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崛起的辛集农业

2009-04-29 09:18:01
新闻世界 2009年1期
关键词:全乡高产农民

马 良

【按】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蒙城县辛集乡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辛集乡的资源优势,以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为载体,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蒙城县辛集乡东邻县城,西与利辛县毗壤,南与三义镇相接,北倚涡河,307、305省道穿境而过,是蒙城的“西大门”。全乡现有人口7.5万人,耕地面积14.8万亩,全乡范围内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是一个农业基础相对较好、资源较为丰富的农业大乡。

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突破1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3800元——应该说,这个数据的得来是来之不易的。那么,这个数据的背后,凝聚了全乡干群怎样的努力呢?总结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农业结构,形成产业特色

近年来,辛集乡的种养殖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连年喜获丰收,全乡蔬菜瓜果面积稳定增长,分别达到200万吨、80万吨,水产养殖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特别是特色种植,如楼村种植的500亩白皮大葱,亩均效益千元以上;桥南村和白亩村种植的200亩大棚蔬菜,亩均效益超万元;双李村种植的300亩地膜覆盖西瓜,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尤其是城西村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建成的占地700亩、60余个日光温室进行的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效益十分显著。与此同时,我乡还着眼于农副产品深加工,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涌现出恒瑞面业、恒丰蔬菜、森源木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没有科技为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就难以上台阶,没有农业科技就没有现代农业。乡农综站按照“农户+基地+协会”或“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农民和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从而做大做强优质强筋小麦、白皮大葱、大棚蔬菜、木材、粮食加工等支柱产业,精心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乡农技人员科技入户达2.6万户次,培训新型农民1.2万人,开展小麦高产公关5.2万亩,优质玉米8.5万亩,受益农民覆盖率98%以上。李大塘村科技示范户张建华逢人便说:“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和小麦高产攻关让我发了家、致了富”。2008年我乡科技推广荣获市先进集体称号,小麦高产攻关和科技入户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此外,乡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目前全乡已拥有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320余台套,收割机120余台套,为辛集乡发展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实施高产攻关,粮食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在高产攻关过程中,一是推广关键技术。如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机农艺配套等;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意义、活动措施、活动要求和活动目标,开通农技咨询电话,农时季节安排农技人员昼夜值班,随时为农民解疑答难,提供信息,大力营造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声势和氛围,确保农技人员在培训会上有声音,在田地指导有身影,树立了农技人员的新形象;三是强化基础服务。如三情监测,乡组织农技人员采取“四定”办法对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进行“三情”监测,及时发布“三情”信息,指导全乡小麦生产和高产攻关。成立技术培训组,乡培训到村,村培训到户。据统计,今年全乡共开设各类培训班26场次,培训人员达3.2万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1.98万份,组织观摩会12次;四是项目捆绑实施,充分发挥集成效应。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小麦粮补项目、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等,集中人力、财力捆绑实施,充分发挥互补、互促之功效,从而达到了粮食快速增产、农民快速增收的目的;五是强化“六个统一”,确保高产攻关措施落实。“六个统一”即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收。

发展规模养殖,壮大农村经济

发展和培育现代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2008年,我乡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畜牧业联动发展战略,从政策上鼓励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从服务上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管理水平,让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2008年,全乡规模养殖在100头以上的有36家,存栏生猪2.18万头,规模养牛户12家,存栏黄牛1746头,规模养禽场31家,存栏家禽16.8万只,无论是规模养殖场的数量还是整体养殖效益均居全县前列。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庙村王喜良养殖场能够瞄准市场,大力发展养殖业,存栏生猪一直保持在千头以上。今年王喜良又进行了扩大再生产,新建圈舍2000平方米,增加生猪存栏至2000余头。截止10月中旬,王喜良养殖场今年已出栏生猪2560头,连续三年受到县政府表彰。在王喜良、唐怀邦等养殖大户的组织下,辛集乡又成立了“益牧苑”养殖协会和“益牧苑”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喜良同志不仅光荣地参加了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近期还将随团到韩国考察。2008年我乡被市农委授予“优质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基地”的荣誉称号。

推动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强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遵照依法自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从中得到了快速增长。

2007年5月,我乡率先在北靠涡河、307线穿境而过的城西村推进土地流转的试点工作。我们通过大力宣传并积极鼓励农民在不改变耕地用途的情况下,进行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发展农业。同时,乡政府又出台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使香港华成公司投资的恒丰绿色蔬菜基地在城西村成功落户。该公司以每亩500元的租金租用该村耕地700亩建成60余个设施蔬菜大棚,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务工人员年薪近万元。进棚务工的农民收到耕地租金的同时,不仅获得可观的收入,而且学到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在恒丰蔬菜高效益的带动和影响下,2008年城西又进行土地流转百余亩,建成了城西农民自家的蔬菜基地,还成立了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

继恒丰蔬菜基地的建成并投产,2008年9月,我乡李大塘村又进行土地流转300余亩,与厦门大学达成租地协议,租金500/亩,建成了外向型的蔬菜基地,主要生产荷兰豆、青刀豆和日本大叶菠菜等,租地农民可以放心出外打工挣大钱。

此外,我乡白庙、何楼、桥南、双李等村紧跟农村改革步伐,流转土地2000余亩,进行高效农业发展,均实现了双方共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下一步,我乡将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严格土地规程和管理,使农业在土地流转中增效,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增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我乡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我乡还积极实施生态林业工程,加快了绿色长廊、农田林网和集镇村庄绿化步伐,初步构筑了林业生态网络体系,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努力,我乡目前已拥有大中沟16条,机井500眼,灌溉机械7000台套,整治病虫害水利工程5处,疏浚河沟36公里,确保了旱能浇、涝能排,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全乡林业覆盖率达19.5%,绿化率20.03%林业储备量11.5万立方,由于成绩突出,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县政府授予“水利冬修”、“林业生产”先进单位。

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工作方面,我乡采取政府、集体、企业、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特别是我乡采取了“企业+工程”和拍卖树穴等办法,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受益的目的,也成为我乡加强农业基础工程建设的一大特色。

助推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助推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乡严格、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严格执行“阳光工程”财补项目,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给我乡农民外出打工打下了坚实的技能保障。目前我乡通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站向外有序输送务工农民2.6万人/年,人均年务工纯收入1.2万元左右,为我乡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外出务工人员致富不忘家乡,纷纷返乡兴办企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如唐庙村青年唐怀帮在外务工学习了生猪养殖技术,回乡兴办了志恒良种猪繁育场,年收益30余万元,从而带动了周边农民养猪致富;城西村村民杨乾坤外出务工致富后,返乡兴建了煤矸石环保砖厂,年收益达200余万元,并为1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科学谋划,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仅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还以“建立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塑造新风尚,培育新组织”为目标,开展了以城西村和李大塘村为试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辛集乡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6年以来,我乡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共铺水泥路50余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安装自来水4800户,建沼气池400个,进行土地置换580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辛集乡党委、政府在今后的农村工作中将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步伐,为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美好和谐的辛集而奋斗!

(作者为中共蒙城县辛集乡党委书记、乡长)

猜你喜欢
全乡高产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0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齐鲁周刊(2020年12期)2020-06-29 12:34:07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当代贵州(2014年16期)2014-08-08 22:52:32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0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16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