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把孩子培养成人际交往的优等生

2009-04-29 00:44
家庭生活指南 2009年12期
关键词:面子孩子

天 凌

导言:古人曾说,做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然而,我们却常常因为磨不开面子而无法拒绝他人、拒绝,对于成人尚且如此困难,时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例如,哈尔滨市某职业技术学校两名女生因发生口角而通知各自的“男朋友”及同学前来“帮忙”。火头上,两帮孩子互不相让,使矛盾逐步升级,最后居然大打出手。一个原本来“看热闹”的男生出于哥们儿义气,也随朋友加入到群殴之中。他一时失手,竟将对方的一名男生打死,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其实,他跟两名发生矛盾的女生并不熟,和死去的孩子更是无怨无仇,但就是因为有人喊他去“帮忙”,他抹不开面子拒绝,才最终毁了两家人的幸福。

这一场悲剧在哈尔滨市的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大讨论:他们认为拒绝应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一样。可是,我们应该如何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一种适时说“不”的意识,如何来培养他们健康的人际关系呢?

适当地拒绝是对友情进行的筛选

(屈小朋,男,38岁,律师)

每个孩子可能都有过委屈自己,让别人高兴的经历。譬如,心里明明想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说“不”,却碍于面子,生生把这个字吞到了肚子里,事后越想越不对劲儿,已悔之晚矣。这种违心的接受其实也是一种压抑,有时会蓄积很多负面的能量。因为不会拒绝,孩子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烦躁,最后可能使他和同学之间的冲突以更突然的形式爆发。

因此,家长一开始就要教孩子学会拒绝,告诉他适当地拒绝并不会损害友情。相反,它是对友情进行的筛选,看出谁是与你真正平等地交往:谁是利用你过度的顺从和善良,让你随时随地听命于他、服务于他。如果是后者的话,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身边的同学都视其为“小跟班”,利用他,却不尊重他,并使其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变成一个为了取悦他人和所谓的“义气”而丧失原则的人。

家长应告诉孩子,那些能够跟他成为朋友的人,肯定会体谅他、理解他,不会因为他的一次拒绝就不理睬他。而那些不能成为朋友的人,就算他答应再多的事,也不会成为他的朋友。因为一个真正为你好的朋友是不会这样利用你的,他甚至会教你拒绝同伴的一些无理要求,帮你挡掉一些不情愿去做的事。那些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一定是懂得尊重他人意愿、不去强人所难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只有这种人才能赢得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家长还应告诉孩子,不要因为怕失去朋友就言听计从,“老好人”往往给人不果断、没魄力的感觉,是不会赢得朋友尊重的。

懂得适时拒绝也是保有诚信的基础

(于明晶,女,39岁,财务主管)

很多时候,我们中国人不守信用,并非是因为见利忘义,而是因为我们在一开始不好意思拒绝,怕薄了别人的面子。当在别人提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时,也硬着头皮应承下来,最后却无法办到,只能食言。不少孩子电传承了父辈的毛病,该说“不”的时候怕说“不”,最后陷自己于“不守信义”的被动中。所以,要教会孩子在承诺之前要认真思考。虽然说“不”不太容易,但是总比事后食言强无数倍。

我们总怕说“不”会伤人,可是想一想自己被别人拒绝的经历,如果别人真是爱莫能助,我们还会有“伤面子”的感觉吗?所以,不要把别人想得那么脆弱,也不要把正当的拒绝和面子挂上钩。

从心理学角度看,怕说“不”的人多半是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应承的事越多,别人就会越看重他。但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势必会失信于人。与其如此,倒不如当初就不承诺,否则,承诺的越多,食言也越多。自信与信人是孩子成长中的两大基石。因为自信,所以无需以满足一切人要求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信人,所以相信别人有这个承受力,不会圆自己说“不”而“割席断交”。

说“不”是个契机,强化了孩子的是非意识

(董伟,男,38岁,教师)

最近,南京一家媒体的一则报道让我深受触动:孩子从小有说“不”的意识,能够强化孩子的是非意识。

南京有一帮打工小伙儿,因花光了钱而准备抢劫24小时便利店,就在他们反复踩点准备行动前,其中的一名叫李磊的男孩儿心生不安,左思右想后悬崖勒马,秘密拨打了110报警电话,约民警在银行门口见面,将他和4名同伙的计划和盘托出。因为民警的介入,抢劫没有成功,李磊不仅在最后关头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了他的朋友。因为检举有功,他最终免于处罚,而他的朋友只判了治安处罚到有期徒刑10个月。如果李磊不懂得说“不”,他们每个人的罪责都将比现在严重得多。

一位在青少年法庭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倾向于团伙犯罪,很多孩子是被自己的朋友拉着去做坏事的。刚开始,他们也会有畏惧之心,怕被抓、怕挨罚,但是每个人都在奉承与迎合的时候,反驳与拒绝就变成了一件艰难的事——他们就这样一步步踏进了深渊。要是这些孩子有头脑,不是事事都唯唯诺诺地跟着别人走,他们的未来就可能是两样。

说“不”,也是培养领袖气质的必由之路

(于佳,女,40岁,工程师)

怎样让你的孩子明白,知道说“不”是他成长中很重要的阶段呢?我的办法是,告诉孩子要成为有主见、有原则的人,培养出一种领袖气质,就必须不再无原则地“温良恭俭让”,就要摈弃人云亦云的想法

一般来说,对自己的时间极为看重的人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样的人会视时间为珍宝,不怕说“不”。

例如,有同学在你忙功课的时候,劝说你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去陪他打球,逛街或打电玩,如果你占丁,就相当于“贱史”了自己的时间一般胸怀大志的孩子,是不会这样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他会意识到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会礼貌而坚决地拒绝别人,让自己的精力不致耗费在没有意义的请求上。这样,你才能在人际交往上保持主动,才能交到胸怀大志的朋友。

我观察过一些有领袖气质的孩子,他们懂得使用短句来彬彬有礼地拒绝。比如,“感谢你看得起我,但我很忙,没时间”或“对不起,这件事我不能帮忙”。你要特别告诉孩子,用不着过多地表示歉意,“你不需要得到允许才能拒绝,拒绝是你的正当权利。”同样,也要避免模棱两可的回答

比如,“我再考虑考虑”、“这件事还可以商量”等等。这样,对方就会抓住你的优柔寡断来向你施压,直到你点头答应为止。因此,在拒绝时,一定要有定力,要成为主宰者,一句简单的“不,我现在实在没空”就足够了。

不妨经常对孩子进行一些“模拟拒绝”的教育

(吴迪,男,40岁,公务员)

身为家长,我们不妨经常跟孩子在一起模拟生活中常出现的“想拒绝又怕拒绝”的场景,告诉他应当怎么去做。我们可以扮演“要求者”的角色,看孩子是否敢于拒绝,拒绝得是否妥当,并在现场给孩子一些指导。比如,别的孩子邀你的孩子放学后去溜旱冰,你的孩子想按时回家做功课,他该如何拒绝?拒绝前,应当先倾听,即使请托者说了,一半你就明白此事非拒绝不可,但为了确切地了解对方的用意和尊重对方,也要听完对方的话。拒绝他人的请求时,表情应和颜悦色,同时说出拒绝的理由。一旦说出理由,则只需重复拒绝,而不应与之争辩,拒绝之后,若有可能,可为他提供其他途径的帮助,或给对方一个好的建议。你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想去玩,因为我还有别的事。你再问问别人好吗?”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帮不上忙或不能陪伴人家不是你的错,你不用过分自责和内疚。该说“不”时就要说“不”,绝非是自私自利,而是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所为,必有所不为”的主动选择。你可以自觉地、恰当地使用这个权利与别人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情绪的愉悦。

磨不开面子,也可换种不见面的方式拒绝

(王君,女,43岁,医生)

磨不开面子,不敢拒绝别人的情景,在电视剧里也有反映。每当遇到这样的剧集,就是我们家进行“拒绝教育”的一个契机,我和丈夫会让孩子一起观看,问她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例如,《家有儿女》里就有这样的一节:刘梅家隔壁搬来了一家新住户,隔三岔五地来向她家借东西,从螺丝刀到吹风机到剃须刀再到梯子,都足有借无还。刘梅夫妻碍于面子,竟无法对来借东西的邻居说“不”!最后,是女儿小雪帮他们解了围,要回了借出去的所有东西,但却被邻居指贵为“没素质!再也不和你们家来往了!”看到

此处,我就适时地对孩子说:“你看,不会拒绝别人往往会酿成自己和别人最后的悲剧、本来是不想让每个有求于我的人受伤害,才不忍心拒绝,结果却恰恰相反,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儿子听后,点头赞同地说:“是的,刘梅他们家的毛病我也有。班委经常把不该我做的工作分配给我,我心里虽然不情愿,很想拒绝,但张开口却答应了下来。我好不容易周末上完培训班,想回家休息一下,一个好友却打电话找我陪他逛街,我感到非常累,但脱口而出地却是:‘好啊。说完这句话,我真后悔!但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好意思去拒绝的习惯呢?”我跟孩子讨论的结果是:磨不开面子时,不妨给自己一些心理指令,促使自己下决心开口。比如:“我认为现在就应该拒绝他的要求,马上!”“没关系,解释一下,他一定会理解的”等等。

如果实在无法推脱,可以换一种不见面的方式拒绝,比如发短信拒绝,客气地陈述自己的理由。这种方式比打电话的效果好,因为只要你有一丝犹豫,对方就会“听”出你的动摇,还会想方设法让你缴械投降。利用短信单方面讲明自己的态度,不给对方再次开口劝服的机会,对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的人来说很适合、你也可以用请别人带口信转告等形式拒绝,这样一方面可以暂时缓冲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解释和争辩,以免给对方一种“他还在犹豫,我还有机会说服他”的错觉。

猜你喜欢
面子孩子
面子≠尊严
干部面子“链”着百姓面子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面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