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2009-04-28 07:48乔国红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3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

乔国红

摘要:当今,大学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建设,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以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本文就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高校教师;职业素质; 课堂教学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的文选中指出: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也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可见,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那么,新时期形势下,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概括地讲,对于一个身心健康、有较好文化底蕴的高校教师而言,决定其是否合格,是否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

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1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大意义。

可以说,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1.2 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教师的天职就是上好课。要想上好每一节课,首先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其次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课,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教师这一行业,也属于服务行业。生活中,我们知道:顾客是上帝。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生服好务,不制假,不造假(类似提前下课,上课讲一些与教课内容无关的话题等),让他们满意。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先进人物的优良品格,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把自己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教师楷模,比如吴玲同志,生前是郑州市第22中学高级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勤奋工作,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马祖光同志,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我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殚精竭虑,取得卓著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学求同志,是吉林农业大学的老师,一位归国华侨,多次放弃国外定居的机会,始终心系祖国,奉献人民,长期奋斗在艰苦的农业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育部党组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向他们学习,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以他们为典范,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工作岗位中最大化。

1.3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0日第1版)中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有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对孩子、对学生要关爱,要宽容,要耐心,这样才能体贴入微,把他们教育好。”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放在首位,做到“一切为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其次,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引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劳动对象极其特殊,他们全都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身执教要自律、要以身作则,不迟到、不提前下课,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时刻谨记“内修其善心,外修其风范”(东北财经大学校长马国强的教诲),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2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

2.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

现就大学英语教师为例: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起着示范作用,教师能够规范地使用英语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发音都很标准,在课堂上也可以做到使用英语授课,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除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外,还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综合的文化知识,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传授其相关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在课堂上能经常传授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师并不多见,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知识面窄,结构单一,知识老化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广泛接触和吸收外国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认知视野,从而保障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比如大学英语预备级第一册(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第4课中的一个句子:"And I don't think it's pleasant to have a stranger in my house to teach me."除了指出否定转移、宾语从句、it的结构外,有一个知识点就是“have”sb. 后应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为什么这儿又出现了“to”? 针对这一情况,英语教师就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一般的教科书和词典给出的句型确实是“have sb. do sth.”,《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还特别强调,have"used with infinitive without to"。著名语言学家R·Quik等人也指出,用作使役动词时,后面接不带to的不定式,例如:Did they have you paint the house?(CGEL)(他们叫你油漆房子了吗?)但是有些英语学者却认为也可以带“to”。例如E·Kruisinga 就举过带“to”的例句:

What, I'll have you to know…… (A Handbook of Present English, Part11, P.386)

I'll have someone to translate the story for me. (葛传规:《英语惯用法辞典》,时代出版社)

由此可以看出带“to”还是不带“to”只不过是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而已,但最后还必须讲清楚:考试时学生必须按照规定语法学派的要求去答题,即必须省略“to”。通过此番解释,学生们就会非常清楚,以后也不会因此而糊涂。如果这个地方一带而过,不给学生们讲,他们就会拿不准什么时候该加“to”什么时候不该加“to”,所以教师一定要严谨求学,不放过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拥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以帮助学生彻底了解英语,弄懂英文。

2.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紧跟社会的发展,了解学科最新知识。

创新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教师也都有其个性特色,但无论如何,都必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而21世纪的今天,课堂教学一定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中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挖掘潜能,服务课堂教学,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

2.2.1教师的学习能力。

陶行知说:“不懂学习的人便不能做老师了”,不求进取的教师将逐渐被淘汰。教师们一方面贡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像海绵一样,从同事中,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有用知识,然后再把这些知识传输给学生。所以教师应博览群书,借助网络,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时时不忘完善自己的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2.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势在必行。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中国教育报〉1996年1月24日)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大学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2.2.3 及时输送学科前沿知识,保障教学内容新鲜感、实用性。

我们的教材不可能一年一变,教材内容的陈旧性不可避免。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材,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在讲到"deal with"这个词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的例句,取而代之给了学生们这样一个例句:Look, Bob, there are a lot more urgent things we have to deal with this week. Just put your expansion ideas on the back burner for right now(瞧,鲍勃,这周有这么多要紧的事情,你最后先把扩张的主意放一放)。

通过这一例句,学生们不光学到了词本身的含义,还知道了“扩张”、“放一放,处理为次要的”、“现在”等这样比较实用的词汇。类似的还有当今全世界都在谈论的话题,金融海啸(Financial Catastrophe);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购买美国货条款("Buy America" Clause)等时尚感强的新兴专有名词的学习和介绍。一方面要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教材的陈旧性,有效的吸引了

学生们的注意力,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采各家之长,避各派之短,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并结合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开辟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之路。

3.1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分层次教学便是针对这种客观事实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原则是”因材施教“,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五十分钟内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使他们发挥各自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前提要求教师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知识水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依据所出现问题的难易程度,内容的深度、广度,分配给相应层次的学生去处理,去消化。分层次教学的最直观的一个效果就是,一方面保护了大学生们的面子问题,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回想:哎,老师提的问题我怎么都会,看来,我的学习是进步了。这样,一点一点,一天一天,日积月累,我们的“上帝们”就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进步,也会越来越爱上你的课。

3.2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教师喋喋不休的在自己的“王国”里进行“填鸭式”讲授。时至“眼球经济”的今天,我们大学教师必须抛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技术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短暂的鼠标点击,快速而又舒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应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获得除文本以外更加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新鲜、兴奋的情绪下进行。但是,因为各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切记不可让学生觉得:老师把电脑带到课堂上,却把自己的脑袋落在家里。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形式对英语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的作用。对某些教材而言,它较传统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增加知识的容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及主体意识等方面发挥其特长,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总之,教师要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此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和刺激,同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运用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3.3教师还要活化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共同参与法、讨论法、小组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课堂教学。在此,我比较欣赏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在它的职业教育中,一个教学单元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情况是很少的,更多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德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单独使用讲授法不能超过五分钟,一般在20分钟内必须更换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一节课50分钟,要想时刻把握住学生们的脉搏,就必须多变教学方法,以保持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十分钟采用问题教学法;下课前五分钟左右,利用角色扮演法强化本堂课的要点知识;中间的教学时间,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酌情处理,灵活多变,做到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目的只有一个:把我们的教学阵地——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4结束语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必须认识到: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做到静下心来育人,潜下心来教书,做一名满足现代教育要求的合格大学教师,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优秀大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赵丽娟.跨世纪高校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2]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2.

[5]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J].外语界,2002[5].

[6]Hig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Specialized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3, (10)

[7]Richard I Arends. Leaming to Teach [M].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2005.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