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正面宣传报道的“三度”策略

2009-04-29 13:34宋世明
新闻世界 2009年9期

宋世明

【关键词】媒体正面报道策略

正面宣传是主流媒体要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使正面宣传做到位,必须在加强新闻报道的有效性上下工夫。正面宣传目的是为了讲成绩、讲经验、树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孤立宣传、生硬灌输,而是要讲究写作策略、宣传技巧。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好宣传的政治关和新闻规律的前提下,也要恰当地使用一些必要的新闻技巧。以下的一些新闻编辑和选题策划手法对于强化正面宣传报道的力度、深度和角度有借鉴意义。

力度推进:主攻议题,先声夺人;贴身紧逼,升值新闻

主攻:主攻实质上就是强化新闻议题设置的观念,主攻议题,先声夺人。党报是最具实力、最具权威的强势媒体,党报还拥有比较全面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围绕中央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抓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的传统优势和强项。而重大主题报道要想做成热点、亮点、关注点,要在强势开局、先声夺人上下工夫,要在规模效应、密集报道上下工夫。传播学的一个规律告诉我们。先进入人脑的信息,后来需要再费7倍的功率才能否定原有信息,重建新信息。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强势开局在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任长霞事迹的宣传中,中宣部在媒体组织上“兵分三路”。主攻新闻议题,主控舆论全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发挥了主导作用,作品主题鲜明、观点突出、导向正确、立论准确,有高度、有深度、有感情,唱响了主旋律;《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隙望东方周刊》等报刊,在不改变叙事风格、不改变读者定位的前提下,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关心的事,为普通群众喜闻乐见,使任长霞形象深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网、新华网等五大重点新闻网站首次被组织参加采访团,根据网络宣传特点搜集、组织材料,拍摄了几千幅图片。五大网站都在首页开辟任长霞专题,邀请有关人士做客论坛。推荐网民讨论话题,与网民互动,迅速形成声势浩大的网上舆论。事实表明,这三类媒体的受众分布既相对明晰、相对固定,又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使任长霞事迹迅速形成社会热点。

逐新:与当前流行的话题结合,借助时下敏感热点将新闻升值。当然,逐新并不意味着浮在新闻的表面。而要让新闻更有新意。

党报宣传十七大精神的核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从4月11日开始,《新华日报》推出了以“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为主题的系列评论,鲜明地亮出“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我们的事业就能打破坚冰,顺利前行;越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需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的观念。以后又陆续推出《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不为目前的小富而停滞》等多角度多层面系列评论文章。这组系列文章深刻地阐述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江苏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鼓与呼。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企业保增长、服务群众保民生、服务基层保稳定。各地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这些报道虽然角度不一,但都紧扣当下。关注热点。

关联:新闻要尽最大努力做足读者关联度,同时和读者充分互动。因此,选题总要与某地或某领域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图景相关,纯粹个人生活的题材缺乏公共性,很难获得大部分受众的关注。

深度开掘:吃干榨尽,提升品质;呼应诉求,制造张力

透视:追踪新闻事实偶然性和意外性背后的内涵,发掘一般社会现象或新闻事实底层的深刻意义和未来趋势。这是正面宣传发挥引导能力的一个重要要求。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就要研究如何在注重规模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在深度上做文章。对信息的处理要尽量做到吃干榨尽,做深做透。

提出并回答民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新华日报》增强民生报道吸引力的重要一环。《新华日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早在三年前,位居南京百强村前列的高淳县古柏镇江张村,就已完成南京首个康居示范村规划。然而,由于“起点太高”“拆建成本太大”,一直束之高阁,被江张村村民讥为“纸上谈兵”。后来,江张村村委会不得不废止该规划。重做了符合本地实际和村民意愿的一份乡村规划。《新华日报》编委会敏锐发现这个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很快在“新华观察”中刊发了《村民为何扔掉“城里人”的乡村规划》。报道一经刊出,《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即刊登了题为《建设新农村先听农民意愿》的评论文章,认为《新华日报》这篇报道触及到新农村建设的民生热点。彰显了党报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疑:新闻报道有时需要逆向思维,发现不同的角度。设疑的目的不是挑刺,更不是无事生非,而是要还原真相,提供事实。加强对经济热点、焦点问题的引导,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08年6月。一篇涉及深圳金融稳定的博文《断供已过千亿,次贷危机浮现》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形成与主流新闻截然不同的“舆论场”。在美国次贷危机尚未平息之下。这条所谓的深圳版“断供潮”波澜再起,极易引起群众无端猜测,造成社会恐慌。事实究竟如何?深圳商报编委会果断决定派记者深入采访报道。为让读者充分了解我国金融体系是稳健安全的。有能力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商报第一时间推出独家报道《深圳干亿房贷断供?荒唐!》,一些媒体、网站纷纷跟进、转载,及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疑虑,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回顾:将新闻选题与历史相连接,新旧之间建立张力通道。从而做出时代感和历史感。回顾的手法常用在大型纪念活动,特定历史人物等新闻素材的挖掘和报道上,比如重走长征路,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报道等等,目的仍然是推陈出新。

例如《杭州旧报》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策划了《沿着小平足迹》大型主题报道,派出13路记者分赴四川、贵州、陕西和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太行山下、大别山区和法国巴黎、俄罗斯等小平同志曾经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进行采访。记者通过与小平同志生前的战友、保健医生、亲属、老乡、法国公寓的房东、当年在江西工厂工作时的厂长等各个层面的人士接触,请他们回忆讲述邓小平同志的生平故事,形成系列报道在要闻版连续刊出。从而使小平同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亲民形象得以充分展现。

角度创新:三多三少,立体可感;以人为本,动人一片

立体:内容要有新意。主要是找好角度。在“公共性”之外,选题的另一要

义是:“冲突性”。报道手法也要新颖。尤其是工作报道要注意做到“三多三少”:多报点,少报面;多报内容,少报程序;多报将来时,少报过去时。

切片:去掉一切枝叶,留下动人一片。小特写、小故事、小经验,看起来小,但宣传效果不小。比如2007年全国法冶好新闻中的获奖作品:《党代表的一天、一年和一生》白描了一天的忙碌,一年的辛劳,一生的追求。用平实的生活化的语言,横断面的写法展示了一位法官的形象。截取横断面,展示某一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再如某县发展高效农业取得了好成绩。记者写了一篇报道,反映该县抓三大高效农业产业:一是花木、二是意杨、三是板材。三个方面写下来,面面俱到,这三个产业中,板材和意杨以前都报道过多次,这样的报道很难用,用出来也没有多少人看。而花木中却有一个最新的事实,销到北京奥运场馆。后来记者就抓住花木做文章,写《某县一枝花扮靓奥运鸟巢》,这篇新闻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用出来,正当其时,通过“一枝花”同样反映了县领导抓高效农业的政绩。

归纳:从纷繁的素材中挖掘亮点,从常见的新闻事实中引申规律,把缺乏外部联系的几个素材建构联系起来。强化新闻势能,加大信息分量。

第一要改变思维,在会议中找新闻。会议是各种主张、高见集中的场所。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好新闻。例如某市委常委会有12项议程。第7项是震后危旧平房改造的规划问题,有关领导说,资金缺口很大,书记和市长商量。原来财政安排的建设大剧院的资金,先用于震后危旧平房改造。记者听了这话,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条新闻,然后写了稿子:缓建大剧院,改造危旧房。仅有几百字,但效果不错。第二要改变视角,从领导视角改为平民视角。跟领导多了,看问题想事情也爱以领导视角来看。要以平民视角去看新闻,写新闻,在会议报道中挖掘出平民喜欢看的新闻。

总之,重大主题报道要力求深刻精到、角度独特、鲜活生动;先进典型报道要以人为本,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使报道的典型真实可亲,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要提高时政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讲究新闻性,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明了。实现政策性和贴近性的巧妙结合;成就报道要注重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内容上注重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形象的、动态的事实和客观存在,以感化人心、感动社会,形式上要改进文风,提倡简洁、生动,学会运用群众的语言、百姓的视角、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去编辑制作,使版面更加鲜活、画面更加生动、标题更具冲击力。努力使正面宣传报道成为舆论的热点、社会的亮点、群众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