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看影碟看出“眼中风”等

2009-04-26 07:59
健康必读 2009年4期
关键词:芒果

老夫妻看影碟看出“眼中风”

2009年3月6日《贵州商报》报道,家住贵阳市水口寺附近的黄老伯和妻子都已经退休在家。过年期间,儿子送了一台DVD,女儿又拿来了许多碟片。刚开始,两人早上锻炼,中午午休,下午看碟,然后买菜,晚饭后再看一会,晚9点准时上床睡觉。可随着对影片剧情的痴迷,二老每天看碟时间近20小时,有时候剧情太扣人心弦的话,他们还会熬夜。3月5日清早起床后,两人又打开了电视机,可看着看着,忽然感觉电视看不清楚了,再看其他东西也很模糊,而黄老伯的程度要更严重一些,他觉得左眼直发黑。家人赶紧将二老送进医院,经检查,原来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也叫“眼中风”。

本刊提醒:

“眼中风”是眼科急症之一,和脑中风的发病机理类似,只是血栓阻塞的部位不同,其最重要的症状就是无痛急速的视力下降,过大的温差变化使血管收缩异常,导致眼底中央动脉供血不足或是血栓形成导致患病。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明。眼中风的发病率虽不高,但来势凶猛,致盲率高,发病起初的70至90分钟对视力恢复至关重要。若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90分钟即可造成视网膜永久性损伤。

有血管性疾病的老年人,平时应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中老年人平时应注意保养身体,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以维持血液循环。

母亲事无巨细“害”了儿子

2009年3月18日《武汉晨报》报道,吕女士嫌自己的丈夫太窝囊,怕儿子踏上丈夫老路,便事无巨细调教儿子,儿子不听便严厉呵斥。却没想到,儿子小虎虽然已经22岁了,却越活越“小”,不仅不能自力更生,甚至和别人说什么话,都要征求自己的意见,要她来教。吕红怀疑自己儿子有心理问题。

本刊提醒:

造成小虎“无能”的根源在于这位母亲。很多母亲以为对孩子管的多就是爱,其实却是害了孩子。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民工每日3包劣质烟 终因醉烟猝死

2009年3月9日《广州日报》报道,一名来自茂名、26岁的华仔(化名),去年带了六七名老乡来东莞打工,但一份工作都没有找到,被老乡骂他是骗子,压力过大,只好每天猛抽3包劣质香烟来消愁,最后因醉烟导致猝死。

本刊提醒:

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质沉积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已有高血压的人则更应戒烟。研究发现,吸烟不但对自己有害,被动吸烟者所受的危害不亚于吸烟者。因此,最好不要戒烟。

手电筒让胎儿睡眠无科学依据

2009年2月21日《武汉晨报》报道,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准妈妈一直很重视胎教。近日,网上又开始流行“光照胎教”。网上搜索到,近48000个网页均详细介绍了光照胎教方法:怀孕7个月后,通过产前常规检查,孕妇可知道胎儿头的部位,然后每天参照自己的作息时间,用4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通过腹壁照胎儿头部,时间不要太长,每次5分钟。称胎儿在子宫里,看到这束光线,会出现胎动,意味着胎儿在腹中便能分清昼夜。

这种“光照胎教”真能让胎儿形成昼夜周期节律吗?

本刊提醒:

准妈妈并不了解腹中宝宝是在睡觉还是醒着,如果强行进行光照刺激,反而会影响胎儿的睡眠质量,影响其生长发育。通常胎儿的视力较弱,是比较害怕强光刺激的,因此,光照胎教的方法并不科学。

女子吃6个芒果变“香肠嘴”

2009年3月12日《钱江晚报》报道,芒果味美人人爱,松门市民郑小姐就很贪嘴,一下子吃了6个芒果。结果第二天一早,她就感觉自己的嘴唇出问题了,一照镜子发现周围出现一大片红斑,还痒痒的,脸部也有些肿胀,“这不是香肠嘴么?”郑小姐看到自己的样子吓了一跳,立即到医院皮肤科。

医生仔细地看了看姑娘的脸,问她最近有没有吃芒果?郑小姐连连点头,并说自己一下子吃了6个芒果。医生告知其患上了“芒果皮炎”,就是芒果引起嘴巴过敏了。并开了治过敏的药片,告诉她过一段时间会好。听了医生的话,郑小姐这才放心。

本刊提醒:

“芒果皮炎”是因为吃芒果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常见于口部周围,患病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感觉灼痒,严重的还会导致肿胀。芒果虽然有丰富的维生素,是水果中的佳品,但是以前有过敏症状的人,尽量不要吃芒果。一旦出现过敏,最好来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行处置。有过敏症状的人也不是绝对不能再吃芒果,吃时注意不要刺激嘴唇,可以把芒果切成小块吃,用牙签送到嘴中。

白领上班戴面罩防辐射

2009年3月2日“千龙网”报道,武汉鲁巷广场一公司里正在加班的庞小姐除了吃饭、走路、睡觉,其余的时间,都以电脑为伴。一直到去年底,发现自己皮肤变得暗黄,黑眼圈越来越严重,开始慌了,四处打听原因,学医的朋友告诉她,这很有可能是辐射引起的,庞小姐后悔当初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于是和同事一人购买了个防辐射面罩,整个面部只剩下两只眼睛和一个鼻子露在外面。觉得很“雷”人,怎么感觉像蒙面大盗!

本刊提醒:

电磁辐射是由于电磁波工作或电磁泄漏中产生的,分为工频、射频、微波三类,而这两位白领女士表现出的是由电脑产生的微波辐射造成的相关不良身体反应。其实,对于这类不良身体反应,只要合理的安排好工作计划、和使用电脑的频率,在使用过程中,保证适当的休息时间(平均使用2小时,关机休息15分钟),让身体进行自我调节修复后是可以避免的。当然,电脑辐射的伤害还是长期存在的。如果在平时的餐饮中多涉入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现代社会人类时时刻身处电磁辐射环境中,降低电磁辐射才是基本方法。降低电磁辐射的方法中以吸波法最为有效,通过特殊材料对电磁辐射进行吸收和能量转换,使辐射能转化为热能挥发掉,彻底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谨防漂亮首饰引发疾病

2009年3月7日“平安健康网”报道,在公司上班的何小姐是个很时尚的白领,平日里总喜欢在自己漂亮的衣服上配些首饰妆点,各种材质的项链、耳环不下百样。可是她却发现,这些首饰紧贴皮肤时,总是皮肤瘙痒,而且起红斑,带得越久瘙痒越严重。现在夏天马上就要到了,爱美的何小姐到医院皮肤科,希望有方法解决她的烦恼。

本刊提醒: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首饰后,由于某种刺激往往容易引起皮炎。其症状多为佩戴项链、戒指等首饰的局部皮肤瘙痒、烧灼、起红斑、脱皮或全身性荨麻疹。因此,在选首饰时,你应该先搞清楚自己的皮肤是否有过敏反应,尽量避免佩戴镀金、镀银、镀镍等最容易引发皮炎的首饰。纯金银或珠宝首饰性能稳定,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低,建议有过敏体质的人选择此类装饰品。

人们通常还喜欢长年累月不分昼夜地将戒指戴在手上,这样手指会变得麻木、酸肿、疼痛,还有被戒指箍紧的手指皮肤、肌肉、骨头凹陷成环状畸形,容易引起手指变形,若不及时摘下,还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出现局部坏死。还有手上的戒指长期佩戴,戒指下面的皮肤很难清洗干净,这样病菌和病毒繁衍滋生,病原微生物就会传染。所以,戒指切忌久戴不摘。

随便在大街上让人扎耳眼,很不卫生。若扎耳眼的工具消毒不干净,有可能使你传染上破伤风等病。有些人在扎耳眼后塞进铁丝、竹签、棉絮等物,不仅妨碍耳眼孔愈合,而且促使病菌感染扩散,甚至引起耳软骨炎。建议穿耳眼时,应该到正规的美容院或医院去做。另外,还应避开夏天,这时出汗多,稍不注意保护,耳眼周围的皮肤极易发生炎症。还有,如果过早戴上耳环,耳环与皮肤摩擦,可能导致皮肤溃烂。

睡觉也会睡出骨折

2009年3月6日媒体报道,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罹患中风卧床多年,有一天觉得大腿附近肿痛,检查结果为大腿骨折。家人一听检查结果,讶异又气愤,认为照护者疏忽,让老太太受到了伤害,这让护理人员百口莫辩,险些变成了医疗纠纷。

经医师解释才知道,这种骨折并不是受到了强大外力的撞击,即使贴心照护,患者可能在翻身、打喷嚏、换衣服的过程中发生骨折。因为长期卧床不活动的话,人体血液循环不良,系统代谢机能越来越差,导致骨营养不良,机能衰退,造成骨质疏松症,那么发生这种自发性骨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本刊提醒:

自发性骨折的高危险群,包括高龄长者、骨质疏松病史者、瘫痪者,而且女性发生率远高于男性。

发生的部位大多是在脊柱、股骨上段,这些身体受应力大的骨骼,因为患有骨质疏松症后,骨小梁结构改变,而即使正常的轻微用力(比如蹲下、站起、翻身、一个刹车站不稳)都承受不了,发生骨折。

我们常看到老年人越长越“缩”,身体弯了下去,这就是典型的骨质疏松症,如果到医院照个片子,看看脊柱已经发生了病变。而瘫痪的肢体比起正常肢体更容易发生,因为运动量更少,系统循环技能更差。卧床时间与发生骨质疏松症成正比,卧床时间每多半年,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随之而来,骨折的风险也会更高。

人到老年,身体骨矿含量越来越低,不可避免地发生骨质疏松症。这时,他们一定要在饮食中增加钙的摄取(海带、紫菜、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都是高钙食物),如果消化功能弱的老人需要补充钙剂、以及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另外,一些处方药物也能提高身体骨矿含量,可以上医院请医师诊断开药。对于中风瘫痪病人,可以提前服用鲑降钙素预防骨质疏松。

此外,增加骨系统代谢功能,运动必不可少,老年人更应该多活动活动,比如散步、慢跑、快走等。对于身体无法活动的中风瘫痪病人,照看者要勤快点帮他翻身,推他出去晒晒太阳,此外,帮他做些按摩也对血液循环有帮助。

七旬翁猝死街头 春寒可能是"凶手"

2009年3月4日“湖南在线”报道,上午8点多,长沙赤岭路一家小卖铺,屈勇辉像往常一样坐在店里做生意。一位老大爷骑着自行车经过这里,忽然表情痛苦地下了车,摔在地上了。老大爷眼睛有点翻白。屈勇辉和他人将老大爷抬到店里,老大爷连坐椅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屈勇辉就赶紧打120求救。医生赶来的时候,老大爷的脸色已经很灰暗了,大口喘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终猝死街头。

而就在前一天,71岁老人李豪义因心脏病发作猝死于汽车东站厕所。接连有两位老人猝死,且都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有市民怀疑与最近湿冷的天气有关。

本刊提醒:

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猝死,天气变化是很重要的诱因。气温骤降会导致血管突然收缩,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血栓、血压升高等,从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对于心血管病急性发作的病人,抢救得越早越好,发作后5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当病人出现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现象时,现场人应立即做心肺复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在急救的同时,应尽早呼叫急救车。

患者发病前,身体一般都会发出些细微的信号,比如心悸、胸闷、头痛、晕眩、呕吐等,但大多患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发现送医院抢救时,往往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以往心血管疾病大多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为主,现在20岁出头的年轻人就患病的已经不是新鲜事,而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有心血管病的青年人增多,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摄入过多,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运动过少,生活及工作压力过大,缺乏定期体检等。

深夜慎打亲情电话

《山西日报》报道,78岁的申大爷家住省城,儿子在上海工作。一天凌晨1时左右,家中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申大爷即刻开灯跑到客厅接电话,原来是儿子打来的问安电话。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的申大爷由于起床太快,加上过度紧张,导致血压升高,电话未接完就突然栽倒在地板上。老伴急忙叫来邻居一起把大爷送到医院救治,被确诊为脑中风。

本刊提醒:

有的老人听到门铃或者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往往马上起身去开门或是接听电话,殊不知如此很可能引起中风。医生在对中风病人救治过程中,了解到多名病人在发病之前都曾经听到了大的声响,并且立即随着声响改变了当时的身体姿势。年龄较大的人对门铃或电话等响声不宜做出迅速反应,因为突然的动作有可能导致某个血液凝块堵住通向大脑的动脉,引发中风现象。

猜你喜欢
芒果
我爱刷牙
我才不要穿
我爱刷牙
我才不要穿
我爱刷牙
我才不要穿
“杧果”和“芒果”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