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红
案情回放
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让民营航空公司的生存越发艰难,东星航空率先“坠机”。
东星航空事发突然而迅速。2009年3月15日,东星航空被民航总局强制停航。3月30日,东星航空进入破产程序。
虽然进入破产程序,但东星航空仍然有死里逃生的机会,那就是通过破产重整获得再生。毋庸置疑,东星航空这张民营航空牌照是珍贵的,于是,各路觊觎者开始寻求重整之道。
先后向法院提交重整方案的有:中航油,它是东星航空主要债权人之一;包括广州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在内的多家机场债权人;东星航空大股东东星国旅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上海宇界;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据悉,信中利的投资人和兰世立是老乡兼老友。这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
然而,由武汉市法制办等政府机构组成的破产管理人态度坚决,认为东星航空重整不存在任何基础。明眼人表示,破产管理人的态度基本代表了武汉市政府的态度,而法院的判决无疑也将是武汉市政府意志的体现。
意外的是,就在各方提交重整申请的同时,曾经欲收购东星航空但被兰世立拒绝的国航已经开始了在武汉的一系列动作。成立武汉分公司,顺利接手原东星航空的部分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并租用了原来东星航空的办公大楼——一副笃定东兴破产清算的架势。
然而,留守的飞行员以及大部分债权人等,还对东星航空的重生抱有最后一丝希望。
(2009年8月刊:《谁在导演东星航空破产》)
追踪回访
东星航空终究没有逃脱“破产清算”的命运。
8月26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东星航空破产清算。
9月14日,东星航空第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一并召开。据东星航空破产管理人委任律师张杰说:表决顺利,议程圆满完成,债权人和破产管理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飞行员问题,是航空公司破产与一般企业破产有差异的地方。飞行员有别于一般的公司员工,他们是航空公司的一笔宝贵资产,但《破产法》里并没有相关规定。
在正常情况下,飞行员跳槽需要赔偿原东家一笔费用(由下家航空公司支付),根据五部委相关文件,一般在70万-210万元不等。东星破产的特殊之处在于,并不是飞行员要跳槽,而是航空公司破产了,飞行员不得不寻找下家,就算是跳槽的话,也是被动跳槽。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还要赔偿?
上述飞行员告诉《新财经》记者,破产管理人作出了一个规定,还是要赔,而且开始定的赔偿金额高于210万元。由于不能接受赔偿金额,部分飞行员北上找到民航总局讨公道,结果仍然要赔,但金额有所下调。飞行员认为赔偿金额还是偏高,下家接受有困难。据记者了解,直到目前,仍有一批飞行员的下家还没有着落。
截至发稿,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11月16日,东星航空首笔资产拍卖会因无人登记竞买而流拍,这笔资产将于11月30日再次拍卖,资产估值也将下调600万元,由原来的2900万降至2300万元。
点评
依稀记得东星航空开航不久后传出的骄人业绩。东星航空于2006年5月19日正式开航,首航第一个月总收入为1512万元,总支出为1403万元,当月便实现盈利。
想不到,仅三年不到的时间,东星航空率先成为了民营航空业的“先烈”。当然,既是做了先烈,它在民营航空史上的价值就是无法抹去的。只是在不少人看来,从某种角度讲,东星航空死得有些冤。
如果,东星航空破产是纯粹市场选择的结果,是那只“无形之手”放弃了它,也倒没什么可抱怨的。毕竟是市场经济嘛!但如果是被“有形之手”操纵致死,那就比较冤了。果真如此,对弱小的民营航空业而言,这将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不用说,那些积极推动东星航空重整的单位或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现在看来,谁都没能算得过国航。东星航空破产,不仅为国航进入华中市场让了路,更为它提供了从人员到基地等多种资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星航空不当“先烈”,才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