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熙荣 孙维伟
[摘要] 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供血完全中断,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如乳酸、磷酸及多肽物质),刺激神经末梢时,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然而有少部分人缺乏这种特例性表现,在临床上易于漏诊、误诊。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无痛性心梗17例,现就其病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关键词] 无痛性心梗;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06-088-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2月-2007年4月住院的AMI患者283例,年龄39-78(平均47±3.5)岁。其中无痛性心梗17例,年龄57-78(平均62±5.1)岁。全部病例综合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AMI诊断明确。
1.2临床表现
①胸闷、心悸、大汗9例,占52.9%;②恶心、呕吐、恐惧5例,占29.4%;③胸前不适,烦躁不安2例,占11.8%;④乏力、头晕1例,占5.9%。
1.3合并症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5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例;高脂血症2例;糖尿病1例;单纯AMI3例。
1.4梗死部位
下壁+前间壁3例;下壁+后壁2例;下壁+广泛前壁4例;广泛前壁+高侧壁2例;广泛前壁2例;前间壁3例;侧壁1例。
2原因分析
2.1年龄因素
本组无痛性心梗平均年龄(62±5.1)岁,较同期疼痛性心梗平均年龄(46±2.6)岁高(6.0±3.3)岁。提示高年龄是出现无痛性心梗的可能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肌慢性缺血缺氧,神经组织蜕变明显,感觉等功能缺失或减退,对刺激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本组资料中出现胸闷、心悸、大汗及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者共占82%以上,提示对高龄老人来说,有不明原因的胸闷、恶心等症状时,即使无胸痛表现,也不能排除AMI,应常规做心电图,甚至心肌酶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2.2合并症因素
本组合并糖尿病者10例,高血压病6例,高脂血症13例。无上述合并症者仅3例,不到20%。说明这些易患因素的存在,有可能导致在组织坏死时神经感知能力的下降。同时有资料表明[1],糖尿病时心肌胆碱酯酶缺乏,自主神经的纤维呈阶段性脱髓鞘和碎裂,从而减弱或中断痛觉冲动的传入。最近也有人认为[2],肥胖者肥大的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中的基质血管细胞直接增加全身性炎症反应,因而促成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反过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的发生都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炎症反应[3]。而该反应会不可避免的破坏神经组织,导致其功能降低。
2.3梗死面积因素
本组患者两处以上病变者占64.7%(11/17)。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长期存在,心脏血管受损严重,冠状血管的主干容易狭窄,造成其多个属支供血障碍,因此出现病变时波及的范围就广泛。而大面积心肌坏死的同时,神经组织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感觉功能下降,可能是出现无痛性心梗的原因之一。
3护理对策
3.1重视行为干预治疗
在急性期均应绝对卧床休息,坏死心肌初步愈合需2周,基本愈合需要4周,故绝对卧床不宜少于3-4周。如无并发症不宜卧床太久,指导锻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强化健康教育内容,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抗病信心,以便配合治疗。具体要求患者生活要规律,养成定时起居、饮食的好习惯。每周至少2.5小时能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注重户外活动。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戒烟限洒,坚持少量多餐,低脂低盐、多纤维饮食的原则,同时也应避免盲目节食,绝对禁食含蛋白、脂肪食物的不良习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器官衰老、低血糖等并发症。务必保持心情舒畅,经常与人沟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培养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3.2治疗合并症
深入了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教育患者知晓像糖尿病等是百病之源,起初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将来必然会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而且当这些器官受损的症状表现出来时,彻底逆转就相当困难。因此,应重视早期诊治,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发现异常,正确对待,并积极与医生联系,因人而异,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3.3认识无痛性心梗
很多人都知道急性心梗后会出现激烈的胸痛症状,但是,不了解那些没有疼痛症状的心梗比疼痛性心梗更加隐袭,危害性更大。因此,要指导患者对出现那些不明原因的胸闷、大汗、恶心、烦躁等症状应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需留院观察24小时。
参考文献:
[1] 王雪薇.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36.
[2] 张家庆.肥胖与慢性炎症.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2):3.
[3] 杨丽娟,母义明.2型糖尿病与炎症及抗炎疗法.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2):4-7.
(收稿日期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