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09-05-08 03:33靳利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5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靳利英 刘 波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肠内营养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及营养治疗对策。结果 56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同时对改善营养状况及预后恢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早期(即出血停止6 h)应用肠内营养治疗。

【关键词】 肠内营养;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91%[1],为探讨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排除原发性消化道疾患及凝血机制障碍)56例,针对出血情况采取营养治疗对策,观察消化道出血及营养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年龄18~95岁,平均56.6岁;男41例,女15例;脑出血3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23例,脑梗死14例;鼻饲2~605 d。

1.2 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治疗对策 ①出血期:胃管内引出咖啡色液体,胃潜血(+~++),继续鼻饲营养液,同时胃管内注入洛赛克、云南白药止血。胃潜血(++~++++)者,停止鼻饲。抽净咖啡色液体,用冰盐水100 ml加入去甲肾上腺素6~8 mg注入胃内,夹闭胃管半小时后抽去胃液,用冰盐水反复洗胃至抽出的液体基本澄清后,注入凝血酶1000~2000 U,夹管2 h后放开,连接负压引流器,同时静脉使用洛赛克止酸;②出血停止:出血停止的标准为胃液潜血阴性,大便潜血阴性。出血停止6 h后开始肠内营养[2]

2 肠内营养治疗

2.1 制剂种类与投给途径 肠内营养(EN)经鼻饲采用一次性投给或间歇重力滴注等途径给予。根据病情给予要素型制剂(维沃、百普素)、非要素型制剂(匀浆膳、能全素、立适康)、组件制剂(乳清蛋白、糊精)。对于年老危重、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合并并发症及长期禁食的患者,宜先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口服液维沃或百普素,以减少肠道刺激,提高营养素的吸收率。待肠道功能适应后改用或增加用整蛋白型制剂如能全素、立适康、匀浆膳等。

2.2 能量与营养素 ①能量需要按“BEE×活动系数×体温系数×应激系数”计算,亦可按标准体质量25~30 kcal /(kg·d) 提供,超重者应减少。能量密度为1.0 kcal/ml;②蛋白质按1~2 g/(kg·d)供给;糖脂比例按1∶1提供。一般患者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脂肪占20%,碳水化合物占65%;③电解质:结合生化测定结果进行补充,特别是钾、钠、钙等;④维生素、膳食纤维及其他:营养液内可强化维生素片剂,亦可给予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果汁、蔬菜汁,其中有机酸、膳食纤维可促进消化,润肠通便;为防止治疗中使用抗菌素而引起的菌群失调,每日给予pH≥5的复合菌种酸奶(如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200~400 ml。

鼻饲1周内可使用胃肠动力药(吗丁啉或西沙必利)。伤后或术后14 d可改为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增加膳食纤维,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肠内营养液。

2.3 注意事项 ①注入速率与总容量应逐步提高,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每天所需总量的1/2~1/4量开始,以1/2~1/4的量逐日递增,3~4 d 肠内营养达到全量。每天4~5次,营养液的适宜温度为38℃~41℃;②防止返流:喂养时,头高位30°。每3~4 h检查胃储留量1次,若大于150 ml则暂停2~4 h,防止返流气管,引起呛咳,造成肺部感染。同时注意抽出的胃液尽量不要丢弃,应缓慢注入胃内,避免离子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③检测胃液PH值:可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若pH<4,可使用洛赛克抑酸,或用温开水稀释抽出胃液,以减少胃液中H+的浓度;若pH>4可喂养;④积极治疗并发症: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概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等并发症。

3 结果

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无一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笔者使用上述有效、合理的肠内营养,既减少了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及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典型病例,患者男,84岁,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使用肠内营养605 d,体质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4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系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影响下丘脑、脑干与边缘系统的功能,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胃肠平滑肌收缩;通过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糖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多,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痉挛,肾功能障碍,体内尿素增多亦损害胃黏膜;胃排空减缓,食物滞留可刺激胃壁细胞,过量分泌胃酸;同时小肠内滞留食糜反流入胃,其中的胰蛋白酶、水解酶使胃黏膜屏障破坏加重。低血容量性休克直接使内脏血流量减少,导致胃黏膜缺血;此外,成人呼吸宭迫综合征、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综合因素使胃上皮细胞变性坏死,H+反渗入胃黏膜,引起组织充血、水肿、糜烂,形成溃疡出血[3]。据报道:颅脑损伤后3 h即可引起明显的胃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损害,至伤后72 h达高峰,此损害可持续7 d[4]。72 h内开始肠内营养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1周后开始肠内营养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33%[5]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中断胃黏膜损伤的形成;适量的胃内容物可增强胃肠蠕动,从而增加了对黏膜的保护和修复,亦增加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同时营养液也使分泌亢进的胃酸得到中和,减少对黏膜的损害;由于肠内营养含有更多接近人体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减少电解质紊乱带来的水肿等变化。其消化吸收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可促进肠道吸收及排泄功能尽早恢复。维护内脏血流稳定性,防止菌群失调,减少肠源性感染和功能衰竭。同时对高分解代谢状态下的低蛋白血症得以改善[6]。因此,早期合理、均衡的肠内营养,对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及预后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金仙妹,王海燕.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5-487.

[2] 陈青,范旻.临床营养基本理论与技能.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3] 董魁星,齐洪武.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72例临床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2).

[4] 杭春华,史继新,黎介寿,等.创伤性脑损伤后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 (2):94-98.

[5] 赵旦,刘惠祥,宋小平,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3(1):33-34.

[6] 罗前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右江医学杂志,2007,35(5)30,8 (1):28.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