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版权问题的探讨

2009-04-29 19:59黄晓钟
新闻世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

黄 敏 黄晓钟

【摘要】网络传播主要特点是每个受者有可能是新的传者。信息流从不同的受众间流过,又被他们所加工、变异,再次传播开来。同时,网络传播还具有中心流动性、匿名性、大众化、任意化等其他特性。基于这些特性,使得在传统领域中出现的版权问题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形势也更为严峻。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特性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背景下的版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传播 网络盗版 反盗版

引言

关于网络传播的含义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是每个受者有可能是新的传者。信息流从不同的受众间流过,又被他们所加工、变异,再次传播开来。这是其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同时,网络传播在其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当中也产生了其他特性,例如中心流动性、匿名性、大众化、任意化等等。正是基于这些特性,使得在传统领域中出现的版权问题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形势也更为严峻。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特性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背景下的版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给出一种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网络传播中版权问题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2.1亿人,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调查统计”一项中,网络音乐的使用居中国各项网络应用之首,半年内有86.6%的网民,即1.81亿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71.2%的人半年内下载过音乐。1.61亿网民使用网络影视,有40.5%的网民表示半年内下载过网络影视。

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总裁虞俊表示,最新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国产电影的盗版损失率已高达55%(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网络盗版),其次才是美国,损失率为24%。

根据美国Hertfordshire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 iPod 使用者违法下载严重,平均每人有842首盗版的曲目。该项调查是针对1200名抽样受访者所进行,结果显示有2/3受访者都曾违法下载盗版MP3,而且平均每月达到53首。不仅如此,更有四成的14到24岁受访者承认曾经上传音乐到P2P音乐分享网站或利用BT技术私自分发盗版。目前网络中可供P2P软件用户们下载的MP3歌曲,已经达到了几十亿首。这使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正版唱片销量下降了10%至50%,甚至导致一些国家的唱片公司平均裁员10%。

再就是现在在广大年轻人中流行的电子书的下载,一家名叫Envisional的欧洲公司做了调查,发现有7300种受版权保护的书籍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得,畅销一时的《哈里·波特》系列在网络上的个人拷贝就达700多份,而且这已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络速度的提高、宽带的普及,盗版已经扩大到电视和网络游戏等新的领域。拿网络游戏来说,盗版者甚至可以盗取源代码,私设服务器,堂而皇之地揽客收费,这就是所谓的“私服”、“外挂”非法网游。

二、网络传播中版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内部原因

(1)网络媒体的逻辑拓扑结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区别在于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将信息单向地传递给受众,网络媒体则提供一种双向传播信息的渠道,也就是交互性。用“逻辑拓扑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扑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尼葛洛庞帝曾对网络作过形象的描绘:“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改变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的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交互性特点使得网络盗版成为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典型的的就是BT下载。

(2)网络媒体的偶发性和“去中心化”。偶发性是指由于新媒体的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违法,上载某影片片段或者把小说的电子稿发布到网络上等。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去中心化”导致了信源责任追究的不明确化和困难化,使得网络盗版泛滥。

(3)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由于信源的多元化,也就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网络信息得以最广泛的传播;并且由于数据库的存在,信息的保存和集纳得以实现,信息呈现出海量的特点,这为网络盗版提供了物质的可能。

(4)传播的匿名性、个人化。网络传播介质的特殊性,使得网络传播具有了匿名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让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地采用匿名方式在网上进行传播交流。这种个人化和匿名性,使人们在网上发表言论无须像在传统媒体上承担责任,这无疑给某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社会原因

(1)计算机的大众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激增,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2.1亿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宽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上网的速度和质量有了质的发展。MP3、DVDRIP、扫描、刻录等技术的普及为盗版提供了物质载体。

(2)违法成本过低。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发展水平滞后的矛盾为盗版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3)黑客技术的发展,使得防盗版技术形同虚设,加之侵权者身份的隐秘和分散性,这在技术和法律的制定上都有了一定的障碍。微软2001年Windows XP发布时,推出的“激活”技术几乎成为其发展史的一个笑柄。这个被微软吹嘘的反盗版技术耗费了微软大量人力、财力,却几乎没影响Windows在全球范围内高高在上的盗版率。微软2005年又推出的在线检测手段,发布数天后又被破解。而今年,微软又推出其反盗版又一项手段“黑屏”,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难以预测的。

(4)从互联网的盈利手段来说,互联网的盈利是靠点击率来维持的,所以网站都奉行着“点击经济”的基本运营思路,不顾网络版权问题,提供免费的下载资源,盗版借助了网站发展的顺风车。

三、解决网络传播中版权问题的出路

1、解决方法

(1)网络作为时代的新兴产物,拥有着极高的自由度,内容海量的特性,这对于打击网络盗版极其不利。但是,网络媒体却有着高度的自由性,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访问都需要通过极少数的骨干路由器、国家级网关和服务器,因此控制少数的关键节点就能控制大范围的互联网访问。网络盗版是靠新技术滋生的,解决盗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技术,反盗版技术的提高也将最终克制网络盗版。

(2)网络传播有别于传统传播方式的特征,使得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传统的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使得网络盗版泛滥。对于网络媒体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我们应该尊重它的特点,“守土有责”,在网络传播中重新定位传统的“把关人”和“议程设置”,加强舆论导向,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网络盗版的危害性。

(3)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网络盗版。传播学理论的鼻祖威尔伯·施拉姆认为,人、讯息、媒介是人类传播中的核心要素。新型传播媒介的诞生,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这要求有关法律制度也相应的需要发展。网络版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盗版的扩大化趋势让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的著作权法修改后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亦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但是,法律法规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界定,以及如何具体区分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4)提供低价下载手段。普通消费者通过P2P软件在网络上“分享”他人作品的现象十分普遍。要一一追究这些人消费者的侵权责任,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以提供低价下载手段解决网络盗版问题的方案,开始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低价下载的商业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出现。如美国苹果公司通过其iTune系统供用户以每首歌曲0.99美元的价格下载正版音乐,取得成功。

(5)加强技术创新,用技术手段杜绝网络盗版。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有效防止盗版与非法复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采用:①网络上使用权限设置方法,限制无权访问的用户进行非法访问和获取信息。②网络传播过程中使用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防止传输中数据被窃取。③采用数字水印技术,避免文本非法复制和被盗用。④建立认证制度,确立用户与作者的信任关系,未经申请和未批准的用户不得非法利用。

(6)采用实名制,在网络世界实行有限实名,也就是后台实名。当一个用户在博客网站或BBS网站注册帐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必要的证件和真实姓名等。而在前台,用户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名称,而不是真实姓名。网民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利益、违犯国家法律的事,真实姓名属于隐私,而一旦触犯了法律,隐私将不能再成为隐私,会受到监管。

2、可能存在的问题

网络盗版的解决办法虽是有迹可循,但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海量迅速以及匿名性的特点使网络盗版行为复杂化,给打击网络盗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其次,网络经营行为很难实行实名制,因此在网络上实施盗版侵权的终端制造者很难追查,即使被追查也往往意味着改换域名,可以“卷土重来”。再次,我国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网民的素质并不是太高,并且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上的信息和资源都是免费的,网民没有养成付费的习惯,缺乏版权保护意识。

本文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分析了网络盗版现象的现状、原因和危害,提出了解决网络盗版问题的方法,但是反盗版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任重而道远。积极开展对反盗版工作的研究,加强反盗版工作的经验交流等,也是目前打击盗版中需要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①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②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9年,104页

③费江鹏、苏海晏,透视我国网络盗版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第三期

④崔建国,试论网络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月 第十二期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
俄罗斯应对极端主义网络传播的措施及启示
网络热点事件的微博传播影响力研究
传播偏向、群体极化与风险放大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络走红的传播学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网络圈层传播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