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and江苏:仓促上阵

2009-04-29 11:53杜若洋
创业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中小板大省创业板

杜若洋

在浙江创投圈,对上报企业质量不满非常普遍

当“狼来了”在现实中上演的时候,原本的悲剧主角变成了局势的操控者。

“创业板喊了十年了,证监会去年又喊创业板的时候,浙江方方面面都以为又是忽悠,没当真。”类似的话我在不同的采访对象口中听到了不下四次:“速度这么快,下手这么重,让我们大吃一惊!”浙江不是唯一被“狼来了”的喊声麻木掉的省份,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江苏。甚至有传闻说江苏省政府曾经为创业板之事大怒,担心由于准备不足而在首批上市公司中被“剃光头”。

“拼凑”,浙江人用这个词来描述本省10家首批申报企业名单出炉的过程。“听省证监局、金融办的人说,这次省委省政府要求申报企业数量必须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体现浙江经济大省的地位。最后勉勉强强凑上了这十家,从量上基本达到了省里的要求。”一位与浙江省相关部门谙熟的人对我说。

几乎是在应急状态下,浙江和江苏这两个传统经济大省仓促完成了项目的筛选和申报。但批判声随之而起。江苏仅仅拿出3家的名单,显然与其经济地位不符。浙江虽然推出了10家,但和江苏一样,企业质量受到了强烈质疑。“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从中小板转过来的,到底有多少符合‘两高六新?有几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多少具备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在我看来,大部分还是传统制造企业。创业板还没有推出其实已经变味儿了,变成小中小板看来已经不可避免。”浙江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说。

在浙江创投圈,对上报企业质量不满非常普遍。“往往是给传统制造企业编一个高科技的由头就报上去了。”一位本土投资经理对我说,“比如南都电源,其实就是和风帆蓄电池对标的企业,没什么新东西在里面。”浙商创投副总裁华晔宇反问我:“如果浙江的高新题材够丰富,还会把火腿企业往上报吗?”

创业板鞭笞着浙江。传统产业曾经给这里带来30年的辉煌,并为它在全球经济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历史的惯性与惰性也在这里延续。在突然推出的创业板面前,浙江暴露出它的窘迫,暴露出自身经济结构滞后的短板。“不是不想报高新企业,是一下报不出来。”浙江大学科技园创投公司投资部副部长王孝锔说。“浙江很多城市,比如温州的项目对接会我们根本就不去,去了也没好项目。”宗佩民说。我的同事赵楠楠在温州拿到的该市为创业板准备的第二、三批企业名单也佐证了宗佩民的判断,其中赫然在列的基本都是庄吉、红蜻蜓这些“小老树”。

对于浙江本土创投而言,转战省外成为共同的选择,苏南是他们关注的一个地域。

同为传统经济强省,江苏在产业转型上早走一步。江苏高科技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常务副总裁董梁告诉我,在江苏,特别是苏南,近年来积累了一大批拥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企业,但是相对于创业板的高门槛,这些企业还比较弱小,推不上去。但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这些企业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好企业很多,但需要时间。”他说。

不仅仅是企业的成长在左右创业板项目的质量,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创业者的心态。江苏弘瑞科技创投公司副总经理吴耀认为,很多上中小板和创业板两可的企业事实上是在观望,他们希望通过首批上市公司看证监会如何给创业板定标,再选择自己的方向,稳妥最重要。心态问题在浙江也同样存在。华晔宇说,自己接触到的企业家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无论什么板都上,先弄成个上市公司再说。这些公司往往融资压力比较大。另一种是打死不上创业板,与其被创业板的小格局所束缚,不如再排两年上中小板。后者中,很多企业的质量是不错的。

猜你喜欢
中小板大省创业板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19年一季度中小板涨、跌幅前50只股票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中小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中小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2015年A股中小板涨跌幅前50名个股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