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几点体会

2009-04-29 06:29沈学辉
新闻世界 2009年10期
关键词:都市报四化原则

沈学辉

【摘要】经济新闻报道正成为都市报越来越重视的领域。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安徽市场报》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报道中的“四化”原则,对都市报经济报道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都市报 经济报道 “四化”原则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而读者受教育程度也日渐提高,加之人们收入水平在不断增长,理财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人们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经济新闻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度也在不断提高,经济新闻正在成为继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之后,都市报角逐、比拼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广大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程度更是越来越高。所以,作为地方都市报,更应进一步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力度与分量。

目前安徽地区的几家都市报对经济新闻的重视程度正日益提高。《安徽市场报》作为安徽地区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比较有特色的一家都市报,在经济报道中积极探索,通过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做法。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谈谈 《安徽市场报》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四化”原则。

一、经济新闻民生化

经济新闻报道“民生化”,就是要求经济新闻报道能及时反映与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并能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报道。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走“民生化”路线,是由都市报的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的。

《安徽市场报》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特别关注民生经济新闻,除正常的政经、财经、产经报道外,我们还对证券、彩票等相对专业,但与老百姓生活理财密切相关,受关注程度高的内容,安排了充足的版面。现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除了每天的财经版面外,还安排了非常市场、证券、彩票等其它版面,建立了都市报相对完整的大财经体系,也使得读者只要通过《安徽市场报》,就能对自己的投资理财有一个很好的参考。

“民生化”只有在民生基础上才能提炼出来。它反映和传递的是平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与之相关的诸多信息,反映民众生态。经济报道要做到“民生化”,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思维,同时还要以本地,或者说以目标受众群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作为起点和落脚点。

在都市报经济新闻写作上,经济新闻报道必须要考虑到受众层次,摒弃生硬的学术化、专家化的说教,而以平民化的视角解析经济事件。“平民化”是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必然要选择的道路,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唯一的道路。

二、宏观经济微观化

搞经济报道,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一些宏观的经济问题,如国内外经济走势、热点经济事件、重要政经政策解读等,地方都市报在这些问题上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应该重点做大做好。在碰到一些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新闻时,《安徽市场报》的做法是宏观经济微观化。

宏观经济形势等经济问题虽然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势、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普通老百姓对此未必感兴趣,对有关内容也未必看得懂,对都市报来说也不需要这么高深、专业、宏观。它往往需要反映那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者是具有显著性和趣味性的东西。

具体举例来说,如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指数、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对美元升贬值、全球经济危机发展等宏观经济问题发生时,《安徽市场报》就将其及时本地化、微观化。比如报道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等,那么都市报的经济报道就应该报道这项新政策会对市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譬如:每月的房贷会增加多少?是否应该提早还贷等。再比如国家发改委经常提高或降低成品油的批发价格,都市报在报道时就要算算开车一族每月多花多少油钱,有多大的影响。通过这些政策及时的微观化、本地化,把国家的宏观政策与读者日常生活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三、热点问题透彻化

深度经济报道,是经济新闻的点睛之笔,因此,都市报要发挥地方媒体的优势,强化对地方性经济热点新闻、焦点新闻的深度调查,采写出具有专业水平和原创深度的经济新闻。使经济新闻厚重起来,成为地方都市报竞争的一个有力“拳头”。《安徽市场报》在对热点经济新闻、焦点经济新闻报道过程中,要求把新闻报道讲清讲透。

2009年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抓三保、赶两湖、超万亿”的号召,这对广大读者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但对我省来说是一个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针对这一热点,《安徽市场报》“第一财经”周刊3月13日特别策划了一期专题,专门围绕这一话题,通过安徽与两湖方方面面的比较分析,通过对有关各方的访谈等,从“安徽赶两湖之谋略篇、机遇篇、对比篇、行动篇、憧憬篇、宏论篇”六个侧面,对安徽赶两湖进行了专题报道,使得广大读者对安徽赶两湖有了直观化的印象,也对安徽与两湖的差距、安徽在赶两湖中的行动等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报道出来后,不仅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也得到了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的专题表扬。

再比如,2008年,在安徽如何融入长三角的报道中,我们除了常规性地采访安徽省的相关厅局在融入长三角中的举措、安徽企业在融入长三角中的做法之外,还通过采访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从他们的视角谈安徽该如何融入长三角,通过他们为我省融入长三角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也为我省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这一组连续报道出来后,得到了省里相关厅局的高度评价,说对于我们开阔视野等有切实的帮助。

四、复杂问题简单化

经济报道相对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来说,门槛高、难度大,但仍应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宗旨。现今的都市报经济报道只有走大众、综合、实用的道路,才会真正地服务于民。因此,《安徽市场报》在经济报道中强调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将专业性与通俗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经济领域的广阔性、经济知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经济新闻报道常常陷入尴尬境地:“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另一种情况就是停留在简单报道层面上,缺少生活气息,缺乏指导性和前瞻性。都市报主要面向的是大众读者,他们往往喜欢阅读易懂、有趣的经济报道。如果经济报道写得生硬、晦涩,他们就会敬而远之。因此,其文字应该是生动、易懂的。如在报道安徽汽车工业时,我们便围绕着奇瑞、江淮会不会合并等问题,利用全国两会的机会,直接采访江淮汽车的董事长左延安先生,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围绕着坊间老百姓议论较多的话题进行采访,后来便形成了《江淮汽车掌门人:回应坊间的三大传闻》的文章。其实,贴近老百姓生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样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看,能否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份报纸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要求与思路,而报道能否成功,则要靠财经记者自身的素质,可以说,财经记者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经济报道的质量优劣。好的财经记者,首先应该是这个行业的积极实践者,实践出真知,只有常年浸泡在某个行业里,才有可能成为报道这个行业的高手;其次,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前瞻性的判断;三是要成为这个行业报道的标杆人物。■

(作者:安徽市场报编委)

责任编辑:周蕾 姚少宝

猜你喜欢
都市报四化原则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