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荣 闵艳娥
安仁镇小苟村位于大荔县东北部,有耕地200hm2,以种植粮棉为主。1986年开始引进种植梨枣,至1992年梨枣面积达到133.3hm2。2000年前后,将大面积的梨枣改接成沾化冬枣,次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全村已栽植和改接冬枣147hm2,占全村枣树总面积的88%,全村耕地面积的73.5%,成为闻名全省的冬枣专业村。2007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典型和样板。2007年,枣业产值1000万元,枣业人均收入2920元,分别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80%和人均纯收入的72%以上。2008年,冬枣平均666.7m2产量达1000kg,总产达2000t。
小荀村发展冬枣产业的经验,一是选准项目,科学定位。1986年试种梨枣和少量冬枣获得成功后,该村对枣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在反复听取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认为:本村是枣业发展的理想区域,梨枣和冬枣的产量尤其是品质都优于原产地,冬枣栽培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决定将发展冬枣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首选项目。
二是典型引路,幅射带动。刚开始栽植冬枣,群众担心苗木价高,收不回投资;担心技术管理要求高,产量上不去等。为打消群众顾虑,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赴山东、河北等地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请专家论证,2000年3月,由几位科技能手率先栽植冬枣3v3hm2,2002年全部挂果,666.7m2产量达500kg,全部收回了建园投资。示范户的高效益带动了全村,开始大面积的栽植或改接冬枣。
三是多措并举,强化服务。2005年秋,成立了大荔县果农协会小苟冬枣分会,2007年又改组成立了冬枣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20户),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协会和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进行绿色标准化生产管理、促进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①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乡土人才。常年聘请山东沾化县、陕西省果树所等科研院所、县红枣局和果业局专家,在冬枣各个生产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施用农家肥和沼液、沼渣等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如今的小苟,人人都成了冬枣管理能手,并外出承包土地栽培冬枣,经常到周边乡村进行技术指导,带动了全县冬枣产业的发展。②引进示范新技术。2006年组织本村20名技术人员赴山东沾化学习冬枣大棚栽植技术。指导全县建立大棚冬枣13hm2,成熟期较露地提早15~20天,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2007年组织30户枣农示范防雹网项目,防雹网(主要用于防秋淋)示范园,面积13hm2,冬枣裂果率降低46.5%,商品率提高18.6%。冬枣大棚栽培和防雹网两项新技术,为全县冬枣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③强化销售服务。村冬枣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红星”冬枣商标,并与市级龙头企业大荔县叶家果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进行冬枣市场开发和包装设计,打造绿色品牌,利用“叶佳”牌绿色食品标识,打进国内大中城市高端市场。合作社与县内10多家货运信息部,20多个果品经纪人和30多个外地客商建立牢固的业务关系,利用村冬枣信息服务站,在互联网上面向全国发布冬枣销售信息。此外,还积极为客商组织货源,协调客商、中介人和枣农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严防摘青上市,严防各类坑商事件发生,让客商、中介人和枣农放心,为全村冬枣销售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冬枣成熟上市,销售有序,售价高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