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与答

2009-04-29 00:44
父母必读 2009年4期
关键词:脑筋定势坏人

徐 凡

做“脑筋急转弯”好不好?

Q:经常给女儿做“脑筋急转弯”,女儿喜欢,我们全家人也都开心不少。但有人说做多了并不好,会造成思维定势。那么,做“脑筋急转弯”到底好不好?

A:很多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既超出常规的思维定势,同时又是常识或知识的另一种运用,往往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这种感觉类似于人在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因此会让孩子特别开心。尤其是当这些题目难住了以往在孩子眼中绝对权威的成人之后,孩子更是会产生“超人”般的快感。

从开拓孩子思路的角度讲,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读一些相关的脑筋急转弯的书是有益的。这会给孩子一个印象:有些看似计算的问题,要先从常识的角度思考;有些看似严谨的问题,文字上会有漏洞……思考问题的角度要多一些会更好。

但是,在孩子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好的时候,并不适宜太多接触“脑筋急转弯”。人类之所以会形成定势,是因为它也有很多好处:帮我们节省时间、节省精力,让我们处理日常事务的速度快了很多。比如,学习骑车时,我们通过大量练习使自己产生很多动作定势,让我们在处理复杂交通情形时免去了很多思考如何骑车的时间。学习知识时,我们同样也要用大量练习使自己对经过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精华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使我们能够出口成章,使我们不用面对复杂问题时每次都从头推演。

如果这些定势还没有形成就用所谓“急转弯”来干扰,不仅常规知识难以牢固地掌握,“急转弯”所带来的快感也会大打折扣,因为对孩子来说,“急转弯”的答案和常规的答案同样新奇有趣。

在孩子还没有辨别力之前,面对纷繁的“急转弯”书籍,父母要做好“把关人”:

题目要加以筛选,剔除那些品位不高、没有逻辑、没有智慧的题目,保留那些趣味性强,对思维训练真正有益的题目。

数量也要加以控制,不要干扰了孩子主要的学习任务和运动、游戏。

与此同时,父母还要逐渐通过自己对题目的评价,传递给孩子辨别良莠的能力,因为,未来的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走的。

陌生人都是坏人?

Q: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看到“陌生人”就认为是坏人,这让我想起曾经教育过她:“不认识的人与你说话,可不要搭理,小心坏人!”我赶紧想把道理转过来:那次乘车那么挤,不是那个你不认识的阿姨抱着你坐的吗,她也不是坏人……”记得当时女儿回问我一句:“妈妈,那陌生人里有几个是坏的呀?”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A:陌生人和坏人是不能画等号的。社会上的确有些人会对我们的孩子有危害。因此,我们不能让孩子随便跟别人走。幼小的孩子,还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一次能够接受的概念又比较少为了解释起来方便,我们容易对孩子说:“别跟陌生人说话!”“不能上陌生人的车!”因为“陌生人中可能有坏人”。

这些原则,在保护孩子安全上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强调过头,可能会让孩子理解为陌生人都是坏人,反而失去了基本的安全感。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触陌生人的过程。第一次有客人串门,他会看到陌生的亲朋;第一次出门晒太阳,他会看到陌生的邻居;第一次购物,他会看到很多陌生的顾客、收银员、保安;第一次去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人……总的来说,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中好人和可能具有危险的人的比例其实差不多。我们绝对不要对孩子说:“熟人的车你可以上。”或:“他是熟人,你可以跟他走。”而要告诉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同意,不可以……”

不要小看了孩子的理解力,这句话带着条件,虽然比前面关于陌生人的说法复杂,虽然让孩子执行起来有点麻烦,但孩子能理解!

人是慢慢熟悉起来的。结识新朋友的能力越强,了解陌生人的速度就越快。而了解那些必须接触的人,实际上是降低接触风险,或者在危险中寻求自救资源最好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训练孩子拒绝陌生人,还不如培养他和陌生人礼貌交往的本领。带孩子观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帮孩子了解这些人的职业和职责。还要渐渐让孩子了解,即使是同一职业的人,脾气秉性也会不同,有的人热情、有的人冷漠、有的人大方、有的人贪婪……对付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孩子积累的与人交往的经验越多,就越不会轻易上当。

“老鼠”见着“猫”

Q:我有一个6岁的女儿,做作业时只要我在边上,她就显得很紧张。特别是当我指出她有什么错误时,她就会看着我哭,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和女儿好好沟通?

A: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处在一个高手监督下的工作状态,而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又不那么熟练时,会是什么感觉?当我们出错,高手目光敏锐,总会及时告诫我们:“错了!重来!动动脑子!”我们又会怎么样?

我不知道您是否能抗住这种压力。事实上,大多数人会非常紧张,巴不得那双敏锐的目光赶紧移开!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会出错,紧张时就更容易出错。我们从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空间,让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向别人展示的是一个良好的结果。我们也知道只要有时间和空间,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孩子的学习也有一个类似的过程,伴随着很多尝试,很多弯路。但正是这些尝试、这些弯路,构成了他丰富的经验,让他最终掌握了知识。

父母的帮助肯定是想减少孩子的弯路。但我们能够如愿以偿吗?这就要看我们怎么帮了。

提醒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需要干预的程度是不同的。许多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基本内容写作业不过是为了复习巩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需要干预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只需要远远地关注孩子是否在集中精力做作业,当孩子过度分心时适当提醒就可以了。

思考的空间孩子写作业时出现停顿,也不都是因为分心,也可能是因为有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思考。面对这种情况,过多的提醒反而会干扰孩子的思考。给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父母如果对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实在不放心,不妨在开始的时候看看孩子当天的作业项目,哪些是机械练习型的,哪些是需要思考的。以便让自己的提醒更有针对性。

不居高临下当孩子遇到难题向我们求助时,我们的帮助要真诚。面对孩子的新知,我们要放弃居高临下的态度,最好先让孩子讲讲他想问什么,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读题。有时,一起读题的过程已经帮孩子整理了思路;有时,孩子需要巩固某个基本概念,我们请教,让他讲解,比我们给他讲还有效;有时,孩子的知识结构中漏洞较多,对新知基本上属于生吞活剥,需要我们从孩子完全掌握了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导孩子去理解新概念,这时的讲解,绝对不要夹杂任何讽刺、挖苦或数落。我们尊重知识的态度,不能因知识是简单还是复杂而异。这种态度,将在我们和孩子共渡难关时传递给孩子。

给孩子发现问题的快乐有时候,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但把发现问题的快乐留给孩子自己,却是我们和孩子共同面对课业时的艺术。开始时,我们可以帮着孩子检查一遍,发现问题,然后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孩子掌握的检查方法越多,日后出低级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少。

看到孩子的成绩看孩子的作业,不能光看问题,你能和孩子说“我觉得你这个概念掌握得特别好”或“看来你是把这一课吃透了”吗?这种对孩子具体能力、具体进步的肯定,会让孩子更愿意和我们交流。

关于孩子的教育还有更多问题?

给我们来信!请注明:教育提问askedu@bphg.com.cn如果想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欢迎登录父母必读育儿网(www.fumubidu.com.cn)专家在线频道。

编辑/申艳(shenyan@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脑筋定势坏人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坏人长什么样
不像坏人
脑筋转转转
脑筋转转转
脑筋转转转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警察教你识坏人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脑筋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