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方生 梧春林 罗庆红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肝癌患者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检测以了解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 利用日本东亚CA-50血凝仪,检测67例肝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PT、APTT、TT.、FIB水平。结果 肝癌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四项指标可客观准确评价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肝癌;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指标是常用的一组凝血因子的筛选实验,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测定。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蛋白质的合成的场所,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特别是发生肝癌、肝硬化时,可引起严重的凝血因子、蛋白质合成代谢异常,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1]。 笔者通过对67例肝癌患者凝血四项检测,来了解其凝血功能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7例肝癌患者均为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6例,女21例,年龄29~79岁,平均47.3岁。所有病例均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确诊、病理组织学证实。50例正常对照组均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近期无服药史。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5~55岁,平均40.5岁。
1.2 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8 ml注入含0.2 ml 浓度为109 mmol/L枸橼酸钠的塑料试管中,充分混匀,及时送检,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随即测定。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日本东亚CA-50血凝仪;试剂及质控物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日本东亚CA血凝仪专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肝癌患者PT、APTT、TT结果均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FIB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与对照组凝血四项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
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的14种凝血因子中,有12种是由肝脏参与合成,并能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的溶解物与抗纤溶物质,肝脏在体内的止凝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肝脏细胞受损或坏死时,肝脏细胞合成凝血因子(除Ca2+和组织因子外的其他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抗凝血酶Ⅲ、肝素转因子Ⅱ、蛋白C、蛋白S等)的能力减低,这些因子或蛋白的血浆水平降低,导致凝血和抗凝机制紊乱[2]。肝癌患者由于肝实质本身受损,肝功能减退,导致合成蛋白和凝血因子减少,肝细胞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引起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障碍,导致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机体的凝血过程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3]。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患者的PT、APTT、TT、FIB与对照组比较,其中PT、APTT、TT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PT、APTT分别反映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类抗凝物质,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相关,是病情预后的敏感指标[4]。FIB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肝功能受损时,一方面纤维蛋白合成减少,另一方面纤溶亢进,引起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FIB降低[5];导致肝癌患者特别是肝癌晚期患者易发生自发性出血以及出血后难以凝固的现象。因此FIB是凝血功能障碍较敏感的指标之一。
综合上述,凝血四项检测是多方面反映凝血功能状况,尤其在对肝癌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之前;要充分了解和注意到肝癌患者凝血功能的特殊变化,有条件的应作动态观察,可以了解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及时用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许俊堂,从玉隆.抗栓与溶栓药物的血液学监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53-55.
[2] 王鸿利.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7.
[3] 谭齐贤,张树平.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6.
[4] 杨会霞,王长友.肝硬化患者PT、APTT、FIB、PLT检测分析.中原医刊,2003,30(9):48-49.
[5] 储海燕,王鸿利.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纤溶纤维的研究.血栓与止血杂志,2001,7(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