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

2009-04-29 04:37王永亮
声屏世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合一主观人类

古往今来,中外先哲无不视爱为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以爱为核心。费尔巴哈建立的新哲学也是以爱为基础的,他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在爱中,在一般感觉中——人人都承认新哲学的真理。”“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

不难看出,真正成功的、对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的传媒都是以“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制度安排”为己任。为之奋斗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记者的毕生追求。从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首开“文人论政”之风算起,到1948年12月《观察》被国民党查封,这一传统至少绵延了75年。期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也都多多少少培育了“文人论政”和自由思想的种子。“文人论政”就宏观而言并无固定模式,但具体到《大公报》则有其主观规定,那就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与他们所负载的使命相匹配的巨大的价值,但他们自己几乎注定要度过清贫甚至多舛的一生;他们多在为理想而拼搏,并未奢求个人能从中获取多少功利。如果说他们有奢望的话,也只是奢望与民众一起分享文明与进步的喜悦。因此,传媒和传媒人之爱,应当是深沉的、博大的,映照着、温暖着整个世界和人类。

无私忘我之爱。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私奉献的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无私,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新疆日报》高级记者刘枫柔肠百结,却又不乏侠肝义胆,常常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她的目光总是投向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坚持原则、敢讲真话。有一次,她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将罪犯殷学新送上了断头台。据当时在场的人说,罪犯在被押赴刑场时还叫嚣:“那个戴眼镜、长头发的女记者,你等着瞧!我在阴曹地府也要拽你下来!”刘枫听了后,不以为然地说:“我等着呢,自古都是正压邪,看谁能斗过谁!”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新闻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真实地记录这种“挑战——应战”的社会状态,揭示这一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单子,深刻地反映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及其成果。其实这也是一切试图成为主流传媒的所应追求的境界。

物我合一之爱。王国维说:“一切写景皆是写情。”与此相映衬的是“一切写作都是写我。”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物我合一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境界,任何人不论在哪方面的修养能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那他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这里的物,既可以指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也可以单指某一方面的事物。“我”指的是人的主观世界。影响“物我合一”主要因素是人认知不足或人的个人的主观需要,如名利等。与“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卢小飞交谈中,一个词始终在记者脑中盘旋——“物我合一”。凭借这种物我合一,她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了11年;凭借这种物我合一,她冲破重重阻力,采访到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凭借这种物我合一,她努力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凸现报纸的特色,使《中国妇女报》在进入WTO时代后的激烈竞争中以创新取胜。

天人合一之爱。学者别林斯基说:“爱的心灵是智慧的思维,爱自身在实际的幸福方面播散着它所表现的力量。”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情爱其中,大爱其外。”传媒人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他们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就好像他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身怀天人合一之爱,记者的荣誉就在于深刻地关注和记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不断地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深刻地反映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弊端,从而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应该仰望,高深地隐藏多少奥秘,其实这个世界真正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如太阳东升西落,如春耕秋收,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是告诉别人怎样能过上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中的第一句话就以绝对的高度,一锤击碎了几千年人们对经典膜拜的梦想。

(本文为国家广电总局课题“全国广电系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调查报告”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本文责编:陈道生

参考资料:

1.王永亮:《传媒思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郑保卫:《新闻长思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陈志武:《媒体、法律与市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欢
合一主观人类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人剑合一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