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 科学备考

2009-05-04 04:48陈宝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含义考场文体

【摘 要】本文针对今年的高考作文复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希望对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备考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作文 高考 复习 方法

09年的高考备考工作已经进入重要阶段,关于作文的备考,大家都很关注,因为我们知道考生考场作文的应试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考生在考场上能写出好文章,在有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有应试技巧。老师们在关注这些的时候,建议大家注意如下几点:

一、研究阅卷实际

目前的高考阅卷基本上都是网上批阅,这项工作,尽管国家作了很多努力,力求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但由于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诸如考后10天必须出成绩;由于经费的问题,不能抽更多的人阅卷,十几、二十几秒钟的时间定出考生的成绩,高速的、粗扫式的阅卷实际等,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尽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这些必须成为老师们应考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写出让阅卷老师一看就眼前一亮的、能很快把握住文脉的文章,以适应这种粗扫式的阅卷实际。

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们,可能很有体会,快速的粗扫式的作文评阅,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中间的关键点、夹叙夹议处等,都很重要。好的题目,他认为你写对了;好的开头结尾,他认为你写好了;好的关键处,他认为你写实了,很快给你打个好的分数。相反亦然。这点老师们要很好的重视,很多老师平时就忽略了这点,对自己的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不够,考场失分严重。为了你的学生也为了你自己的教学效果,要好好研究这些问题。

二、注意文体特征

考场作文中,文体特征项的分数是20分,考生稍作努力,应该能稳妥的得到。这方面基本的要求是写什么像什么。动笔前,对自己要使用的文体必须有明确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对文体知识要清楚明白。写书信式的,就必须懂书信的格式,散文就要做到形散神聚,议论文是讲道理,记叙文是讲故事等。

笔者去年参加了河北省的高考阅卷工作,受考试院委托作质检。我们在检查中,经常会看到考生的作文在这方面出问题。有的用的是书信体(如写给灾区的同学们的一封信),却没用书信格式去写;有的用的是书信格式,可落款处的格式又不懂,把署名写在年月日的下边等;有的写的是议论文,中间却讲了一个大故事。结果尽管你的语言很好,内容很丰实,还是让阅卷老师不能给你打高分。

这里提醒老师们,在最近的备考中,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做点专题训练,让自己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准确的掌握文体知识,有个强烈的文体意识,别在简单的问题上失分。

三、审准材料含义

所谓“审准”,当然应该是对材料的含义的理解正确,要有能力做到不枝不蔓,不偏不倚。近年来的作文材料,已经从原来的话题材料,变为可多角度立意的材料,我们叫它新材料。0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材料叙述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举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行动体现出的很多美与善的东西,作文时写以人为本;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然有大灾,人间有大爱;民族凝聚力;坚韧顽强或责任担当等,都是对这则材料的含义的正确理解。作文时应正面的在这些角度里选其一立意,联系实际成文,均可以得到好的分数。

就本次考试而言,很多考生的文章写得很轻松,看着这些考生的作文,有种感觉,他们似乎很有经验,都是扣着几个关键词“灾难”、“大爱”、“凝聚力”等成文,写进几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议论几句,就得了四十多分。如果语文的功底好些,就着大的主题的脉络,写出些亮点句,就很容易成为考场上的优秀文,得到50多分。这是为什么?朴素的说,就是人家写的对,对材料的含义理解的准,你说不出什么不好来。

但是有很多考生的作文仅就材料的枝节意义立意行文,比如谈坚强,谈责任,乍看似乎没错,但行文中不谈抗震救灾中的“坚强”或“责任”,而大谈历史上的司马迁、文天祥,或现当代的典型的人或事,这就是对材料的含义把握不准,这样的文章基本就被视为偏离了题意,因而得不到好的分数,吃了大亏。所以考前的审题训练很重要。要很好的训练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就材料的主旨含义上立意,不要就枝节舍主干,不要走极端。

在这问题上,有的人认为,这属于新材料作文,从哪个角度立意都可以。这个问题,阅卷场上也有人提出了异议,但是在去年的考场上,凡是这样写的,即不谈抗震救灾,离开它,去谈这个含义中的枝节含义,都吃亏了。这点在考试中要格外注意。必须审准材料的本质含义,把握住材料含义的主脉,在这主脉之上,选准切入点,确立自己的子话题。再多的角度,也不能离开材料含义的主脉,否则就是不切题。

四、积累写作素材

大凡优秀的考场作文,无不外显着过人的语言功底,蕴藏着诱人的经典材料。这些考生的作文,构思好,语言美,材料新,令阅卷老师不忍心不给他打高分。

比如,今年河北某考生的《一个幸存者的自述》(51分),这里摘录几段:“记得《神曲》是这样开头的,就在一片昏暗的森林中我醒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一个高贵的灵魂,是该去忍受狂暴命运的刀剑相加,还是该拿起武器去与那苦海相争,以反抗将他埋葬?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王子的深思”,“别去琢磨这么独特的命运,存在就是义务,即使不过是一瞬。这是《浮士德》中的一句话。雪莱在《西风颂》中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如此等等,一篇800多字的作文,像这样亮点频出,能不得高分吗?这就要求我们的考生平时要有阅读积累。什么叫积累?首先要读,读了要记住。摘记些富于哲理内涵的东西,摘记了还要背下来,要能准确的复述,否则,读了,到时什么也说不出来,头脑里都是些浮光掠影的东西,这不是积累。要做到用时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平时不妨开展些小活动,比如“讲一分钟小故事”,“说个小笑话”等,既活跃了生活,促进了积累,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广泛涉猎,丰富积累。有了充实的头脑,就会写出充实的文章。

五、规范考前训练

作文的规范化训练可以从作文体裁的规范化,结构的规范化,开头结尾的规范化等入手。具体操作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立训练的具体目标。同时要注意“示范、练习和讲评”相结合的原则。老师可以先搜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按结构模式分类,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熟悉几种模式,再练习,再讲评。在练习与讲评的同时,有选择的印发学生习作。不可无目的叫学生随便的写,那样做徒劳无益。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备考。

规范化训练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文章可以无定法,但考场作文是有定规的,考生的作文符合了规则,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现在有些学校的有些老师,对作文的训练,茫然无计,随意性很大,以至于学生不爱写,写了也没什么变化,原因就是训练不规范。

关于高考作文的要求,有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即考纲的要求和评卷老师的要求,这话有道理。作文的评改,相对其他科目或题目而言,仍然较多的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认识、情感、习惯等,另外,如前所述,现在的网上阅卷,单篇作文被关注的时间太短,无形中又突出了个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所以,考前的作文训练,一定要研究阅卷实际,要让考生心里装着阅卷老师,写出中心醒目,结构清楚、严谨,语言规范的文章来。

★作者简介:陈宝元,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员。

猜你喜欢
含义考场文体
另类文体巧谋篇
期末小考场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鼹鼠牌游乐场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