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对”海上领土争端

2009-05-07 10:08孙璐
凤凰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东海钓鱼岛菲律宾

孙璐

新年伊始,中国国家领导人远赴欧洲、非洲、拉美地区展开一连串的和平“外交之旅”,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海疆却并不太平。2月,先有日本海上保安厅在钓鱼岛海域常驻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船,“防范中国海洋调查船的入侵”,后有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擅自将南海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一部分岛屿划归菲国领土。

面对周边国家蓄意挑起的摩擦,《日本经济新闻》有评论称,在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对外强硬论”似乎正在中国高涨。这次,除中國外交部表现态度强硬外,切实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安全,也成为解放军军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关注的一个重点,据报已有不少代表委员就此进行调研,提出不少意见建议。

日本态度有所软化

去年6月,中日两国签署“东海协议”,但由于各自解读不同,至今也没有得到实质性履约。在涉及东海主权时,双方都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并没有让步的意思。同时,日本频频往东海调兵遣将,部署不断升级。所以,东海局势尽管表面上看似缓解,实际上却是进一步严峻起来。

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日前表示,尖阁列岛是日本领土,将与美方协商纳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框架内,以防他国入侵。自2月1日起,日海上保安厅派遣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船常驻钓鱼岛海域,加强对钓鱼岛的“警备体制”。2月28日,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访华前表示,美国认同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因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的范围。日方的一系列动作,让本已紧张的东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中国对此反应强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日安保条约作为双边安排,不应该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第三方的利益,美日官员的言行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同时,中方还强调,日方应认清这一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从中日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出发谨言慎行。如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升级举动,中方将不得不做出强烈反应。

从中日两国的关系来讲,东海局势紧张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为两国既是近邻,又在经济上存有互补,中日关系紧张势必会影响到两国经济发展。可以意识到中方在保钓问题上的决心,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在华访问期间表示,不希望让钓鱼岛主权问题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全局。

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亚洲事务研究员布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当前,对中、日、美三个国家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都是经济……在这种情势下,大家都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到边界纠纷上来。”“无论是从外交的角度还是军事的角度来看,在这个问题上开战对哪一方都没有好处,尤其是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将是得不偿失的。”

护海需要实际行动

2月份的海上纷扰还不仅如此,菲律宾国会2月17日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自由群岛(菲方称为“卡拉延群岛”)划归为菲国领土,该法案将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中国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其他国家的主权主张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也立刻召见菲律宾驻中国使馆临时代办巴伯,对菲律宾提出严正抗议。

不过,菲律宾参议员曼努尔·劳萨斯表示“别太把中国的抗议当回事。”此外,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2月22日刊登一篇题为《参议员称在斯普拉特利(南沙)群岛问题上不要害怕中国》的文章,文章引用菲律宾参议员罗多弗·比亚顺的话说,菲律宾现在占有南沙岛屿,因而菲政府不需要害怕或理会中国提出的抗议。

面对这种挑衅的态度,中国互联网上已经出现“强硬论”。《日本经济新闻》称,不可否认,由于经济增长减速,民众增强了关注国内问题的倾向。网民不断在互联网上发表“不要采取软弱姿态”、“要求政府采取实际行动”等帖子。中国外交部不能对此置之不理。

从地形上看,中国目前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不含海岛)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然而从战略上看,整个环太平洋岛链、南洋诸岛和东南半岛呈半环形包围着中国海,以至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没有一处为中国所有。因此长期以来,海洋国土都是中国的“软肋”,中国海实际上成了由别人把守大门的内海,走向大洋受到国际海洋条约和不利战略地位的制约。同时,中国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尽管中国相继解决了与周边国家的陆地边界划界,但在与海底油田、天然气有关的海上领土问题上,却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东海和南海权益同时受到挑战,中国均已经明确表示抗议。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海洋法专家王翰灵教授认为,抗议是需要的,但也是不够的。中国在海洋权益保护方面的法规已经比较成熟,未来可以在开采、捕渔等方面再具体明确。中国、菲律宾以及其他一些国家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是中国为维护地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而作出的让步,但中国不能只满足于这些历史和法理依据,还需要以实际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海上权益。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加强海上监督管辖力度就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军方关注海洋安全

“两会”召开之前,中国海洋岛屿连连遭遇外国无理滋扰,切实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安全,成为解放军军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今年“两会”关注的一个重点。据本港《大公报》报道,过去一年,军队政协委员积极发挥”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已经先后对国家海洋安全等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所提意见和建议已经得到中央军委高层领导的充分肯定。

军队代表委员关注的海洋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海洋领土安全。海洋资源安全,海上交通安全、海洋信息安全、海洋环境安全、海洋非传统安全等方面。尤其是菲律宾和日本最近的举动,令中国在南海、东海。黄海与一些国家在岛屿归属、专属经济区划分、大陆架问题上的争议,成为不少军队政协委员关注的核心问题。已有委员呼吁,借鉴军队亚丁湾护航的经验,加强对海上贸易的保护,保持海上战略通道畅通,应对海盗、走私、贩毒等威胁和问题,并且加强海洋立法及海洋的统一管理规划。

目前中国涉海部门众多,除海军外,还有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公安部,海洋局、海关、海监、渔政、环保、地质等行政部门和海事法院等,表面上看分工明确,但实际上不利于形成合力。因此2008年“两会”期间,许多军队代表委员认为,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建立国家统一体制下的海洋领导管理体制,由国防,外交、科技,发改委、教育、海洋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协调涉海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包括海洋安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权益保护等有关海洋的重大战略问题。

目前,中国海监船已经定期在东海、南海进行巡航。有报道称,海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一支队6001艇日前根据部署,前往中越北部湾共同渔业捕捞合作区分界线中方一侧海域进行巡逻监管,在海况恶劣的情况下,驱赶了数艘违规作业的越方渔船。这是中国在合法有效地行使管辖权,并非针对任何国家,这样的巡航应该成为例行公事,需要长期坚持。

在国际关系中,完全依靠谈判、依靠良好的愿望而能够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情况很罕见,更多的情况是必须依靠实力。此前已有报道称,海南省已经在筹建三沙市,意图强化中国在南海的行政管理。此外,网络上热议的中国正在建造航空母舰、在三亚建大型军事基地等消息,都可以视为中国保卫领海、经略南海的举措。

编辑 萧方 美编 青年

猜你喜欢
东海钓鱼岛菲律宾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变成什么好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