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波
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直接经验、学校实验室的条件都是有限的,教与学的距离和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的悖逆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实践证明,多媒体课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载体以其固有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能化解上述矛盾,使物理教学更精彩。
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运用能激活物理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探索。对初次接触物理课的学生来说,或是对物理知识难以吸收的学生来说,什么能辅助教师的讲解来营造吸引学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呢?多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观察的事物或现象,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放映录像带,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神秘的画面:浩渺的宇宙、运行的星球、腾空的火箭、雷电交织的夜空、透过森林的阳光、闹市拥挤的人群……这样一定会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和神秘,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时若教师适时引导物理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那么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也就会油然而生。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多种因素均在变化)暴露无遗,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上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都是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等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帮助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
如在“交流电的产生”一节教学中,交流电三要素(最大值、频率、初相)若用动画去设计,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当线圈匝数、磁感应强度、矩形线圈的面积、转动频率发生变化时,最大值会如何变化呢?学生可以想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开始演示、验证,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正弦图象如何变化?这种形象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及已有的图景进行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用数学公式和逻辑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探究能力
多媒体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是从笼统模糊的印象向确切清晰的感知过渡。在这种过渡中,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来展示一些教学中单是教具和现有实验器材难以表现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和积极地思维,对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在资源带来的具体形象中把握事物本质,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思维,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讲解“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可创设3个情景:1)夹在光滑斜面和可以转动的木板之间的小球,当木板转动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木板所受压力的变化;2)光滑斜面向左缓慢移动过程中,悬挂在竖直绳上的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细绳拉力的变化;3)细绳一端拴着一个小球,小球所受球面的支持力、细绳的拉力将如何变化。如果用投影仪将实验装置投影出来,增大可见度,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处理获得相应的数据,分析、判断后,不仅得到3个共点力动态平衡的图解法以及使用条件,更重要的是发现3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动态平衡这一规律,很好地解决教学的难点。在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下,既训练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杨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