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建
在当前学生的知识教学中,有三个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作业巩固、练习检测与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三个环节——练习检测与提高中,学生通过练习只是达到了检测的目的,而对于通过检测需要做到的二次掌握与再提高却效果甚微。经常有老师抱怨学生:“做过的练习,你怎么又错了”、“这道题,老师都讲十遍了,你们怎么还错?”等等。笔者在从教的初期也常常困惑于此,后来逐渐发现:原来是自己缺乏了解学生形成错解的原因而造成的。因此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一种错解分析的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错解分析的理解
所谓错解分析就是指在对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的后阶段,教师采用展示学生错解的过程,分析错解形式的原因,从而导出对该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手段。
首先,错解分析不是例题讲解。例题讲解是对某一知识(或知识体系)进行初级运用和巩固的手段,它侧重于相关知识的正面运用。所以无论是在选题的内容、解题的思路、解题格式规范性及难易程度上都有其基本要求,如内容}二要能够满足对知识的涵盖面,难易程度上不易过难,而错解分析则不受以上限制。相同的知识点可以展示多个错解而进行分析,也不受难易程度的制约,只要来自学生的实际错解,均可作为例讲。其次错解分析也有别于一般的试卷分析(或练习讲解),因为练习讲解侧重于通过题目分析,得出一个正解的过程,它所强调的是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而错解分析则侧重于展示错解形成的过程,分析错解产生的原因。第三,用于错解分析的习题,可以是反映同一知识点的,可以是应用某一思考方法的,电可以是用来指出学生共有的审题不仔细等解题方法的。鉴于以上三点,错解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其独特的效果。
二、错解分析对教学的效果
1错解分析有助于学生积累正确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生活经验
学生不正确的经验给知识产生的负迁移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令老师比较棘手的事。因为经验积累在学生的脑子里,时不时地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冲击,而老师往往以为是学生没有掌握好知识,所以分析错解产生的过程和形成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2错解分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错解分析打破了原有知识板块的束缚,而是以形成错解的原因为框架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就能将不同知识板块的错解由于同一种原因而综合在一起讲解,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由于审题不够仔细而形成的错解作为一个专题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读题能力;以由于概念理解不够而形成的错解来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知识的能力;对于由于分析能力不够而形成的错解分析,则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
3错解分析有助于师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在教育界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要搞题海战术。但实际的教学现状是:各种复习用书满天飞,讲义、练习、试卷压得学生成了一个解题“机器人”,其实说穿了就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方法,不得已而为之的。而错解分析或许有助于缓解以上现象。因为分析错解教学的过程,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是在寻找“病根”,只要找准了“病因”,而对症下药,也就不必再吃那么多的“冤枉药”了。作为教师个人,通过了解学生的错因,可以反恩自己平时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错解分析需注意的两点问题
1错解分析必须把握以错解形成为重点的原则
许多学生有这样的现象,上课听得懂,作业也能做,但隔段时间检测时又错误较多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上课时认知过程是顺着老师的思维(或课本的知识编排)进行的,还没有(至少不充分)经过真正的向我思考。而错解分析所要展示的就是学生自我思考的情况,只有明确产生错解的原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错解形成的展示是重点,教师切不可为节省时间而给省略了。
2错解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是由老师想出来的
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错解的原因会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既要勤于批改作业、练习等,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才能“知错认错”,才能较好地发挥错解分析的效果。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错解分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练习后的反思行为。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审题、知识点选择、解题思路、解题步骤、答案提炼、验证等环节进行评价与反思,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以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