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震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因此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问题作为广播宣传中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农广播以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深刻地表现了农村改革大潮的历史。本文剖析新世纪以来对农广播的创新实践及其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中可以窥见农村改革的风云际会和历史走向,也可以看到农村广播对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
展现服务“三农”的无限生机
对农广播节目吸引听众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贴近生活,增强节目的服务性。广播服务要加强“三贴近”,立足“三农”,把政策送进农民脑海,把娱乐送到农民心口,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把信息传到农民耳边,把财路铺到农民脚下。
一、办好专业农村广播:在优化发展中不断提升传播形态。
陕西、山东、辽宁、吉林、湖南、黑龙江、河南、河北和安徽等地专业农村广播的出现,让农民拥有了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广播频率,成为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媒体力量。经历三年发展历程后,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频率提出了“绿色、科技、人文”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乡村民众的互动天地,城市百姓的快乐空间”全新频率定位。围绕“提高频率的专业性、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目标和“做优资讯、做强服务、做精‘三农、做活娱乐”的总体思路,农村频率将原有的《致富金桥》《养殖天地》《乡村生活》三档节目与新闻频率50年老字号品牌栏目《对农广播》强力整合为《江西对农广播》,并与新闻频率并机直播,使它成为覆盖江西省的唯一一档服务“三农”的专业广播节目。安徽农村广播自2005年7月开播以来,不仅及时传递党的惠农政策,还向农民朋友传播科技、法律知识和种养新技术、新信息,节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亲和力和互动性,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安徽农村广播节目设置突出对象性、专业性、服务性、实用性和娱乐性。
二、实施节目多样化互动:增强农村广播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首先,走出直播室到农村去,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河北电台农村频率成立一年多来,在面向基层、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中《农博士来咱村》节目受到百姓的欢迎。《农博士来咱村》栏目自从2008年1月13日首赴赵县以来,南下肥乡、二下赵县,足迹遍布正定、辛集、吴桥、新乐等地,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甚至出现“抢科技书”“抢农博士”的场面。安徽农村广播将“宣传服务三农”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先后深入界首、涡阳、阜阳等地举办万人宣传直播活动,组织农业科研单位、法律部门的专家现场为农民朋友解答生产、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村广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节目,为农民解疑释惑。对农广播根据农民的需求,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节目,直接与农民交流对话,为农民解疑释惑。浙江嘉兴广电总台城乡生活频率是全国唯一的城市台对农专业频率,频率着力打造的《阿秀嫂的家常话》栏目,谈农民身边事、说农民心里话、帮农民解难题。近年来又联合嘉兴市农经部门合办了《农经之声》,与新居民事务局联办了为来嘉兴务工人员打造就业、维权、倾诉平台的《异乡新嘉园》等栏目。再如邢台电台的《绿色田野》节目中的《专家热线》栏目,每周两次邀请市农业局的有关专家以及农业学校的高级讲师做客直播间,通过热线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帮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满足农民参与需求、追求自我表现的快乐。新时期农村受众由追求温饱型,到现在的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参与”,农民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2007年2月10日河南电台农村广播举行《中原首届播客挑战赛》颁奖盛会暨农村广播新春联谊会,晚会现场来自全省各地的广大农民朋友热情高涨,一起游戏、抽奖,和主持人互动,共同见证了三大奖项的产生。2004年9月,陕西农村广播《农民说新闻》栏目开播,将最新鲜真实的乡音、农事送上电波,请农民朋友做客直播间,与专家一起交流对最新涉农政策的理解、最新农村市场信息的把握等,这种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的报道活动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常熟电台对农广播节目中也开设了农民讲故事栏目,邀请本地农民进直播室讲民间故事,唱山歌,让广大农民一展身手,追求自我表现的快乐。
第四,做好互动节目的场外和后续服务,构建服务新渠道。对农广播热线互动节目中农民提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只需要现场给予解答的,如庄稼出现病虫害需用什么药,家禽家畜选什么品种好等。但还有一部分问题仅靠解答是不够的,需要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渠道、办法和场所。因此,构建对农广播互动节目场外和后续服务的新渠道,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陕西农村广播帮助农户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为客商、果品经纪人和瓜农牵线搭桥,联合西安朱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组织“西瓜快车——蒲城行”活动,为蒲城县党睦镇、龙阳镇、龙池乡等地的近300户瓜农解决了大约1000吨西瓜的销路问题,深受瓜农的欢迎。
三、搭建新型的服务三农平台:突出政策宣传、科技宣传、信息发布。
对农广播要深入挖掘各地农业发展的典型经验,报道各地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借鉴。在服务“三农”上,这种意识自觉和实践自觉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江西电台、江西省农业厅2008年11月14日签署共建《惠农直播室》协议,力图把《惠农直播室》建设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指挥平台、农业政策的重要发布平台、农业科技的强势推广平台、农业信息的有效传播平台,促进全省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直播室开播后,每周五中午开通1小时热线直播节目,有政策法律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内容。《惠农直播室》的所有内容都在“今视网”和“江西农业信息网”上进行视频同步直播。陕西农村广播《农科新干线》是一档帮助农民朋友指导农事生产的服务型节目,以“面向三农生产、传播科技信息”为节目方针,为农民朋友讲解农业实用生产技术,解答大家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听众的需求,《农科新干线》每周节目版块设置为农资篇、农作物篇、养殖篇、瓜菜篇、果树篇、致富篇等。由于能较好地与当地文化背景相结合,与当地资源相结合,与生产和市场相结合,因此《农科新干线》吸引了广大农民的收听,已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描绘科学发展的和谐新景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对农广播必须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对农广播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对农广播的新局面。
一、从乡下人进城的叙述听新市民报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扩展,“乡下人进城”为对农广播提供了最新鲜的中国经验,越来越多融入城市的“新市民”受众的价值取向、行为需求、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一情况,对农广播要积极创新“新市民”广播节目体系。首先,对农广播要展示“新市民”受众的生存状态,表达他们的心声,要从关注“新市民”的角度,增强“三贴近”,着力反映“新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与“新市民”相关的收入分配、生存空间、投资理财、就业谋职、物价变动、社会保障、教育学习、权益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广播有责任和义务积极为“新市民”受众鼓与呼。其次,对农广播要研究“新市民”受众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改善传播效果。要多策划编排“新市民”受众喜闻乐听的节目,让“新市民”受众参与广播节目,讲述自己的故事,丰富“新市民”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较高的城市,信息类节目易于获得“新市民”受众较高的满意度和喜爱度。对农广播要把开设信息服务节目作为创新“新市民”节目的一个突破口,以“新市民”视角反映他们的信息需求,为“新市民”受众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帮助指导“新市民”受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第四,对农广播要进一步办好文明市民广播学校。要以“新市民”受众需求为取向,开设专题栏目,滚动播出文明常识、科技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知识,要把文明市民广播学校建设成为广大“新市民”受众了解居住城市,熟悉地方文化,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重要课堂。
二、人文关怀成为对农节目叙事的伦理基础。
从人文角度看,对农广播的关怀对象显然是农民,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农民的关注、尊重、理解和维护。在过去的对农节目中,对农村和农民关注不够,报道中缺少农民形象,缺乏农村生活,往往是工作视角、领导视角,因而对农广播节目并不受农民欢迎。对农广播怎样才能实现对农民的人文关怀?首先,农民是对农广播的主体,对农广播就应该更多地从农民的角度来选题和报道。对农广播应该把话筒直接对准农民,让农民说话,并通过节目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揭示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其次,满足农民多层次的需求。如今的农民对新闻与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因此,在对农广播选题过程中要充分研究他们的求近、求新、求实、求富、求知、平等和消费的心理,充分考虑他们对节目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拓宽对农报道的内容。有部分“新市民”进城后有一种不适感,这一点对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尤其突出。广播播放的音乐和文艺节目成为他们消除疲劳和孤独感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主要的文化娱乐生活。第三,和农民平等地进行交流。目前对农广播节目三分之二以上开设有参与互动平台,有热线、短信、听众调查等,和农民平等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陕西农村广播开办的晚间谈话类节目《今夜心语》,被誉为是农民讲述心声的地方。《今夜心语》是广大农民听众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港湾。这档节目关注农民的喜、怒、哀、乐和人情世故,围绕工作、生活、学习、情感,和广大农民听众交流思想、探讨人生、品位真情,让农民听众畅所欲言自己生活的点
点滴滴,深受农民的欢迎。
三、打造深受农民喜爱的名牌节目。
对农村广播应按照“三贴近”原则,打造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牌节目。江西电台农村频率从2008年9月8号起,隆重推出《江西对农广播》《老表有话说》《天天说法》三大全新改版节目。它们以“打造江西老表最可信赖的话语平台”为己任,将《老表心里话》更名为《老表有话说》进行扩版,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扩版后的《老表有话说》晚间版除了提高早间版热线问题和投诉的回复效率外,还从政策的高度、法制的层面、道德的角度对热点、疑难问题作适度评点,力求在第一时间里,争夺对社会影响力大的新闻题材的发言权。《天天说法》老栏目也在节目形态和内容设置上进一步优化,通过优质的法律服务,“做听众第一个想到的法律帮手”。
嘉兴广播电视总台的《阿秀嫂的家常话》将报道视角聚焦当地,通过阿秀嫂、阿娟、阿华等虚拟人物拉家常、说故事的方式,间接向农民听众讲政策、谈农技、话致富,成功融“贴近性、服务性、可听性”于一体。在栏目形式方面,《阿秀嫂的家常话》节目语言上避免了字正腔圆的播报腔,采用普通话夹方言形式,同时充分利用音乐、快板、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带给听众强烈的亲切感。节目从2000年4月开办以来,影响力日益扩大,“阿秀嫂”成了农村听众的知心大嫂。
(作者单位:常熟人民广播电台)
参考资料:
1.左瀚颖:《农村广播发展情况概述》,人民网,2008年10月8日。
2.郑维丽:《广播节目服务“三农”新途径》,人民网,2006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