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09-05-08 03:33陶旭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5期
关键词:达拉自由基脑梗死

陶旭华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Edaravone MCI-186)是新型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可在改善脑供血的同时,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少受各种代谢毒物的损害,从而改善预后。打破了神经保护治疗无效的僵局。笔者应用依达拉奉对发病24 h以内脑梗死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脑梗死患者为2008年2-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39~79例平均60.5岁,从发病至入院时间6~24 h。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所以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均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并排除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42~76岁,平均57.2岁。对照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39~79岁,平均60.5岁。根据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得维亚研究组标准,分为轻、中、重型,轻型(1~15)、中型(16~30)、重型(31~45),其中治疗组轻、中、重型26、30、8例,对照组分别为28、30、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通常用银杏达莫加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7~14 d。临床疗效判断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2周疗程结束时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增减评价疗效。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根据2周疗程结束时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增减评价疗效。

2.2 两组ESS评分比较 治疗1周后,治疗组E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3周两组ESS评分比较差异更加显著(均P<0.01)。两组起效时间对比见表2。

2.3 毒副作用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前14 d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治疗组有1例肌酐轻度增高。两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余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神经保护药可以抑制细胞死亡和阻止缺血区再灌注损伤,联合使用这类药物可以为将来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武器。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血管的闭塞引起以其支配领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组织进入缺血状态,自由基则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子。在脑组织缺血和再开通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是构成细胞膜的损害,接下来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害,脑水肿的加重,脑梗死的恶化,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的缺血损害。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具有改善预后的效果。该药物能到达缺血半暗带,并阻止梗塞进展。本研究对治疗组患者发病后24 h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获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90.62%,显效率达65.62%,其中痊愈16例,显著进步率26例,进步16例,无变化6例,恶化死亡0例;而对照组为54.68%和40.62%,两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后ESS评分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起效时间上两组对比亦有明显差异,说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研究证实依达拉奉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脑水肿、阻止损伤以及延迟神经元素死亡,从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依达拉奉是目前唯一临床使用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本研究发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方便实用、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常有益。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猜你喜欢
达拉自由基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7种增加自由基的行为让你老得更快
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生超氧自由基的形态分布研究
能延缓衰老的蛋白质
门达拉湾酒店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