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月光泻进木窗,照到铺着宣纸的书桌上,手中的狼毫停留在半空里,眼眺望着远处山崖上的那轮明月,清泉从小屋边潺潺流过,远方的山麓中闪烁着隐隐的灯火,风从花的身上掠过,飘进窗子拂在脸庞。如果有古琴的悠扬和顿挫,那所有的美丽和寂寞就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此时不需要有暖人的炉火,更不要夜色中那炉火的精灵跳动出的欲望,只要清秋的带有冬意的凉风不绝,这小屋就是爱的巢穴。
对着风轻咏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你没有听见他静悄悄的脚步吗?他正在走来,走来,一直不停地走来。
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年代,每日每夜,他总在走来,走来,一直不停的走来……
浪漫的故事都是虚无缥缈的杜撰之言,一如张爱玲式的情爱小说,只可以坐在午后的咖啡馆消磨,而不能当作现实来仿照,生命里的温馨时刻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既不能轻易走进也无法长驻。梦是可以长留心头的,可惜过于凄凉。无奈之中这凄凉成为别无选择的唯一,幸好梦还可以穿越现实,挣脱世俗的羁绊,让心沐浴在山野和秋风中,得到片刻的放浪。
雨在不知不觉中飘然而至,江南的天气犹如世间人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梦醒来,书遗落在榻边,卷起的书页上居然是元稹的那首写梦境的诗: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见。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连梦中都见不到自己心爱的人,这梦真的太可恨了。
帘外的骤雨不歇,暮秋的凉意便悄悄潜入书中,袭人而来。院角的那两株芭蕉呖呖平仄,却又浑然不觉有诗的意韵。乘着落寞,扶着宫商,流出琴弦的还是那首《平沙落雁》,岭南的高手终是弹不出虞山琴师的婉约,“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之声”,只有在江南的烟雨中,才显得格外合韵。
大历才子司空曙有诗云:“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夜雨飘渺中的书斋,在江南是带着些霉味的。人老了,发白了,笔也钝了。孤灯残卷,哪里有雪夜读书的惬意,这份寂寥是不易被感知的。
诗到了小李杜的手上,也基本画了个休止符号。这话可是鲁迅说的,不是迷信鲁迅,实在就是如此。东坡的诗是不如他的词来得豪放的,浓妆艳抹哪能比得羽扇纶巾,所以宋人给词取了另外的字号,诗余。自谦的一个称谓,倒也不失风度,或许骨子里还是向往诗的,只是稍有些遗憾。“诗余”到南宋吴文英的笔下,也悄悄描了个句号,国破家亡的征兆就在眼前,听风听雨过清明也实在是无奈,空叹的婉约之词只是徒伤自己的良心。
元人是马上的枭雄,诗词是搞不来的,马致远再也不唱亡国的春花秋月,断肠人已然在天涯。诗不能够求了,词也是不想写了,散曲小令聊以自慰,偏是有好事的,也给曲安上了个“词余”的称号,有煞风景。
明代的文章挺热闹,却不出高手,若不是南明那个钱牧斋,也真枉了那近三百年的历史。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学了祖宗的东西,能跳出来弄个花样,没有个三五百年的修炼真个不行。明人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把诗词文赋这点工夫都用到水墨丹青上了,书画一道,明代确是大师如云。不过这还不尽是文人的功劳,文化中心的南移,苏州商业的繁荣,都是这字画兴盛的原由,毕竟这东西是可以换银子的。明代的小说是出色的,经过商人的炒作后,慢慢地沦落为刺激眼球的性知识的滥觞,“曲余”恐怕是不能用了。
女真入关,涂炭生灵,商业萧条,遗民文化深重。小品文是真的可以称作“曲余”的,闲情逸志,花花草草,可惜是过于舒服了,没有了诗的韵。康熙是喜欢这样的,满汉一家,歌舞升平。
纳兰性德的横空出世,几乎让数百年的汉籍文人脸面扫地。王国维更是稍稍夸张,“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天妒英才,容若三十有一,就命追黄泉。空留下一个美丽的文学词汇:纳兰词。
二
纳兰容若的名字为普通人熟识,真的要归功于那个以天山为祖庭的武侠大师梁羽声,一部《七剑下天山》引出了这位清初的奇才。不过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犹如纳兰自己,匆匆来去红尘。
说起纳兰性德的先祖,还要算到成吉思汗的名下,战乱后流落到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怒尔哈赤在统一东北女真的过程中,灭了叶赫部, 纳兰一家倒变为正黄旗的人了。他的父亲明珠也着实风光过,植党营私,招权纳贿,虽屡遭弹劾,却一直没有被康熙查办,可是等纳兰性德一死,又过了三年的守孝时间,明珠轰然倒下。
纳兰自幼就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骑马射箭样样精通,算是女真中神童了。十七岁那年入得太学读书,深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得意间更稍稍带点马屁的味道,把纳兰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徐乾学。
这两徐可是清初的大人物,明末遗老顾炎武的外甥,家学堪称渊源,学问着实等身。一门三兄弟,一个中了状元二个中了探花,在苏州城中徐家和稍后的潘家,都是清一代呼风唤雨的人家,徐乾学更是有“徐严嵩”的绰号。康熙对苏州情有独钟,在位取了二十一位状元,御笔点的苏州人就有九个。对徐家的厚爱,也许还包涵几分对顾亭林的“钟爱”。“亡国”虽痛,犹不如“亡天下”也,顾亭林在明亡后的这番话,犹如是给清帝开了一贴治国的良方。
纳兰性德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便考中举人,一年后准备参加会试时,却一病不起,没能参加殿试。失了晋身的机会,他索性拜在徐乾学门下,研读儒学。两年中,他从徐氏弟兄的身上学到了文章的真谛,更从他们的朋友身上沾染了江南才子的秉性。那是吴门烟水的精灵,清雅绝尘不食人间烟火,清新俊逸不染世俗媚态。在徐乾学的扶持下,二十岁那年,竟然开始编纂儒学的汇编《通志堂经解》,一时间名动京华,让汉儒汗颜,康熙更是另眼相看,渐而成为康熙帝的少年密友。
两年后,他再次参加进士考试,果然高中二甲第七名,主考的惠顾,皇帝的垂青,及第也实在是预料中的事情。让康熙高兴的纳兰是首位和汉举一同会试而及第的满人,果然纳兰真的被江南文人接受了。康熙帝给了他一个三等侍卫的官职,不过很快就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名正言顺地相伴在自己的左右。作为康熙的御前侍卫,又以英俊威武的大内侍卫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中,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参与重要的战略勘察,这样的感情宛如弟兄,纳兰一家也荣华到了顶尖。
但他毕竟是个诗词的奇才,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的生活,侍从和包衣奴才没有区别,这对已经是文人的纳兰来说,是由心底排斥的。和江南的大儒相交深了,自然也就生存了儒生的酸气,向往先朝名士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儒学一道他甚至比起徐乾学还要来得清纯,甚至在他的身上还隐约能够闻到南明遗老的气息。
在他出塞边陲的《如梦令》中,笔调已经直逼北宋的慢词。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钱仲联先生在评点这词的时候,引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赞语: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要仲联老引他人之语来作嫁衣,实在是很少看见的。
纳兰十七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新婚的欢畅让他初尝世间的欢娱,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激发了他少年的豪气。可天不随人愿,卢氏在婚后的第三年撒手别去,生命中第一次精神打击居然如此沉重。而更让他痛苦的是这样的夫妻恩爱之情,是不能在人前说起,作为纳兰家的长子,他还需要为官出仕,娶妾生子。满腹的悲凉和思念之痛,也只有在诗词间表露。
在他的悼亡诗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沉迷在梦里的少年郎君,一个烟雨迷茫中江南才子。哀惋凄楚的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把这个绝世的才子送入了永远的梦里。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字字血泪,哀思缠绵,哪能见到半分骑士的豪气。一句“葬花天气”,引来《红楼》附会。“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的两句葬花词,如何能够与纳兰的词相比。《红楼梦》与纳兰家事一说,由来已久,在众多红学中可说是第一个,因为话还是乾隆爷看了小说后,脱口而出的。皇家的事情,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了,纳兰毕竟是和康熙有密切关系的人物。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才子,整日生活在思念和回忆里,他的生命又怎么可能长久呢?
他的死多少还是有些蹊跷的,相思只是他的文字。
三
从纳兰性德中进士到逝世的的近十年间,康熙面对的内外问题非常棘手,这是他全面掌权后,直接应对台湾郑氏,满清和白俄边界,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康熙是个头脑清晰的帝王,这和他的父亲顺治帝相仿,两个少年的君主已经跳出了狭隘的民族思想,积极推行满汉一家的政策,特别对江南的儒生安抚倍加。因为江南文士集团的政治倾向,直接影响着整个汉人的思想,清初江南文人集团始终以反清复明为大业,隐居山林也好,降清甘愿当“贰臣”也好,这内心的渴望没有更改,以至以钱牧斋率先做 “汉奸”,而私下“通海”郑成功,犹望于“复明”之日。更为重要的是江南文人与吴三桂渊源颇深,吴三桂打的又是“反清复明”的旗号,所以稳定江南儒生的重要性便凸显而出。
对于江南儒生的态度,顺治帝真的没有少花心思,但很多次明明已经看见希望的曙光时,却又被突来的事端搞得前功尽弃。洪承畴的科举牢笼之策,看起来不错,但是在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余痛未消的时候,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 特别在顺治四年松江提督吴胜兆为陈子龙所策反,起兵反清,巡抚大肆杀戮陈子龙、夏完淳、杨廷枢等江南士子,使科举牢笼收拾儒生之心的努力付之东流。稍有反抗即无情杀戮,这是多尔衮的行事作风,也是后来鳌拜等顾命大臣武治国家的方针。
康熙朝初年,江苏巡抚朱国治追催钱粮,囹圄江南儒生三千余人,探花叶方霭仅欠一钱,亦被黜免,导致民间流传“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一时斯文扫地,江南震动。
大儒金圣叹等千余吴中群儒,因吴县县令任维初滥用非刑,贪贿浮征,在二月初四顺治遗诏下时,聚文庙哭先帝,欲逐任维初。金圣叹在去的时候还是有把握的,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京里的朋友带话回来,顺治帝对他的文章十分欣赏,把他感激地痛哭流涕,面北叩拜。但这次却没有找对人也表错了情,朱国治以“震惊先帝之灵”申报朝廷,下令“不分首从,一律凌迟处斩”。金圣叹连同一十八位苏州的鸿儒被处了腰斩。哭庙一案再次引发江南儒生的反清情绪,满汉的文化差异逼近崩溃的边缘。
所以当康熙亲政以后,他急于要做的就是如何笼络江南儒生,安定江南,这是他实现一统江山的基础。这就不难理解康熙朝江南的状元如此多的原因了。而纳兰性德,这个满洲的亲贵却得到了江南儒生的认同,自然也就成为康熙帝突破江南文人集团,稳定江南的一支奇兵了。
纳兰以皇帝的近侍和“宰相公子”的身份,与彷徨困惑中的汉族文士相交,他的言语无疑就代表着康熙的思想,表露着新朝文化政策的信息。江南的名士们也乘机由此来接近新王朝,陈维崧、严绳孙、朱彝尊、顾贞观等名士对纳兰的宠爱,与其说欣赏他的不世才华,不如说是对康熙江南儒子政策的肯定。
四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纳兰成为江南儒生真正敬重的事情。事情的原由还要追溯到顺治朝的丁酉科场之变 ,因为科场舞弊,顺治帝大怒,在严惩舞弊官吏的同时,顺治犯了个急于求成的毛病,他把每名举人让二人护卫禁军押着,面对着刀枪进行典试,如此之下,能有几个文人写得出文章。江南名士吴兆骞一气之下交了白卷,顺治脑怒之极,便要把他拉出午门砍头,幸亏有汤若望等人的竭力搭救,才被流放千里到宁古塔。
吴兆骞的流放对他的朋友来说始终是心里难解的一结,所以每每在看到一丝希望的时候,便会竭尽全力去营救。康熙十五年,顾贞观走进了纳兰相府,并与纳兰深交,当感觉到了这个贵家公子身上显露出的侠义豪举,以及帝王垂青的强大能力时,再次想起了边塞的老朋友。因为对纳兰的了解,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一连写了两首《金缕曲》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仅凭这两首词吴兆骞已经不枉有这个朋友了。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甘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词中所流露出的关切之情深,非一般友谊所能圆解。纳兰性德本是性情中人,读到情真之处掩泪而泣。“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需兄再嘱之。”
同是江南孺子出身的徐乾学在这件事情上,一改往日的风格,积极联络朝中的江南同僚,为康熙的破天荒准备台阶。纳兰明珠在儿子的恳求下,也为顾贞观的朋友之谊起敬,而更重要的是他及时捕捉到了康熙帝的内心,他对帝王意图的揣摩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把吴兆骞写的《长白山赋》在很适宜的时候献给了康熙。对于这样的文章,康熙的欢喜是打心头而起的,一个遭先帝流放的江南名士,写就的歌咏祖宗山水的美文,实在是一篇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范文,如果加上自己的额外天恩,那对江南文人集团是极有杀伤力的。几年中康熙已经找到了与江南儒生的契合点,那就是朱程的理学。现在他需要的是一个全面收复这些文人的切入口,当然他把这个天大的人情给了纳兰。
康熙二十年,吴兆骞终于被赦,回到了北京,没有多久又回了故乡苏州。以后的事情对帝王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预想中的轰动效应达到后,接下的事情就是全面合作的问题了。只过了三年,康熙带着纳兰拜倒在曲阜孔子的像下,江南孺子希冀的文化回归正统的日子,便在帝王的一拜中到来。
也是这年的秋天,纳兰来到了苏州,此时的江南正是浓秋伤感的季节,红叶飘零,银杏遗黄。徜徉在苏州的深巷曲径,流连在吴门的小桥流水间,相思的红叶遗坠在衣襟,伤心的明黄漂浮在绿水之上,一丝秋风散了红叶动了明黄。刹那间,纳兰心头的悲凉在江南烟雨的氤氲中升华到了极点。
纳兰是在与梁佩兰、顾贞观、朱彝尊等聚会饮宴做诗时,忽染重病,七日之后便绝尘而西去的。康熙对染病的纳兰特别关心,尽遣宫中的御医上门诊治,一日三报病情,甚至自己开了药方给纳兰,听到纳兰的死讯,康熙更是大恸,抚摩着几案而哭叹。这样的举动实在是超出了君臣间的关系。
在由徐乾学撰文,陈廷敬篆盖,高士奇书丹的纳兰性德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于此亦足以知上所以属任之者非一日矣。
既然知道是这般辛苦劳疾的事情,又为何非让他去呢?梭龙可是远里京城数千里外的黑龙江畔啊,难道是要给他一个晋身的机?徐乾学好象还有未尽之语,明珠似乎明白的,每次下朝回到家,就会对着儿子的房间哭泣一通。
纳兰的《饮水词》取自《坛经》惠明欲夺六祖衣钵不能,感化后的偈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也被佛祖感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