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何以只毒死了三鹿

2009-04-29 03:10崔晓红
新财经 2009年12期
关键词:商道三鹿三聚氰胺

崔晓红

案情回放

2008年9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被公开曝光。紧接着,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22家奶粉企业因产品含三聚氰胺被陆续曝光。到11月27日,全国累计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患病儿童共计29万余人。

在一片讨伐声中,三鹿奶粉首先被宣判“死刑”。2008年12月25日,三鹿集团进入破产程序。然而,破产并不意味着“毒奶粉事件”的彻底完结,还留下了一系列待解、难解的问题。诸如,受害群体能不能成为优先获赔对象?三鹿集团破产后,谁来保障他们的权益?企业该受到怎样的审判?等等。

(2009年2月刊:《三鹿破产,“后事”难了》)

追踪回访

关于三鹿的“后事”,在2009年基本都有了着落。概括起来说:一部分人获刑,核心资产被拍卖,大部分受害家庭获赔。

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月4日,三元集团以6,165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三鹿的核心资产。

对于公众最关注的受害儿童赔偿问题,据年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截至1月22日,全国已有262662名患儿家长领取了赔偿金,占患儿总数的90.7%,暂不接受赔偿的只占极少数。

另据记者了解,至今仍有部分家庭拒绝接受赔偿方案,选择诉讼维权,但这条路走得很艰难。至今,尚未有一起问题奶粉索赔案开庭审理。

有家长表示,之所以不接受赔偿方案,是担忧接受了赔偿,这件事就彻底过去了,孩子以后的死活可能就没人再管,万一18岁以后,后遗症仍然有,怎么办?

他说,眼下有两点希望:一、国家组织相关科研机构进一步研究三聚氰胺对人体的危害,并定期公布研究成果。因为这一年来,不少孩子出现了一些新的症状。二、希望政府每年,至少近几年,对受害的孩子进行一次体检,对病儿状况进行跟踪。点评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奶粉是最先、也是最后倒下的企业,成为唯一的“终极者”。众多一度被公众口诛笔伐的企业,居然轻松逃过“生死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初的“涉毒”企业,国有企业恢复起来很快,民营企业也蒸蒸日上。像蒙牛,曾经为生存艰难而哭天抹泪,如今欢天喜地嫁入国企,攀上了中粮集团的高枝。

“毒奶粉”事件看似已经远去,但对受害家庭而言,永远不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记抹不掉的伤痛,有的孩子、有的家长一辈子都将活在痛苦之中。同样,对于中国的食品工业而言,这也是一道永久的伤疤,留下了难以消弭的切肤之痛。

“毒奶粉”事件几乎牵扯了所有乳企,“三聚氰胺”成为“食品添加剂”,在曝光前俨然就是乳品行业的一条潜规则。不知道在当下的商业社会,还潜伏着多少类似的、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的商业潜规则。

“商道即人道”,有人道才有商道。只有企业家人正、心正,才能做出“正派”的产品。当下的中国商业社会,商业规则的混乱,从根本上讲,是利益熏心所致。所以,规劝立志于做大企业的企业家们,请先修修心、正正德。否则,中国的“商道”,终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伤道”!

猜你喜欢
商道三鹿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三聚氰胺: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
第8届“新智慧商道”落幕
三聚氰胺价格上蹿下跳为哪般
明清陕藏商道研究
华商精神
“三鹿”重出江湖
商道 川商和闽商比较研究
“三鹿”商标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