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华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科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51例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不依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不依从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自知力,受幻觉妄想支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理解和对患者的关怀、社会支持,消极抑郁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经济支付能力等。结论 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提高了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各种治疗、服药过程的主动配合程度。即患者全病程参与和配合治疗的自觉性。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1]。有文献报导,精神病患者约有1/3对药物治疗不依从[2],目前精神科的主要治疗仍然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药物从简单的强制性治疗转向为强调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以保证全程治疗目标的实现。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效果[3]。为提高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巩固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对我科住院的51例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提高了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设计影响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问卷调查表,并对本科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253例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1.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253例精神病患者中有51例药物治疗不依从,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精神分裂症、高中及中专、工人居首位,不依从的因素:有单一的,也有多因的,最常见的是患者缺乏自知力。
2 影响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2.1 患者自知力的完整程度 新入院或首次住院的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病,认为自己的表现是正常的,是单位、家属或医护人员不理解而联合起来害自己;有一部分患者是被强迫或被骗住院,因而常表现为不安心住院,有抵触情绪,因此拒绝接受治疗,表现为假服药。
2.2 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 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态思维,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如患者受幻听支配,听到有人叫自己不要吃药,医护人员在药里和水里下毒,认为医护人员要害自己,给自己吃毒药,因而敌视医护人员,拒绝服药;有罪恶妄想的患者认为拒绝服药是对自己的惩罚等。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多少及严重程度 抗精神病药物在服用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可出现流涎、吞咽困难、肌张力增强、震颤、静坐不能、食欲不振、便秘、无力、头昏、嗜睡、体质量增加、性欲减退等[4]。特别是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大,服用后给患者带来不适而影响日常生活,严重的不良反应常使患者不能耐受而产生假服药。
2.4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理解和对患者的关怀、社会支持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相关知识不了解,不懂得有规律的药物治疗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患者担心长期服药会影响结婚、生育,担心长胖会影响体型;担心记忆力减退而影响工作,害怕被社会歧视,害怕单位领导、同事知道而失去工作;担心药物对大脑、心、肾、肝等重要器官的不良反应,担心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因而不能长期坚持服药。有的患者缺乏亲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认为自己的存在给家庭增加负担,活着无意义,因此拒绝治疗。
2.5 消极抑郁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 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的认识不足,患者出院后往往不听从医生的指导,自行减药或停药,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治愈的难度,给患者及家属增添精神上的痛苦,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无药可治,悲观失望,对治疗失去信心,某些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自杀行为。
2.6 经济支付能力 精神病患者往往失去工作能力,长期住院,自己的工资较低,难于维持基本生活,常需家庭的帮助,而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离婚者居多,经济条件均不好,特别是家住农村的患者,更无经济能力坚持治疗。由于经济支付能力有限,患者家属对治疗持消极态度,患者意识到活着对家庭是一种负担,死亡对自己和亲人都是一种解脱,因此拒绝治疗。
3 药物治疗不依从的具体表现
3.1 不定期就诊 患者出院后不遵守医生的指导,不定期到医院复诊,认为病情稳定,自行减药或停药。
3.2 被动服药 患者没有自觉服药的行为,需在亲人的督促下才能勉强服药。
3.3 消极用药 即不按时、按量服药。
3.4 拒绝用药 患者口头直接拒绝用药、吐药、服药后闭紧嘴巴或提出恐吓、忘记服药、服药时磨蹭或将药物含于口中而不咽下[5]。
3.5 过度用药 表现为经常要求给予药物,经常服用过量药物,不经询问即服下药物,不诉说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4 提高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
4.1 加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精神药物治疗的患者甚为重要。多数重型精神病患者因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常不愿接受治疗,甚至对医务人员持有敌意,对治疗的不依从。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帮助患者从烦躁、不安、消极或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是护士首要的工作。护士首先要尊重患者的人格,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作息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及同室病友等,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除给药时间外,护士要增加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在与患者交往时,要以缓和的方式表达真诚的关怀,帮助患者认识到接受治疗的必要性,以平静、沉着的方式对待患者;对患者因疾病所至的焦虑、纠缠、恐惧、冲动等行为不流露丝毫的厌烦情绪;对否认有病的患者,不要与其争辩是否有病;对敌视医护人员的患者,护士要尽量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而应从生活上多给予关照,以真诚打动患者;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矛盾,并给予耐心疏导,鼓励患者及时表达对治疗效果的感受,充分了解患者拒药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4.2 严格执行给药制度,确保按医嘱服药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发药时除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等,要认清患者的面貌,患者排队服药,一名护士发药,另一名护士检查患者是否把药服下,发药时先发依从性好的患者,后发不依从的患者,对自知力恢复不完整,又有抵触用药的患者,护士要定时给药,必要时检查口腔、水杯等部位,严防藏药;对有藏药、吐药的患者,可将药物磨成粉剂或溶解成水剂让患者服用,服后在护士的视线内观察15~30 min;对坚持拒绝服药的患者,护士不可强行喂药,可联系医生采用肌内注射、静脉或鼻饲等给药方法;对服药时间较长而病情无明显好转,服药剂量较大而又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治疗期增加用药剂量而病情突然波动的患者,应考虑有藏药的可能,此类患者护士要重点交待,重点观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患者藏药的地方,以防患者积攒药物而一次大剂量服药自杀;发药时药车不能随便放置,以防兴奋躁动的患者抢药或打翻药车。
4.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由于精神疾病的表现主要在精神与行为方面的异常,患者病情复发时,思维过程紊乱,思维活动脱离现实,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知觉、思维、情绪、记忆、活动、意志行为、智能、意识等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和判断客观事物,对疾病本身也缺乏自知力,常常不能正确表述自己的不适。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症状的变化,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若患者出现不适,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会随药量的减少或停药而逐渐消失,以尽量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及时记录,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了解用药的原因,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4.4 根据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合理选择药物 对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可选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且药品价格能让患者接受的药物;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可选用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4.5 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指导 让家属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各种治疗措施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惩罚。在用药前向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担忧、焦虑,使家属主动协助配合治疗过程,以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参与,确保治疗工作顺利进行。
4.6 做好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
4.6.1 向患者讲解药物全程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患者知晓疾病的过程、表现、药物治疗过程及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方法。使患者了解用药目的,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
4.6.2 为患者讲述成功康复的病例,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6.3 讲解疾病的转归、复发及巩固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坚持长期用药的信心。
4.6.4 叮嘱患者坚持随访,按时门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发现有病情波动,及时来院就诊。
4.6.5 鼓励激发患者树立乐观、现实、勇于接受挑战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
参 考 文 献
[1] 程艮,李峥.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99-701.
[2] 施华芳,姜冬九.病人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4-135.
[3] 王志英,杨芳宇.精神障碍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41.
[4]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84.
[5]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