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意言契合”的阅读教学

2009-04-27 10:03张瓅月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领悟天鹅

张瓅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熟读深思,从中领悟文本的人文内涵,还应该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做到“意言契合”。如何实现“意”“言”契合的阅读教学呢?下面以《天鹅的故事》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通过理解和运用词语实现“意言契合”

刘勰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即字、词是按照写作的意图和思路组成篇章的,所以阅读离不开对字词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字词的反复揣摩中细心领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天鹅的故事》重点段时,我让学生着重体会老天鹅是怎样“重重地扑打冰面”的,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这一击的沉重。引导学生从“腾空而起”,感受老天鹅飞得越高,下落的冲力就越大,这一击肯定非常沉重;从“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体会老天鹅以血肉之躯破冰的巨大疼痛;从“石头似的”,感受老天鹅下落撞击的力量之大;再从“颤动”一词,感受老天鹅果然是“沉重一击”。贝加尔湖厚厚的冰层也被震得颤动起来,从而反衬出撞击力量之大。

此外,我还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字词的意思,领悟字词本身表达的意蕴,既使学生的字词量得到积累,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心智得到启迪。

二、通过赏析句子实现“意言契合”

对一篇课文而言,句子是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赏析句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作者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思维活动,领略作者表达方法的过程。通过对一句话、一段文字的仔细品味和分析体验,进入课文阅读的再创造,想象作者脑中景、心中情、意中境、笔中意,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和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教学老天鹅破冰的悲壮一幕时,我和学生共同赏析老天鹅用血肉之躯破冰的句子,通过分层次引读,体会老天鹅“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的奉献精神。

A.老天鹅为了整群天鹅的生存,她——(学生接读老天鹅用身体破冰的句子)

B.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老天鹅又发起第二次更为猛烈的冲击——(学生接读)

通过反复诵读,老天鹅无数次用身体破冰的情景已深深印在学生心中,引发了学生对老天鹅深深的爱怜和敬仰。在反复诵读老天鹅破冰一幕的同时,学生对段末的省略号用法和含义也就不讲自明了。“意”“言”得到了自然的融合。

三、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实现“意言契合”

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更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独具匠心,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表情达意的精妙。因为理解课文内容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还要靠学习和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以求实现“意言契合”。

《天鹅的故事》中,天鹅的三次叫声串联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此为线索,我让学生勾画出描写天鹅叫声的句子,思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叫声?应以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样的叫声?引导学生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学一学。这样,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又激发情趣,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规律,还学到了新的表达方法。在言与意的统一、形与神的结合中,形象更加鲜活,情感更加激荡,思维更加灵动。

四、通过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实现“意言契合”

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已经蓄积了深厚的情感,此时教师应及时搭桥,让他们把这些涌动的情感写出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训练的价值。

《天鹅的故事》教学进入尾声时,我让学生深入思考: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而且“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并把阅读心得写下来,让学生真正进入“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笔”的境界。此时的表达,是融合了文本阅读的全部意义之后的一次升华。作品形象已不仅仅是一只可敬的老天鹅了,而是内化为学生心中“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人生信念和“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实际行动。这样,学生在言语尽情流淌的同时,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促进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意”与“言”自然也就契合了。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昆烟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领悟天鹅
多么痛的领悟
一张图看天鹅奖
“热跑”天鹅
天鹅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优雅的天鹅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表达感谢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