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悦
“吃饭时不许拿筷子敲碗!”“大人说话不许插嘴!”每个人都是从小在各种“不许”中长大的,这些来历不明的禁忌构成了我们长大成人之后的文明。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他十几岁的时候,去哥哥劳伦斯的岳父费尔法克斯勋爵家做客,被费尔法克斯优雅的绅士做派深深打动,于是回家整理出一份110条的行为准则。
美国《时代》杂志曾经评价这110条准则为,“带着新生儿离开医院的父母,应该人手一册”。不过,考虑到华盛顿将军出生在1732年,他十几岁的时候,距离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了,所以选择一部分有现实感的,给大家参阅。
不要承诺你做不到的事,不过一旦承诺,就要守信。请那些自知或者不自知的不靠谱的人们,仔细阅读前半句的10个字。
当你确定要做某事时,不要感情用事,要运用判断力。另一方面,做人也要如此。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为我们的感情用事就是理性的判断力。
在商业或公务谈话中,你的讲话应该简短、易于理解。只要想一想,如果你碰到一个滔滔不绝又言之无物的发言者,你一定很头疼。
在与朋友或同侪讨论专业问题时,不要以“指导老师”自居,这会让你显得很傲慢。这一条是不是暴露了华盛顿将军当时年龄的秘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最讨厌指导老师了。
在倾听别人讲话时,你应该表现得认真和专注。不要总和别人唱反调。如果和人抬杠抬习惯了,还是尽快改掉它。
讲话时要避免单调乏味,避免经常跑题,也要避免老重复同样的讲话方式。这只能仰仗个人智慧了,有时候“单调乏味、经常跑题”并不受控制。
不要讲不在场的人的坏话,因为这不公平。意思是说,如果实在想讲坏话就讲在场人的吧。
当一个人尽了他的所能却没有做好某事时,不要责备他做了那事。有本事你来做做看。
在提意见或责备某人时,要考虑是应该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里,或者是改个时间去做。那时批评就不会带上火气,而是比较温和,容易让人接受。顾及别人的感受,是一项为人处世方面的优点。但,批评人不都是一时兴之所至吗?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诋毁他人的流言飞语。理论上应该是:如果此人和你有关,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核实;如果无关,那就是彻底无关。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八卦。
不要说刺伤人的话,无论是开玩笑还是认真说话;也不要嘲笑任何人,即使他们给了你这样的机会。虽然嘲笑别人几乎是天性,但还是请摈弃这一点,无论对同事、朋友还是家人,都不要说伤人的话。
不要对他人的私事存有好奇心。也不要介入别人的私人谈话。就像你不希望你的私事遭人打听一样。
用餐时,不要老招呼别人吃东西,也不必在你每次喝酒时也向别人劝酒。前一句像是在说父母,后一句像是在说东北人。
不去责备他人天生的缺点,也不因此而心中窃喜。同样,不要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或者歧视的态度对待别人。
不要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即便是你的敌人。这还挺难的,虽然这的确是美德的一种。
在探望病人时,假如你并不了解病情,不要马上就充当医生角色去谈论病情。相信你探望的目的并不是要表现自己在医学方面的知识。
假如你珍惜自己的名誉,就结交品质好的人。和坏人交往,还不如独处。无论是否珍惜自己的名誉,交友的好坏都很重要。
不要下流地唆使朋友去窥探他人的隐私。也不要打着“为某某人好”的旗号。
不要盯着别人的疤痕或瑕疵,也不要刨根问底。朋友间说的秘密不要透露给他人。守口如瓶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努力让那被称做良知的圣火在你的胸中熊熊燃烧。这句话很高调,但它确实很重要,体现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
(黄 苏摘自《第一财经周刊》2009年第29期,图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