性,自竞性差,即使是作为经济中坚的国有大型企业,其环保意识有时也并不与自身形象相称。目前,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振兴本国经济,中国投入了4万亿之巨,许多项目集中上马,救经济成了“主旋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更容易被忽略。专家担心,如此则容易为西方国家施压中国提供口实。

不过中美还是可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达成一些“软性目标”,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专案部主任傅瑞伟表示,在本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实际上,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不同,分歧与合作共存,通过磋商和对话可以达成一些“共识”。

尽管中美双方在气候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存在分歧,但并不影响中美两国元首今年4月伦敦会晤时达成的一项重要共识。7月16日,中美共同筹资1500万美元成立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两国官员将在接下来的数月中就该中心组建及未来具体合作事宜进行磋商,目标是在年内进行中心的初始运行。

编辑 王何畏 美编 虎妹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候谈判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2007:绿色企业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