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

2009-04-28 09:55胡永红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石蕊二氧化碳实验

胡永红

化学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化学问题为载体,学生依据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简单地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有动力愉快地学习,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山楂、醋等物质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酸;通过肥皂和洗衣粉的使用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碱,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识别它们的欲望。再如蜡烛的燃烧,大多数学生都见过,但是老师用燃着的火柴接近熄灭后蜡烛的白烟时,蜡烛又复燃,学生见此情景,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很想立即去探究白烟是何物质。

二、加强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是依据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后进行初步探究的重要依据。首先教师给学生创设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氛围,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在成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积极地思考、探索、验证,使智慧和灵感得以进发,从而使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培养。例如探究二氧化碳与水能否反应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1)取两朵用石蕊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分别喷水、喷稀醋酸,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2)另取两朵用石蕊染成的小花,将其中一朵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另一朵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本活动方案设计运用对比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和现象观察,学生认识到:实验(1)中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2)中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学生亲历探究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思考,最终会认识到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水作用生成酸。上述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水平以及动于能力,刊探究的思路、方法进行了引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同时学生又有更多的机会去自主探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有针对性地点拨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合作探究,发扬团队意识

一般来说,科学地探究问题的方法是: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几个步骤。在问题提出后,强化小组合作,发扬团队意识非常重要。如在学生学习氧气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硫与氧气反应这个实验存在缺点,请改进此实验,使其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设计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研讨形成结论,不仅考虑到减少污染,还考虑到废气回收。此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酸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设计方案,验证归纳酸的通性。具体操作,以实验室为阵地,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利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尝试回忆。以硫酸为切入点,设计方案寻找实验的可能性,通过分组合作实验探究,集体研讨得出结论。此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探求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帮助了学生准确地掌握酸的性质,同时学会了归纳分析推理的能力。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条件两个探究实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索教学,让小组学生共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比较、归纳总结形成结论。这样做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活跃了思维,而且还发挥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整合总结探究,深化探究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因此,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要设计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时论反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将探究过程得到的支离破碎的知识及实验误差进行整合和总结,使探究结果明朗化,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倒:统一起来,得出正确的解答和结论,以拓宽其广度,加大其深度,巩固深化探究的成果。切不可在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只照本宣科地讲解,把探究实验抛在一边,让热热闹闹的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成为两张皮,导致学生探究过程中“雾里看花”,过后烟消云散,脑中没有留下多少东西。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将学生分四组进行试验,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试验和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结果发现两组学生结论与另两组结论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原因,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学生改进实验后,发现其中一组橡皮塞被冲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一装置进行分析,原因是气体生成过多,瓶内压强过大造成的。教师问:如何减小瓶内气体的压强呢?学生讨论分析,在广口瓶装一些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减少瓶内气体,教师这时让学生重做实验,学生实验成功。这样对探究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总结,深化了探究结果,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化学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扬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石蕊二氧化碳实验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五环式探究实验教学
pH传感器在测定石蕊和紫甘蓝浸出液酸碱度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最酷的太空实验
第十单元酸和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