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考地理试题信息的解读

2009-05-04 10:15周多义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9年4期
关键词:盐场经线北半球

周多义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新情境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显著特色。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试题信息是解答以“能力立意”地理试题的前提条件。任何类型地理试题都提供了一定的地理信息,依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试题信息可分为文字信息、图像信息两种;依据信息呈现特点可分为直观信息、隐含信息等。

一、文字信息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文字信息不仅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背景材料、题干文字、试题的设问等文字资料,还包括图表的引文、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1.背景材料信息为了避免学生对教材死记硬背,地理试题背景材料往往脱离教材,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合理的假设推理,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解题时同学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背景材料,善于捕捉关键字眼,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出有效、精确的地理信息。

[例1](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1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1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1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分析:从背景材料中获取信息“D湖泊(图1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是正确解答第(1)问的关键。根据经纬度区域定位可知D湖泊为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纬度较低(160s)。的的喀喀湖由于海拔较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其气温季节变化是夏凉冬暖,故气温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同时又由于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保温作用差,所以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较大。

(第(2)、(3)问的答题与背景材料信息关系不大,在此不再赘述。)

第(4)问则完全是利用所给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i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2.试题设问与题干限定或提示信息设问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试题设问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信息,对问题解答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准确从试题设问中获取有效信息。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线的交点。完成8~11题。图2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她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0°~15° 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分析:本题4个小题的设问都对问题解答给出了一个条件信息。认真阅读题干并准确从试题设问中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2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第8题,根据试题设问“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可推知,若Q地5时30分是晨昏线(晨线),那么Q地昼长是13小时,因此,该地肯定是在夏季的半球,A、B、D都是冬季,只有c属于夏季。另外,也可这样分析,北半球10月、南半球5月、南半球8月都是昼短夜长,而Q地则是昼长夜短。只能选择c(北半球、5月)。

第9题,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同理可知Q地的昼长是19小时,因此Q地一定是高纬地区,选择D。

第10题,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根据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交点可推算出,A的昼长是11小时,B的昼长是10小时,c的昼长是15小时,D的昼长是14小时,因为赤道上昼夜相等,所以低纬地区的昼长应该是最接近12小时,因此,选择A。

第11题,根据“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分析0点即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在该经线上的分布规律。从题意可知,Q点在晨线或昏线上均可,交点的年变化是由晨昏线的摆动所引起的,当北半球为夏半年时,Q在北半球的某经线上;两分日时,Q在极点上;当北半球为冬半年时,Q位于南半球的同一经线上。因而,Q点应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是高低纬度间的一段区域,且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因此选D。

3.试题答案信息高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多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产生连锁反应。

[例3]读图3,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该船即将进入()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分析:第1题比较简单,从图中经度数值可知P地位于75°W,恰好是西五区的中央经线;船员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是9:00,可直接计算出P地的地方时为20时。正确答案为c。解答第2、3、4题的关键是判断出P点所在南、北半球及其季节。从图中大洲大洋的分布及轮廓特征可以断定北半球纬度50。附近没有这样的地方,所以船舶所在地在南半球。从第1题试题答案信息“P地日落地方时为20时”,可知P地的当天昼长为16小时。而漠河的纬度位置与P点纬度位置大体南北对称,所以它们的昼夜长短情况恰恰相反,得出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第2题正确答案为A。依据P地在南半球,结合经纬度

位置可直接判断出船即将进入麦哲伦海峡,第3题正确答案为B。再从第2题试题答案信息“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可知此时我国为冬季,便可轻松得出第4题正确答案为c。

4.图袁引文、说明信息图表的引文、说明也是获取试题信息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注意从图表的引文、说明人手,获取试题信息。

[例4](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图4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分析:仔细阅读图表的引文、说明获取有用信息是解答此组题的突破口,图表说明文字“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对解题非常有用。从虚线箭头可看出图中排放废气物最多的是a,并且a的废气物可直接作为建材厂的原料,因而它只能为电厂。盐场晒盐需要较强的光照条件,并且海水淡化站的副产品也作为b的原料,因此b只能为盐场。化工厂可以以电厂的废气与盐场的副产品为原料,因此c为化工厂。电厂的废弃物没有完全利用,化工厂的废弃物完全没有利用,盐场的废弃物全部被化工厂所利用。根据图中显示海水淡化站、盐场等信息,以及海水淡化与盐场既要临海,又要具有较强的光照条件等,因此判定该生态工业园可能位于冀东。3-5题依次选择c、B、c。

二、图像信息

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地理试题多以图像形式提供信息。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为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图例与注记、界线、等值线、城市、河湖名称等,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5](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36.读图5,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分析:准确获取和提炼经纬度、等高线、河流形态等图像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问,根据图像中经纬度区域定位即可确定该地为非洲刚果盆地。图中M点至N点段,从500m等高线分析,该地海拔低于500m,且500m等高线相对闭合,越往四周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地势越高,属于盆地地形;再从水系或河流分布特点分析,北、东、南面支流向中心地带的干流汇集,典型的向心状水系特点,为盆地地形。第(2)问,则主要通过图像信息从位置、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第(3)问:①从图中看出M以下的入海河段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河流人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②G河M点以上河流流经盆地,流速缓,泥沙易于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因此人海泥沙量较少。所以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三、隐含信息

要获取和解读地理试题信息,我们必须注重挖掘和提炼在文字和图像图表中的隐含信息,这往往成为开启思路、突破疑难问题的金钥匙。如图像信息具有隐蔽性的变式晨昏线图的判读,这时对隐含信息的挖掘常常是解题的关键。

[例6]读右图6(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回答问题。

(1)A地昼长_____小时,日出是_____点钟,日落是_____点钟。

(2)当A地是星期四8点钟时,B地是星期_____、_____点钟。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此日是_____月_____日前后。

分析:判定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分析隐含时间信息,计算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第(1)题,根据晨昏线将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A地夜弧跨经度90°,A地夜长6小时,故A地昼长为18小时。第(2)题,根据图中东经、西经与0°经线的相对位置,可确定此图是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据A地处在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y的时刻,分别为该纬线圈上某点的日出、日落时刻)。故A地日出、日落时刻分别为3点、21点。故A地是星期四8点钟时,B地是星期四14点钟。第(3)题,昼半球的中线即90°W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则直射点在23°26S,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90°W,23°26'S),此日是12月22日前后。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因此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也不同。解读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时,要善于从材料中正确提取、提炼、挖掘有用信息,画出关键词语或提示性词语,提高分析信息、梳理信息、提取信息、挖掘隐含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正确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试题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正确率,取得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盐场经线北半球
浅谈额吉淖尔盐场的生产与运输情况
清凉一夏
差不多和差得多
一寸缂丝一寸金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漫谈我国的盐场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