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俦
当前,大陆媒体对台湾社会的报道越来越密集。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台湾部分民意对大陆产生敏感而激烈的反应。对此,一些大陆舆论都会将其误读为日益上升的“台独意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首先,台湾人民的各种诉求,不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都是好事。我们再也不必要去大惊小怪、视如洪水猛兽,也不必事事去做政治考量、处处贴上“台独”标签。从岛内的各类诉求与表达中,不难看出,真正企图把台湾从祖国版图中分割出去、成立所谓“台湾国”什么的,无非就是少数的那么一些“台独意识”强烈的人士,他们的能量之所以在某些时候会显得貌似“很强大”、“很张狂”,无非就是很成功地“绑架”和“裹胁”了众多有“台湾意识”的老百姓,形成了所谓“深绿”“浅绿”的混合体,以及一些或可偏蓝或可偏绿的中间体。
其次,“台湾意识”决不能等同于“台独意识”。即便“台湾意识”又附带出什么“本土意识”,说穿了无非就是地方意识,因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广东人有广东意识、上海人有上海意识、四川人有四川意识、东北人有东北意识、陕西人有陕西意识……“谁不说俺家乡好”!从这个角度考量,“台湾意识”不过如此而已,平平淡淡,不足为奇。我们何必去人为地把它复杂化呢。
再次,“台湾意识”即便存在与内地人们常有的那种地方意识、家乡意识不相同的内涵与感受,也大可不必惊诧与奇怪,反而应当给以充分的体谅、理解和包容。想想看,由于历史上中国封建王朝的无能、昏庸,台湾宝岛先后被割让给荷兰、日本,倘若换位思考,就能感受到那种心理障碍。所以,对于“台湾意识”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人们有意无意地把“台湾意识”混同于“台独意识”,那才真是正中了鼓动“台独意识”者之下怀。我们就是应当理直气壮夺过对“台湾意识”的话语权,不能老是让死心塌地的“台独”分子去操弄“台湾意识”。严格区分“台湾意识”和“台独意识”,是对政治智慧的检验与考验。▲(作者是原贵州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