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关系的内涵变化:从政治战略协作到国家发展战略协调

2009-04-29 20:43:58冯青淑
教学与研究 2009年4期

冯青淑

[关键词] 中俄战略关系;政治战略协作;国家发展战略协调

[摘 要]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内涵变化,两国关系经历了战略关系的准备阶段、政治战略协作阶段,目前正处在全面的国家发展战略协调阶段。谋求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利益和互利共赢的持续性保障,是中俄战略关系第二个十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

[中图分类号] D8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7-2826(2009)04-0043-07

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在经历了睦邻友好关系、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后进入了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具有后冷战时期特点的一种崭新的国家间关系,它不受各自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本国选择的国家发展道路等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自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采取的是政治战略规划先行,再逐步充实合作内容的模式。[1]目前两国关系从强调政治与安全为重点的战略协作推进和提升到以经济与安全为主的全面国家发展战略协调。两国战略关系与合作机制的形成,是21世纪大国关系平衡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进程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内涵变化,两国关系经历了战略关系的准备阶段、政治战略协作阶段,目前正处在全面的国家发展战略协调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国家间关系中较高层次的双边关系。只有在彼此交流的共同愿望指引下才能建立起互信互利和密切合作的发展基础。两国关系达到战略高度经历了一个逐步了解和磨合的过程。

(一)中俄战略关系的准备阶段:睦邻友好关系与建设性伙伴关系

1989年5月邓小平迎接戈尔巴乔夫访华和中苏边界问题的开始解决使中苏关系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这是中俄关系友好发展的先声。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首次访华,两国首脑进行了首次最高级正式会谈并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互相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明确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基本原则。叶利钦称俄中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和开始新纪元”。1994 年9月江泽民主席正式访问俄罗斯时双方又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中俄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双方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但认为这种关系既不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把中俄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第二次访华与江泽民主席会谈后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双方同意建立两国领导人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性对话的定期会晤机制,并建立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热线联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义还在于,不仅在两国之间而且在国际问题上双方都要建立合作关系。

(二)中俄战略关系第一阶段:政治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之初的交流重点是在政治领域。1996年4月双方就两国最高领导人定期会晤(每年不少于一次) 达成协议,建立了中俄高层定期会晤机制。两国战略关系建立十多年来两国最高领导人互访就达十多次。江泽民主席1997年4月访俄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文件。随后,两国又于1998年11月签署《关于世纪之交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于2001年7月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于2004年10月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在经济方面则是建设双边合作的框架。中俄在1992年8月就建立了经济与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工作机制,由两国副总理担任混合委员会主席。此后两国元首和两国政府总理多次磋商发展双边经贸关系问题。1997年11月的会晤成果是签署了一系列发展两国经贸合作的协定,如中国地方政府和俄联邦各主体政府合作原则协定,中俄经济和科技合作基本方针谅解备忘录等。这些措施使两国以后的全面发展战略合作具有良好的机制和制度开端。

胡锦涛主席上任后在巩固中俄政治关系基础的同时强调了全面战略合作的意愿,为中俄战略关系进入第二阶段作了准备。2005年6月末7月初胡锦涛主席在访俄时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中俄联合公报》,一方面两国在联合国改革、反恐、伊朗和朝鲜核问题、巴以冲突、伊拉克局势等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表现出了协调与合作的立场,主张对于国际问题的分歧应通过政治谈判途径平等协商解决。另一方面,在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协作,推动双边务实合作,加强地方合作,扩大人文交往,巩固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等方面作了明确安排,重申了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更高水平的意愿。中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两国的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这既有利于中国与俄罗斯、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中俄战略关系第二阶段:全面的国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战略关系建立前后是期望实现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和多方面的合作,但是实际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中俄战略关系首先是框架建设和政治安全的战略协作,接着才是两国关于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合作共识的形成与逐步落实,首先是地方的和单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发展继而达到国家层面的全方位的合作。随着中俄战略关系的发展从以政治与安全为重点的战略协作扩大到以经济与安全为主的全面发展战略的协调,中俄两国在继续加强两国政治领域的互信程度和交流机制的同时,确定了中俄经贸关系多样化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双边经贸发展方向。两国从简单的商品交换方式逐步向相互投资和生产合作过渡,以生产和科技领域的重大项目合作为龙头,推动两国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公司与大企业进行直接合作。陆续签订了关于两国海洋领域合作协议,关于两国银行出口买方信贷总协议,关于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协议,以及关于两国能源、投资、电力、交通、通讯等领域合作的一系列文件。中俄两国贸易额在2003—2005年期间分别达到157亿、212亿、291亿美元的基础上,2006—2008年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333亿、481亿、568亿美元①。目前的中俄关系 “以政促经、政经并进”代替几年前的“政热经冷”状况,表明了两国战略关系由政治伙伴为主向全面伙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中俄两国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加强合作,而且在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积极合作,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军事上,中俄通过“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共同实施了震慑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战略行动。两国军队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机制,日益开放军事训练和设施。两国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已是俄罗斯的第二大武器购买国。在文化上,中俄互办了2006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俄罗斯“中国年”这些在中俄关系史上“史无前例”的项目,双方决定于2009年举办中国“俄语年”和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另外,两国在2008年中俄政府间人文合作委员会会议上签署了有关旅游和教育领域的两份议定书。普京指出巩固双边人文和经贸互动,是俄中互信政治对话的合理延伸。[2]中俄双方不断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两国在继续对话和增进民间友好互信方面拥有广阔前景。

二、中俄战略关系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视角

谋求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利益和互利共赢的持续性保障,是中俄战略关系第二个十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中俄战略关系发展到现阶段,需要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来认识其深刻意义,实现两国在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发展战略与外交战略的协调。制定共同战略,争取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3]

(一)谋求发展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利益

国家发展战略(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是关于国家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的“大战略”。[4](P18-24)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外交等具体战略相比较,其目的在于经过实施这种战略诉求以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拓展国家对国际事务的认知能力等。国家发展战略具有综合系统性和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对内指导国家在国家建设与社会统筹中调动各种资源以实现发展目标,对外指导国家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中维护国家利益以构建发展环境。判断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状况,既要看其是否制定了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也要看其能否在国际关系中正确协调国家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来为国家发展目标服务。

从国家的世界定位、国家的总体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及其总体目标与具体战略间的宏观协调等要素方面,中俄制定了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为“科学发展”“和平发展”战略与“强国”战略。中国的国家总体目标是要建设成为知识信息经济和创新型国家,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俄罗斯的国家总体目标是实现“创新经济”,根本途径是“两步走”,即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本国“创新经济”的战略目标。从中俄两国发展战略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双方都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指导思想,都以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来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争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区别在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更注重于实现的途径而俄罗斯更强调结果,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处于“全面发展”的认识高度,而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尚处在“逐步发展”的道路选择上。

(二)协调发展是中俄关系第二个十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

共同利益衍生出的互利需求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俄关系的战略基础,两国作为地缘政治大国在战略上就是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促进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是两国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协调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实现两国发展优势互补”的任务。[5]梅德韦杰夫在当选总统后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进行国事访问时表示,将与中方共同努力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向前发展。中俄关系第二个十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是要围绕两国实现本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核心,解决好两国发展战略的协调问题。使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经受住进一步全球化与新经济以及国际关系新变动的考验,尤其是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给中俄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带来的结构性冲击的考验。

中俄两国认识到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与尊重别国利益之间并不矛盾。现代民族国家交往首先追求的是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利益诉求的外交是不存在的。而且只有在承认和正视对方国家利益及其差异与分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研究和探索出彼此包容的办法。中俄两国长期以来积淀了既有世界共同文明成果又有各自文化特点的历史传统。不同的文化特点和历史传统导引下的现实国家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俄罗斯具有强烈而直接的民族复兴意识,因而选择了激进的“强国”道路,中国具有全面而逐步推进的民族复兴计划,所以选择了渐进的“和平”道路。两国国家发展战略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其自身特点,需要彼此尊重和充分理解。

中俄两国认识到两国发展战略的协作是一个在多领域全面展开的综合系统工程。中俄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政治战略规划先行,再逐步充实合作内容的模式与之是相吻合的。目前的中俄关系已由20世纪末刚刚选择市场经济的中国与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的关系,转变到了21世纪初进入市场拓展期的中国与处于恢复增长期的俄罗斯的关系,两国关系已经从强调政治与安全为重点的战略协作推进和提升到以经济与安全为主的国家发展大战略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略协作。为了能够使这种战略关系的内涵变化持续和平发展势头,迫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继续深化互信程度。尽管中俄在发展战略的实施手段上有“综合平衡”方式和“重点突破”方式之分,但两国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向知识信息经济和创新型国家转变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不刻意放大各自手段与途径的不同更有益于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与发展目标的实现。两种文化能够彼此包容,两种转型模式能够互相借鉴。“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应该成为积极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期良好发展的新理念。

(三)和平发展是中俄发展战略协调互利共赢的持续性保障

中俄两国发展战略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际条件是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中俄战略关系在第二个十年关键期和平发展的现实任务首先是,两国都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以营造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致力于实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和方向在对外领域的逻辑延伸,是中国基本国情和国家本质在国际问题上的必然展现。俄罗斯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经历了“休克疗法”和“亲西方”政策的重挫后选择“强国战略”在对外关系上的必然逻辑,是俄罗斯民族性恢复在外交上的反映。目前中国找到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与方法而且已经比较成熟,而俄罗斯仍在不断摸索国家发展中克服外部压力的妥善办法。[6]

中俄战略关系作为冷战结束后的一种以共同利益为主导的新型国家间关系,其合作基础是各自“形成了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发展战略与外交战略定位”,并且具有很多相似点。中俄战略合作的力度和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同利益的质的重要性和量的多少的结合。随着两国国内建设问题的陆续出现和探索认识的不断深入,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共同利益需求会逐渐增多,摩擦同样也会逐渐增多。但是中俄两国互有需求的外交态势不会改变。具体来说,在双边关系上中国对俄罗斯需求大;在地区关系中,双方互有需求;而在全球关系中,面对西方国家削弱中俄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势头,俄罗斯的压力会更大一些,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但是,将两国共同利益作为分析彼此合作的可能性和力度的切入点,并不等于两国在共同利益的范畴界定上没有差异。而且中俄之间长期以来的两种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信任情绪也需要很长时间来修复。还有,虽然领土争议的解决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外交思维减弱了,但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与安全的矛盾凸显也会影响两国战略关系的大局。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俄两国具有相同和相近的立场。近期俄罗斯的周边环境在不断恶化: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并以防止伊朗导弹攻击为由在波兰和东欧部署战略导弹,俄罗斯围绕北极主权之争与相关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加剧。美国霸权主义严重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在经济和国力恢复的过程中自信心逐渐增强,对美开始持抗争姿态。美俄遏制与反遏制较量主要表现在俄罗斯民主化进程、北约与欧盟的东扩、独联体走向、科索沃独立、东欧反导部署以及能源等问题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外汇储备的大幅上涨使之在世界财富总量占有率排名中不断前移,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总的外交形势和东部与南部安全状况仍然大为好转。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俄相同或相似立场多集中在政治与安全角度,从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关系来看,中美关系与俄美关系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中俄关系。原因在于中俄两国都在努力寻求从由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国)推动的全球化进程中受益。中美与俄美关系仍是并且将继续是中俄两国对外关系中最受重视的部分,中、俄、美三角关系及其三对国家间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链条,其能否平稳和良性互动对中国和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三、目前中俄战略关系的任务是加强两国发展战略的协调与合作

中俄为了加强两国发展战略的协调,在国内事务上要解决两国进一步合作的经济推动力、继续提升战略互信程度和机制化水平、重视两国文化“软效应”的长期积累等问题;在国际事务上要处理好两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重视美国因素在中俄战略关系中的影响、制止和打击国内外各种不安定因素和综合性威胁等问题。

(一)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在国内事务上的协调与合作

首先,中俄要通过合作解决双方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推动力问题。中俄互补性经济是两国战略关系的物质基础。中国的国内问题如能源与环境、气候、人口问题比俄罗斯要严峻得多。中国首先要解决围绕能源需求而引发的一系列发展问题。中国立足经济与安全的现实将能源合作作为两国经济合作的突破口,实行中国的能源来源多样化。同时为了解决作为农业大国因受气候变暖带来的粮食问题,我国发布了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也希望在环境、气候、人口治理等方面得到俄罗斯的理解与支持。中俄两国继续完善经贸交流的管理机制、加强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的合作仍将经历一段协调过程。两国需要实现从传统的易货贸易到现代化贸易结算的调整,两国地方贸易还需要得到整治。同时两国要加强部委间与地方间的合作,在具体部门与具体地方的合作基础上设立跨部委、跨地区的协调机构。中俄双方需要在推进经济特区等重点地区建设中加强交流与合作。俄罗斯建立了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来振兴传统优势行业,建设旅游休养地经济特区和港口经济特区,以使经济发展由“能源出口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俄方还促成建立了两国经济特区合作小组。中国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和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部开会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与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合作事宜。中国力图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和俄罗斯的技术优势,在研发、投资、劳务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推进中国的东北和西部开发。

第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要在决策层面上继续提升战略互信程度和机制化水平。要客观评价双方政治关系对全面战略合作的促进作用与实际发展状况,既不能估计不足也不能无限拔高,要加强双方国内政策调整后的彼此通报与交流使之成为协调和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关系发展的契机。中俄两国在第二个十年期一开始就表示愿意继续健全各级别磋商协作机制,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努力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两国首脑逐渐增多的定期会晤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进一步健全防务安全磋商机制与日益开放军事训练和设施,将使两国战略合作的政治基础更加扎实和日趋细化。2008年华盛顿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俄两国及其他新型经济体国家保持一致立场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得到肯定。

第三,中俄重视两国文化艺术和人文精神层面的“软效应”的长期积累,努力消减不信任情绪。在研究中国和俄罗斯相关市场和经济政治合作话题的同时,研究两国经济政治中的深层文化背景,制定和实施精神层面的对外传播战略,在加强中俄之间各个层次的交流中促进两国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双边合作。中俄互办国家年使两国人文交流在2008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拉近了两国民众与对方国家的距离。同时还将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展到了两国的教育和旅游合作上。近些年来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的国际化程度上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个“软实力”来吸引和影响世界。努力围绕着熟悉国际文化环境、找准国际文化定位、塑造国际文化品牌等方面来完善中国对外文化发展战略,加大对外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以及维护品牌的力度。在这其中就包括中俄文化交流的积极成果。在规范国内文化市场和激活国内外文化消费群体,努力生产出更多的高端对外文化产品方面,中俄两国将大有文章可做。

(二)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在国际事务上的协调与合作

首先,在两国交往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以经济发展带动安全保障,安全保障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俄关系在国家利益和发展目标上的相似性,使得双方在构建国际新秩序问题上的合作比较顺畅,把“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合作”视为中俄维护安全与“实施真正的和潜在的外交伙伴关系的关键方向之一”。[7]但在经济一体化、地区安全等问题上认识有偏差。与欧盟、美国、日本等贸易伙伴相比,中俄贸易规模及其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比重都较小,与两国政治合作和睦邻友好的要求也存在距离。而且中俄能源合作问题也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另外,在处理中亚地区反恐问题和南亚地区中—俄—印关系问题上双方的想法与做法有较大分歧。同时,由于西方不断遏制与弱化俄罗斯国家体制演进的独立性,俄罗斯对外战略表现出的维护、发挥和争取在国际舞台上大国地位的主线越来越清晰。[8](前言P1)因此,两国都需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两国合作方法的探讨。

第二,认识美国因素在中俄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影响作用。美国因素虽然是一种外部压力但却对两国关系的影响至关重要,“现实确实存在一个中、俄、美‘三角关系”。[9]中俄两国都把解决国内问题放在第一位。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不愿放弃冷战思维而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发展持双重性政策。俄罗斯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从美国获得大量经济援助以及同美国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幻想;中国也认识到美国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及其随之产生的问题缺乏客观的评价,企图通过遏制来阻止中国的统一和强大。中俄对美国的遏制目的都有足够的认识,这在客观上把俄罗斯和中国推入相似的战略境地,从而导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对俄罗斯来说,同中国建立良好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东方的地位越稳固,就能越有信心和越有分量地对西方采取行动。这种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北部和西部的边境保持和平与安宁,可以使中国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用于现代化建设上。

第三,制止和打击国内外各种不安定因素和综合性威胁。中俄关系可协调性程度决定了其可持续性发展的成果,确保两国国家安全乃至地区与世界安全是两国国家发展战略得以持续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中俄两国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具有双重性,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对此失去信心。中俄战略协作在全球范围内的目的在于建立公正合理与持久和平的经济政治秩序,制止和打击国家内与国家间、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不安定因素和综合性威胁。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更具有综合性与联系性的新安全观,标志着中国已经明确树立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相联系,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相结合的大外交理念。新安全观所要实现的外交目标就是在国际范围内结束冷战思维,以协调与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冲突,[10](P602-607)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11](P47)顺利实现中俄两国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中俄两国发展战略的协调对中俄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俄两国发展战略的协调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它为国际关系理论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同时中俄两国发展战略的协调也是现实的利益需求,协调两国发展战略具有可能性和可实现性,将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中俄两国都是在国际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也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因此,两国不仅要加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双边合作,而且要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加强沟通与交流。中俄两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战略关系,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永祥.中俄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前景[J].俄罗斯研究,2007,(3).

[2] 俄罗斯总理普京接受中国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专访[Z]. http://www. government. ru/content/governmentactivity/mainnews/archive/2008/08/06/827296.htm.

[3] 冯玉军.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J].俄罗斯研究,2007,(2).

[4] 约翰•柯林斯.大战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78.

[5] 中俄应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Z]. ﹉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03/28/content_5906715.htm.

[6] 宋国友.俄罗斯的战略之困[N].东方早报,2007-01-05.

[7] М.Л.季塔连科.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是保障国际安全的一种模式[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1).

[8] 冯绍雷,相蓝欣.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 李静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其美国因素[J].东欧中亚研究,2000,(3).

[10] 李少军.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刘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