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之—清明

2009-05-07 05:48常建华
老同志之友 2009年7期
关键词:时记寒食节寒食

常建华

清明作为节气,在汉代完备的二十四节气中已经出现,它位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的第八个节气。由于是节气,所以有农时方面的活动。

从节气到节日

清明作为节日广泛进行,并不是因為农时,而是改火观念的结果。晋孙楚《祭介子推文》说“三月清明断火寒食”,可知晋时寒食在距冬至105日的清明。由于汉末寒食从冬季移到春天并选择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所以到了南北朝末便将寒食后两天的107日作为清明,一直沿袭到隋唐宋时代。

唐代清明由朝廷赐新火。新火仍是平明而钻燧献入。钻火是在宫中进行,《辇下岁时记》记载的具体情形: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匹、金碗一口。”唐诗中咏清明出火的作品很多,表现出寒食终了的喜悦心情。

宋朝宫中也有钻火之仪,完全承袭唐代。而至于元以后见不到钻火之仪了。

墓 祭

至少从秦汉之际开始,墓祭被称为“上冢”或“上墓”,且在岁时节日进行。

唐代寒食墓祭风俗在唐诗中有所反映。中唐时期,杜甫《寒食行》反映出寒食到坟墓“洒扫”已是“家家”的行为,上坟时要使用纸钱,因不用火,据后世风俗可知撒掉或挂起来,还要为陇墓培新土。对于那些远行在外的人来说,要在水边行“望乡拜”,即进行望祭。

很多地方志记载寒食和清明为两个分立的节日,但绝大多数明代方志只记清明一节,反映了寒食节逐渐消亡,并入清明节的现实,二节已融为一体。所以清明节表现出的主要风俗事项之一便是扫墓。

春游与娱乐

《荆楚岁时记》首次记载了寒食节有斗鸡、雕画鸡蛋和“斗鸡卵”的习俗,以及打球、打秋千和施钩的游戏。

明清时代,荡秋千主要流行于北方,以女子从事为多。此外,唐宋以后,北方民间于寒食节还有放风筝的活动。

春游、踏青是流传至今的清明节俗。明万历《扬州府志》记载:“清明前后三五日,郡人士女靓容冶服游集胜地,陆行踏青,舟行游湖。”弘治《温州府志》也记载:“人家皆以此日祭扫祖考坟墓,多邀亲戚朋友乘船,击鼓铿金似以游湖为乐者,思亲人子容或不然。”踏青、春游已成明清时代清明节的主要内容。

插柳与簪柳

宋以后的折柳、插门之俗,一般认为是唐人将传火的柳条插于门前,以炫耀得火,被后人仿效而相沿成俗。明代地方志讲到插柳于门的作用时,一般都说是避邪,看来柳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避邪之物而置于门的。不过也有其他说法,《梦粱录》说:“以柳条插于门上,曰明眼。”

明清时代,不仅插柳于门,而且簪柳于首。簪柳的用意有些不同说法。一说是为了保持青春,明嘉靖湖南《茶陵州志》:“人皆插柳枝,谓之记年华。”另一说是防止变狗,《帝京岁时纪胜》载谚语:“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作者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时记寒食节寒食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空竹
一只玩具熊的心灵独白——评高源的《一只熊的时记》
《一只熊的时记》创作谈
一只熊的时记
寒食节,踏春去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4月3日寒食节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寒食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