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促逼的科学家及其诗意地栖居

2009-04-29 08:11胡永辉陈爱华
关键词:海德格尔英语教学

胡永辉 陈爱华

[摘要]以《最伟大的发明》這篇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为案例,结合分析几个不同版本的教师用书和同步辅导的编写体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指出: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习得,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分析能力。以海德格尔技术本质的理论为依据,追问这篇精读课文的主题思想,发现:课文中的科学家已经在技术世界中陷于被促逼的危险境地,然而,科学家最终承担了作为死亡的死亡,用生命去守护终有一死者在大地上的逗留。科学家“发明不是因为它实用,而是因为它神奇”的宣言更显示了他的存在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英语教学;海德格尔;促逼;栖居;思

[中图分类号]B82;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09)01-0109-04

一、“追问”的起点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陆培敏主编,外研社2002年出版)第二册第七单元收录了一则题为《最伟大的发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乔肯斯在一个热带地区的酒馆里偶遇了加勒比某岛国的一名国防部官员。闲谈中,这个官员说,他的国家一直想统治整个加勒比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他们国家拥有一位名叫卡拉西拉的无人能及的科学家。卡拉西拉发明了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发现了传播该细菌的方法。然而,正当国防部想要雄心勃勃地称霸整个加勒比时,卡拉西拉的注意力却被一个毫无实用价值的新发明灵感吸引了。无论是这位国防部官员声泪俱下的恳请还是以死亡相威胁,卡拉西拉始终不为所动,他甚至宣称:发明不是因为它实用,而是因为它神奇(I donot work for use,but for wonder.)。最终,国防部处死了卡拉西拉。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案之前,作为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首先参阅了四套不同版本的课文同步辅导或者教师备课用书。教辅用书大都按照文化背景、词汇、短语、疑难句解析、参考译文、习题答案等步骤编排,这种编写的体例自然为教师的课堂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同时也造就了懒惰的教师和不思考的学生,据此,教师的备课就是只要把教辅用书上有借鉴意义的语言点转换成幻灯片,因为,教辅用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点信息,而课文的主题思想只是在很浅层次上被谈及。如: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同步辅导只用一句话来界定课文的冲突:科学家为自己的发明而发明,统治者则为政治目的来规定科学家应该发明什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课文辅导的课文评析部分也与此如出一辙:科学家是为了发明而发明,而政治家们却把发明用于政治目的,这就是科学和政治的矛盾所在。就事论事地把课文主题描述为科学和政治的矛盾显然有所局限。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遗忘”或者淡化不能不说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一大缺憾。事实上,无论大学英语还是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对课文主题的探讨、思考和词汇、句法等语言点的学习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锤炼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长远地看,英语专业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没有文化的外语持有者,而是志在培养有批判分析能力的博雅之士,在此,我们不妨以《最伟大的发明》为案例,进一步追问这篇课文的主题。

二、不到场的科学家

众所周知,启蒙时代的来临宣告了中世纪上帝本体地位的终结,伴随而来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崛起,人——作为新的绝对者——取代上帝的地位并凌驾于所有存在者之上,去审视支配着世界上的自然万物。这种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为人类利用现代技术强求自然、征服世界准备了理论依据。正是为了确立一种人和技术的自由关系,海德格尔才对“技术”和“现代技术”的本质进行了辨析和链式追问。他从古希腊哲学的“四因说”人手,采用词源考证的方法,以祭祀用品银盘的招致过程为例,一路把技术的本质追问到了“解蔽”那里,发现技术不仅是一种手段,“技术乃是一种解蔽方式”。在揭示了技术的本质之后,海德格尔接着设问:“什么是现代技术呢?它也是一种解蔽。惟当我们让目光停留在这个基本特征上时,现代技术的新特质才会向我们显示出来。”既然技术和现代技术的本质都和“解蔽”关系密切,那么,该怎么理解“解蔽”的含义呢?“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德语中,“促逼”(Herausfordern)兼有“挑战、挑衅、引起”等常用义项,它是由动词词根fordern(要求,挑战、索取)加上两个副词前缀构成,简言之,“促逼”就是采取强制的方式把主体期望得到的东西召唤出来。为使得这个重要词语的含义达到澄明之境,海德格尔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进一步描述:

农民从前耕作的田野則是另一个样子;那时候,“耕作”(bestellen)还意味着:关心和照料。农民的所作所为还不是促逼耕地。在播种时,它把种子交给生长之力,并且守护着种子的发育。而现在,就连田地的耕作也已经沦于一种完全不同的摆置着自然的订造的旋涡中了。它在促逼意义上摆置着自然。

在这个订造的旋涡中,土地已经被纳入人为的作为之中而变成仅仅是有用的东西或者持存,土地本身的独立性和尊严被主体遗忘或者漠视,因而处于一种非自然的状态之下,耕地对于主体,只是一种被摆置的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持存意义上的存在者,不再作为自己而存在,而是在一步步的订造过程中才具有了其存在的依据。换言之,这种事物的存在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地订造而到场的,这种在场方式是因循着订造的到场而到场的。可以想见,摆置的最终命运必然是在存在者的实用性被榨取之后再被废弃。在促逼、摆置、订造中,现代技术也已经完全丧失了自然绽放的情致,而是一种设定,是开采、分配、转换等已经预设好了的现成状态,人和物都被嵌入到这样一个预设的状态中。

海德格尔力图使用“解蔽”、“促逼”、“摆置”、“订造”、“持存”等术语来界定现代技术的本质,为了使读者不至于迷失在概念的海洋中,同时也为了能够清晰地揭示人、现代技术和世界的关系,海德格尔统一使用“集置”(Ge-stell)一词来命名现代技术的本质:“现在,我们以‘集置(das Ge-stell)一词来命名那种促逼着的要求,那种把人聚集起来、使之去订造作为持存物的自行解蔽者的要求。”“集置意味着那种摆置的聚集者,这种摆置摆置着人,也促逼着人,使人以订造方式把现实当作持存物来解蔽。”由此可见,人也被卷入集置的旋涡当中而成为技术领域的一个环节,人的存在也异化成了为了在场而在场的持存。无论人是否承认,也无论人是否已经意识到,人,总比被摆置的土地、河流等更受到促逼。与单纯被加工的持存物不同的是,在集置的促逼之下,技术的人不仅仅是持存物,同时也参加了对单纯持存物的订造。

有了以上海德格尔对“人与技术的关系”的追问作为理论铺垫,我们不难看出:在《最伟大的发明》中,该岛国的国防部官员为了达到掌控整个加勒比

这一预设的状态,量体裁衣般地向科学家卡拉西拉“订造”了可以用作生化武器的致命细菌及其有效传播方法,订造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卡拉西拉在实验室里摆置试验设备发明细菌,官员促逼科学家卡拉西拉,而国防部又为自己的职员预设了使命,称霸加勒比的国家利益又驱使国防部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这一系列设置的活动中,每一种设置都是以前一种设置为前提的,而每一种活动又都把它所设置了的东西设置成下一种设置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就象构成了“集置”这一山脉的原始群山,各环之间又以订造而联系起来,最终去摆置系统内的每一个到场者。“水力发电厂被摆置在莱茵河上。它为着河流的水压而摆置河流,河流的水压摆置涡轮机而使之转动,涡轮机的转动推动一些机器,这些机器的驱动装置制造出电流,而输电的远距供电长及其电网就是为这种电流而被订造的。”科学家卡拉西拉一旦参与这一系列的订造,就会和这里的莱茵河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莱茵河失去了往昔的流畅与自由,它已经蜕变为供应水压的在场者,充其量再作为旅游业所订造的参观对象而已;相对于国防部的官员,伟大的科学家卡拉西拉将会只是被操纵的对象,他的价值也将完全被别人所赋予,官员的威胁也好,恳求也罢,都不可能改变他在订造活动中单纯持存物的地位。因为本质上,莱茵河和卡拉西拉都是被促逼的在场者。“物,在存在的历史中,被彻底剥夺了其本来的本质状态。”

正如海德格尔所举的例子那样,银盘的招致应该归功于银匠的考虑,细菌的发明和使用同样取决于卡拉西拉这一最关键的环节,卡拉西拉因着被订造而必须立即到场,而且是为了本身能为一种进一步的订造所订造而到场的。“在新时代技术中,事物和人,自然和世界从某一方向被确定,或如海德格尔所说,被定位。”在技术的订造中,持存物不再是以它“所是的那个什么”而存在,而是因为它特定的功能性而服从技术的需要,随时供利用和消耗。事物和人都被定格在它的可供摆置的功能上。那么,一旦这个持存物潜在的和现实的功能性丧失,它也必将被逐出这个订造的链条。国防部官员的恳请和贿赂可以被视作订造者的召唤,严格地说,是对卡拉西拉所特有的现实功能性的召唤;官员的威胁可以被看成是订造者的促逼,或者严格地说,是对卡拉西拉所特有的潜在的功能性的蛮横召唤。当订造者发现,持存物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功能性都不能进入其预设的轨道时,或曰不能如其所愿而到场时,遭到毁弃就是持存物的惟一命运——卡拉西拉选择了其“所是的那个什么”这一本然的存在了。

三、科学家的诗意栖居地

海德格尔认为:栖居(Wohnen)并不意味着我们占用的某个住宿地,因为居所本身并不能担保一种栖居的发生,而问题恰恰在于:技术的人已经将栖居缩小为某种空间意义上的居住,栖居的本质和真正的困境也因此被遮蔽。“筑造的真正意义,即栖居,陷于被遗忘状态中了。”在《筑·居·思》这篇文章中,海德格尔同样采用词源考证的方法来追问栖居的本质。他发现,“栖居”和“筑造”(bauen)都具有“在和平中持留”的含义。“一、筑造乃是真正的栖居。二、栖居乃是终有一死的人在大地上的存在方式,三、作为栖居的筑造展开为那种保养生长的筑造与建立建筑物的筑造。”“栖居,即被带向和平,意味着:始终处于自由之中,这种自由把一切都保护在其本质之中。栖居的基本特征就是这样一种保护。”海德格尔使用筑造来诠释栖居,既揭露了栖居的本质,也显示了终有一死的人栖居的整个范围:在大地上也就是在天空下,在大地上和天空下的存在也就是在神面前的持留。据此,天、地、神、人完成了原始的统一。天、地、神、人这四方的纯一性被海德格尔称为“四重整体”(das Geviert)。“保护四重整体——拯救大地,接受天空,期待诸神,护送终有一死者——这四重保护乃是栖居的素朴本质。”

在我们分析的文本《最伟大的发明》中,国防部的那位官员显然没有理解栖居本质上处于自由之中。他以订造者自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同样是一系列订造中受到摆置和促逼的在场者。他所谓的栖居虽然没有狭小到一房一屋的有限空间,但也远远没有达到保护四重整体的维度。正如海德格尔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栖居为住房短缺所困扰,即便不是这样,我们今天的栖居也由于劳作而倍受折磨,由于趋功近利而不得安宁……”栖居的困境就是存在的困境,这位官员豪情万丈地要把别人拖人订造的旋涡之际,自身却已经无意识地把生命体交给了技术生产,失去了自由的本质。

卡拉西拉则不同。首先,这位科学家知道自己终有一死。“人作为终有一死者成其本质。人之所以被称为终有一死者,是因为人能够赴死。能够赴死意味着:能够承担作为死亡的死亡。”脱离政治权威的订造而不到场,卡拉西拉应该清楚自己的结局。面对威胁、贿赂和恳请却不改初衷,意味着一种坚定的选择,所以,卡拉西拉能够赴死,其次,卡拉西拉应该清楚自己的发明一旦进入应用会产生什么后果,他也更清楚栖居的朴素本质是拯救大地,接受天空,期待诸神,护送终有一死者。所以,他义无返顾地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四重整体的尊严。在卡拉西拉的死亡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命的本质,一个存在的存在:他把死亡变成了一个伦理事件。恰如黑格尔指出的那样:死亡,是英雄人物对人类做出的最高劳动。

在《……人诗意地栖居……》一文中,海德格尔又追问了诗人荷尔德林的如下诗句: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Full of merit,yet poetically,man dwells on this earth.)

这里,诗意并不是栖居的附加物或者装饰品,栖居的诗意也不是指诗意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栖居当中。而是说“作诗才首先让一种栖居成为栖居。作诗是本真的让栖居(Wohnenlassen)……作诗,作为让栖居,乃是一种筑造。”我们也许还记得,卡拉西拉在被处死以前还有一句宣言:发明不是因为它实用,而是因为它神奇(I do not work for use,but for won-der.)。宣言本身就是诗,假如我们不能从语言的本身读出诗意来,那么,卡拉西拉摆脱了摆置中的劳作、消遣和功利这一事实足够让我们相信:这位科学家用自己的死亡去守护终有一死者在大地上的自由逗留,他的栖居不再是占有住所,不再是娱乐,不再是作为一种沉沦着的、在公众的意见中消失自我决断的存在者,他的栖居是一种基于诗意的栖居。苏格拉底的申辩应该是对卡拉西拉栖居本质的最高诠释:“面对死亡,大家应该充满希望,一个善良的人,不论是活着还是死亡,都不会有东西伤害他。在我看来,我认为死亡比活着要好。所以,我根本就不恨那些将我推向死亡的人。再见了,我走向死,大家走向生。但究竟谁更好,只有神知晓。”

四、结语

“一切本质性的东西,不光是现代技术的本质性的东西,到处都长久地保持着遮蔽。”一篇英语精读课文可以向教师和学生传达很多的信息,但是,隐藏在各种语言点之后的容易被遮蔽和遗忘的也许正是其本质性的东西。一味地期望从课文中获取某种具有功能性的信息,不正等同于一种订造和促逼吗?追问课文《最伟大的发明》的主题也许最终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只是对思考的一种尝试,或者说,是对当今技术世界(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思之缺席的一种响应。“无思状态是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的自由出入正在着力构建一个“无思”的时代。“真正高深莫测的不是世界变成彻头彻尾的技术世界。更为可怕的是人对这场世界变化毫无准备,我们还没有能力沉思,去实事求是地辨析在这个时代中真正到来的是什么。”思考或者追问,是否能够让人们重拾被遗忘或者漠视的存在呢?

猜你喜欢
海德格尔英语教学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