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坤
在中学教学实际里,不少探究教学存在着形式化、程序化、自由化等问题。所谓形式化,往往上公开课时教师都会采取探究式教学,而回到普通的教学日程中,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法。所谓自由化,不少探究教学的课堂气氛看起来常常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师生对答交流,其实很多教师心里也明白,实际上学生收获并不大。所谓形式化,多数探究课几乎都是一种既定的模式,严格地按照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一步一步地完成,成为一种呆板僵化的套路。经过不断地探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能够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较好地结合起来。笔者结合教学经历,探讨如何在物理概念教学和规律教学中引入引导性探究。
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探讨如何采用引导性探究来进行物理概念教学。高中物理中的“加速度”概念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在学习时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不能指望只是直截了当地下定义,就可以使学生对其物理意义理解和掌握。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火车、卡车、轿车行驶快慢不同的情境,并打出如下表1数据,提出初步的引导性问题:“火车、卡车与轿车的运动情况有何特点值得研究?”
学生不难看出,三者都做变速运动,且速度变化均匀,故为匀变速运动。同时很容易看出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也是不相同的:轿车变化最快,卡车次之,火车变化最慢。于是自然提出“如何来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的快慢呢?”学生既感到自然,又在情理之中,而且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学生感知体验,并提出假设,搜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图1让小车从平板上端静止滑下,并改变平板的倾角,反复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学生通过反复感知体验,将会发现:随着倾角的增大,小车速度变化更快,运动时间更短,相应地小车的末速度也就越大。这时引导学生联想速度的定义,并以此类比:可否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探究,通过分析发现:上表数据中各组的比值均为不变的常数。学生还进一步发现,各比值的大小正好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相一致。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变化量的比值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互动学习,提出科学概念
在学生对数据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互动学习,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在互动交流中,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既能让学生反省自己认识中的问题,获得知识理解上及探究方法上的修正,又能在获得相同的认识之后形成情感共振,学生得到积极情感的体验。在学生已有充分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笔者顺水推舟给出这一比值所代表的物理量——加速度。
教师知识点评
学生获得了新概念之后,教师对新知识进行点评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更科学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精辟的知识点评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比如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速度是矢量的理解等等,都需要教师的经验介绍。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感觉很自然、轻松。实践表明,整个探究过程占用的时间并不太长,而师生的良好互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很好的理解。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学习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学习就不再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了,事实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上述教学案例,吸收了传统讲授法的优点和探究式教学理论,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探究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根据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控,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既学习到更多知识,又培养更多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