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两会“亮点”解读及考点探究

2009-05-04 10:15唐仕健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9年4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亮点文明

唐仕健

2009年的两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广泛地开展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贯彻2009年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的活动。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许多“亮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2009年的高考试卷中,这些“亮点”必将受到命题者的关注。因此,笔者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式及媒体报道的基础上,从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选择了海内外公众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焦点,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教材的相关理论予以解读。

“亮点”一: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报告摘要]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解读]以往,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多是由各行政部门、国务院下属的具体部委去发文执行,但是这一次,已经提升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了,并且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管理环节和措施,这是以往没有的,这将对整个食品药品行业的质量提高起到重大作用,督促企业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从意识上提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审批注册等方面进行门槛性的监管,力度很大。

[考点探究]

1.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所以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采取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和道德的多种手段,促进食品、药品市场有序、高效的开发和利用。

2.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根据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提出的,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3.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等属于正确的思想意识,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4.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中,国家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行使经济职能,搞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

5.对于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国家机构坚持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思想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亮点”二: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摘要]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党和政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至少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二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要考虑的事情,企业要考虑,个人也要考虑,全社会都要考虑。

[考点探究]

1.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国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

2.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当前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措施。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具有促进作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保证节能减排落到实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生态文明建设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有利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正确的价值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文明”一起抓是认识不断向前推移的体现。

5.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亮点”三: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报告摘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解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全体国民。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前提。“公民意识”一词出现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

[考点探究]

1.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强化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人民群众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亮点”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

[报告摘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更多老百姓拥有更多收入,共享发展果实,也才能启动消费这台内需引擎。

[解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的阐述厚实沉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政府积极适时调整经济与金融政策密不可分,也为解决各类民生与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体现的正是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表明党和政府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从而使我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们更加和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愈走愈宽广。

[考点探究]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2.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加强社会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要充分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作用,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解决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4.强调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5.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必须从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需要出发。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民为本的理念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大意义。

6.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社会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保障公民的劳动、受教育、养老等基本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强调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亮点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文明歌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