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 刀
关于编剧要求提高报酬的呼声辗转有好几个年头。2007年初,国内编剧云集北京香山,会议“主攻方向”是维权,目标指向极为明确,即实现编剧报酬翻倍。不过很快被导演、制片人等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凉。
今年3月1日,近百名编剧集合起来,召开了2009年中国影视编剧论坛暨编剧维权大会,主题依然是“依法维权,合约为盾”。两年过去,导演、制片人包括投资东家们显然仍旧没有打算买编剧们的账,制片人张纪中就直陈“编剧为王的想法很幼稚”。
乍看上去,编剧报酬是个市场化问题,这点当然不容全盘否认。然而,市场可以做出调节,但市场不可能处处显得那般公平。编剧虽然“吃”的是油墨文字,“挤”出的是思想和鲜活的故事,但许多时候还得看投资方、导演等人的脸色。遇上个识货心肠好点的,兴许给上个好价钱,否则黑着脸昧着心压压价也并非不可能。
编剧报酬的问题其实并非我们所独有。2007年,美国编剧协会要求提高报酬的呼声日高,为此,他们同影视剧制作人联盟展开了谈判。谈判破裂后还发动了震惊好莱坞影坛的大罢工,造成影视剧本一时严重短缺,尤其如《越狱》之类的热播剧本青黄不接,相关机构叫苦不迭。反观我们的编剧们,所谓维权不过雷声大,雨点小,难怪张纪中对这种华而不实的空洞口号不屑一顾。
就眼下来看,国内编剧伸张权益的声音相对过弱。表面看维持现有报酬体制,或可压缩影视制作成本,实际上也会阻碍优秀剧本和优秀编剧的诞生。平心而论,笔者支持合理的利益讨求。虽然我们无法甄别那些诉求中究竟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但我确信,市场的公平首先是建立在权利对等博弈基础之上。假如国内编剧们有一个如同美国那般牛气的编剧协会,想必叫板的底气更足,也更有利于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