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明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重庆某部门的公务员。近来,“大部制”这个词,就像在我平静的心中砸下一块石头,使我茶饭不香,工作倦怠。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一个县工作。经过10多年的打拼,我才从县里调到主城。因为工作出色,兩年前被组织上提拔为主任科员,眼看就要升任副处级了。可去年底,上级部门一纸公文,把我卡在了门边,说是因为要搞大部制,所有市级部门编制冻结,停止提拔。这消息给了我当头一棒,失落感油然而生。
春节刚上班,就听说市级部门要启动大部制改革。从小道消息得知,我们单位属于要整合的单位。上班时,同事们都在议论这事,谁该上?谁该下?谁又该分流?大家人心惶惶。
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同事议论:“唉,我们干事的,没得啥子,到哪儿都是干事。”“就是,可小江就可惜了,本来可以升副处了,这么一整,看来没戏了……”
听到这些议论,我的心一沉。说实话,我是那种干实事的人,不会吹壳子、拍马屁,草根一个。本来我也不愿多想,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但从我观察中,我发现一些处级干部们也不在状态,说话做事非常谨慎。
有一天,有家媒体想来报道我们单位的经验,做为宣传口,我有义务和责任推荐一些业务处室接受采访,没想到,各个处室都三缄其口。一位同事提醒我说:“这是敏感时期,采访是小事,万一捅出了什么娄子,位子保不住,就太不划算了。”
说实在的,对于大部制改革,我打心眼里支持。“九龙治水”的事在基层发生得太多了。我记得某地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条河因为有利可图,好几个部门都插手管——水利局管农村段,环保局管河流下水道,市政委管河道,国土局管地下水。后来,这条河因上游化工厂排废水被污染了,群众纷纷上访,结果每个部门都推卸责任。正可谓“有利的争破头,无利的‘踢皮球,有责的躲着走,无责的抢着管”。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非常珍惜自己的岗位,也想做出一番成绩来。从一些报道得知,大部制能有效提高办事效率,避免“踢皮球”的事发生,从这个角度说,我真心拥护改革。
但听同事们私下的议论,我不免又担心起来。许多人说,那些试行大部制的单位,好多过去带长字号的人,最后都下来了,原因只有一个,没有背景。像我这样一个草根,“朝中无人”,很可能要被刷下来。
于是,我和其他干部一样,也开始四处打听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消息,打听哪些部门可能要合并,哪些人可能要分流。
我是学农出身的,我最大的担心就是在这次活动中被分流出去。我不爱交际、不爱应酬,分到一个陌生的部门和环境,什么都要适应,什么都要重来。我岁数不小了,无论是知识还是身体都有些吃不消。一想起这些,我每天吃不香、睡不甜,做什么事情都魂不守舍。
最近,又有一些“乐观”的人说,啥子大部制哟,还不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台面上坐起的还是那些人。
大部制,让我欢喜让我忧。一方面我盼望改革,革除陈规旧俗,另一方面我怕改到自己头上。唉,处在焦虑中的我,每天只有等待和观望,我到底该怎么办?
一个期盼得到指点的人 江 明
2009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