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成锤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文化和教育等许多领域都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迈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各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步的向国际化发展。过去的20多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新特征。同时随着我国“入世”,使我们更迅速、更直接、更全面地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跨世纪趋势和一股不可逆转的全球性潮流。我国欲抓住这次全球化的机遇,增强我国大学的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那么让我国教育走出去,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让我国的教育“拥抱”世界就将是必然的选择。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何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理解这一概念,那么教育国际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对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仍然是存在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被使用,综合来说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竞争。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发展要以世界作为背景,与世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相融合。其内容包括各种教育资源,如观念、课程、人员、技术、信息等的跨国界流动;其目标是培养能有效生活和工作在多样化世界的各种技能的、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功能除了影响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以外,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衡量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交流维度是双方向的,而不是单方向的,最重要的是一种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态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确立,其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围绕着发展本国高等教育,从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从客观上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影响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外因是经济因素,尤其是追求商业利润或经济利益在推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相比,80年代以后,经济因素或经济利益驱动成为影响欧美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演变来看,政府开始逐渐减少对大学的经费支持,导致好多大学出现了资金的困难,各大学为了解决自己资金的困难,纷纷扩展海外业务,扩大招收留学生,来弥补自身资金的困难。例如自1979年英国首先改变留学生政策,以营利为目的对外国留学生实施全额收费以后,80年代开始,英联邦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也纷纷采取同样的措施。此后,美国、西欧的德国、法国和荷兰、甚至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与香港等,也相继改变了以往政府对外国留学生实行全额资助或优惠的收费政策,将留学教育和教育服务等商品化,谋取商业利润。
开放性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教育国际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各个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的广泛的物质、信息、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跨国的教学科研合作。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跨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现在教师和学生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普遍,多种形式跨国界的学生联合培养计划、双边和多边的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跨国界的学生实习计划将大规模应运而生。
区域性或全球性高等院校合作计划和组织在这一阶段逐渐的形成,某些课程、文凭和学位以及办学质量保证系统趋于全球标准化和统一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不断密切和深入,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高等院校合作组织。例如,1991年成立的“亚太地区大学交流机构”(UMAP)等就是比较典型的区域性院校合作计划和组织。
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的主体角色发生了转变
20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受政治的影响,国家或政府实际上成为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从80年代开始,政府逐渐的放松对高校的控制,从而使高校逐渐成为推进国际化的主体,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各种活动主要集中于院校层次展开。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向“政府一一院校合作型”、特别是“院校主导型”转变。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
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的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出国门,真正的面向世界。我国的高校要根据现在的实际环境,采取合适的国际化的策略,教育国际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更新教育观念,扩展国际视野
由于人们深受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国际意识、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普遍比较弱。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就十分精辟的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果不能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思想不解放,那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就会无从谈起。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克拉克·科尔认为:教育关注的是整个世界,而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知识无国界。尤其是作为大学国际化主体的大学本身,必须在扩展国际视野,更新教育观念上有所作为。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人才观;改变“把两头往中间拉”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培养全球化时代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型人才。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策略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一步,也就是首先必须引进来,敞开我们的国门,大胆的迎接外来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近代我们的教育在好多方面是落后于西方的,要想我们的教育被别人接受,首先我们就必须接受别人。吸收西方先进的东西,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助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机制,为我国的高校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希望借此途径培养出既熟悉国际经济运作法则和惯例,又了解各国国情、文化,且能熟练掌握外语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高校的走出去做好铺垫工作。
发展留学生教育
起初的发达国家的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是因为自身发展资金出现问题,学校的经费不足,从而希望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来增加高校的收入。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可以给高校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现在好多国家已经把争取外国留学生作为创汇、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这样的观念以及管理措施很值得我国的高校很好地借鉴。我国来华留学生在90年代以来有了较大增长,仅1999年来华人数就达4万多人,同时,留学生的国别以及层次都有所增加。我国加入WTO,希望了解中国,希望和我国进行经贸往来的人越来越多,同时来我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也在不断的增加。留学生的增加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对他国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国家能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出现“汉语热”以及“儒家文化热”就是有力的见证。另外,我们发展留学生教育,不仅仅在于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增加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引进来重要,走出去更加重要,引进来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去。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增加吸收留学生的人数,也要增加走出去的留学生的数量。
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教育国际化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但是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如果一味的想着国际化,不去思考国际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教育国际化最后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经常的遇到的问题有以下一些。
避免自身特色的消失
对我国高等院校来说,其中教育国际化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吸取西方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吸取西方的精华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本国自己所拥有的特色也是我们自己的优势。不能犯本末倒置的错误,我们要善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既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又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我们的高校在国际上才有竞争力,才能形成有我国特色的高校和高等教育。
避免功利化思想的泛滥
现在好多高校走国际化路线的动机出现了问题,只是把教育国际化作为赚钱的工具,把自己教育当成一种产品进行营销,其发展完全依赖于市场。这种越来越受经济利益驱使的教育国际化,已经对高等院校的使命形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坚持学术的自由和独立吗?因此我们不能把教育国际化仅仅作为赚钱的手段,我们要在坚持学术的自由和独立的前提下,促进国际的学术交流,从而提高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
避免人才的流失
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同时教育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流失。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每年仅留学生带来的经济收益就非常可观,而发展中国家流失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得不认真应对的巨大的挑战。我们国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本国优秀人才的流失,同时也要留住外国优秀的人才。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了全球的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顺应全球的趋势,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展开双臂“拥抱”世界,我国的高等院校才能在国际教育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