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从目不识丁到文具大亨

2009-04-29 00:44
山西青年 2009年2期
关键词:连锁店兄弟俩文具

阿 洛

他是一个文盲,可他却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选准一条创业之路,利用别人的智慧为自己赚钱,文盲照样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生活却常常以成败来论英雄。10年化蛹成蝶,邱文钦这个建筑工地的上小木匠,却构筑出了中国最大的文具连锁王国——都都文具。他奇迹般的创业故事,足可以使他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打工英雄!

童年不幸,他落得目不识丁

邱文钦的童年是不幸的。他是孤儿。没有人照顾他,他与大他两岁的哥哥相依为命。命运逼得小兄弟俩只得放下书包。扛着锄头赤脚下地种田。

1988年,刚刚兴起的打工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的内地城市。兄弟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后来,兄弟俩一合计,决定一起外出打工。1988年年底,兄弟俩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借到了240元钱,兄弟俩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

然而,深圳也并不是他想像的那么好找工作,兄弟俩在街头浪迹多日,费尽周折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搞装修的老乡。老乡看他兄弟两人忠厚老实又能吃苦,就收留他们在工地做工。

在老乡的工地上做了1年多的小杂工,到了1989年年底,兄弟俩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攒到了4000多元钱。他们在黄贝岭租了间每月200元房租的铁皮房,印刷了些承揽家庭装修业务的小卡片,四处派发,上门揽一些零碎的木工活。

由于兄弟俩的木工手艺好,加之做事义认真负责。由此在装修这个行当中,兄弟俩口碑好、人缘好,许多对他们业务十分满意的装修住户,又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于是兄弟俩的生意越做越好,到了1990年,手中有了一定积蓄的兄弟俩已经可以自己扯一干人马独立承揽整个家庭装修工程了。

商海里捞出一根“金稻草”

这一年,一个在深圳市东园路开名片印刷店的老乡因生意不景气,欲将名片店转让出去,转承费只要三四千元。经过一番市场调查,邱文钦大胆地将这个名片店接手承包了下来,和店子一起接过来的还有原来店里的2名员工。

一次,一位文具店的业务员来给他推销名片纸,随身的挎包里还插着一大包钢笔、圆珠笔及其它文具。邱文钦看到这些东西眼前不禁一亮,他想:自己可以一边印名片,一边卖文具,这样两不相误,并且在名片店里卖文具也挺配套的。

开始的时候,邱文钦只是在这名业务员手中购进一些文具,零星搭配着卖,谁知到月终一结账,他竟然发觉,自己零零碎碎卖文具赚的钱,已经超过了每日辛辛苦苦做名片赚的钱!

邱文钦不禁惊呆了!他马上意识到文具这个小行当里蕴藏着巨大的利润。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邱文钦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个商机。1993年,邱文钦开了自己第二家文具分店。到了1994年,一年之间,他又一口气开了4家连锁分店。1995年,他注册成立“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他在创连锁店的过程中,邱文钦始终从服务、质量和市场的每个环节做起,并在管理上不断上档次、实施管理创新。

邱文钦还在价格合理化、品种齐全化上面作文章,做到所有连锁店价格统一,明码标价。“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后,只有25岁的邱文钦为了使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开始在管理上下功夫,并制定出一套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开好中国第一文具连锁店”,是“都都”的经营目标。而人才又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邱文钦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却懂得利用别人的文化为自己赚钱。在公司成立之初,邱文钦就开始聘用总经理,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从而杜绝了“家族式企业”中的种种矛盾。此举在当时的深圳民营企业中还是很少见的。在用人机制上他也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策略,哪怕是家乡的亲戚求职,如果没有能力,也只能做清洁工。如今,公司员工结构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

到今天为止,“都都”文具已在深圳开了33家连锁店,在北京开了1家分公司,员工已发展到600多人。销售产品从价值几角钱的铅笔头、橡皮擦,大到价值数10万元的投影屏幕、投影机及整套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的总资产已过亿元!

10年风雨创业路,邱文钦在文具这个不起眼的小行当里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业绩。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小木匠,一跃成为名震中国的文具连锁大王,这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一个创业奇迹。他成功的背后,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成功的企业家不一定都是从大学学堂里培养出来的,有不少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的文化有多低,只有他敢于挑战自我,照样可以获取成功!

猜你喜欢
连锁店兄弟俩文具
兄弟俩
我的文具我做主
机灵狗的连锁店
奇奇怪怪的文具
买文具
喜欢学数学的兄弟俩
米和厘米兄弟俩
We Love文具
县乡村“连锁店”更符合实际
700多家连锁店的管理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