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芙玮
每每作文,学生总是“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呢?说话训练便是有效的措施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联在一起,就是语文。”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关键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又特别体现在写作训练的效果上。说话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素材库的丰富与否,影响着写作水平的好坏。加强说话训练应和了新课标在口语交际目标中对它的更高要求,也符合了新时期社会的要求。那么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说话训练,为学生储备一个无忧的“文仓”呢?
一、背说
阅读过的文章过了把瘾便抛之脑后,摘录的好段佳篇应付一下便烟消云散,这是没有积累的学习。没有积累是如何也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的,而积累的好方法之一便是“背说”。以自己的记忆方式把典范文章的句、段等不同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意象,经过内化,然后凭借有声的外部语言把无声的意象说出来,这就是背说。
背说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是对信息的活用、判断、处理、加工、创造后的转达。说能把文章隐含的内容加以补充,把含蓄的语言加以明确。例如:
学生背说“你放牧,你耕作,你带月荷锄归;你采菊,你醉酒,你登高赋新诗”。这句话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式,引用了诗句,“你放牧,你耕作”表现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活,“你采摘,你醉酒”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追求生活真谛的情感。
这就是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说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补白文章,是心悟文意后丰满文本的表达。然而学生也有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背说,没有关系,他们会用逐步递进的阅历和经验去“反复、汇兑”,递进的越多,“反复、汇兑”的信息就越有价值。
把美文名作正确、清晰、连贯的“背说”出来,一改说话吞吞吐吐、颠三倒四、词不达意的毛病,话语会如流水淌到舌下。有背说这个源泉,写作自然能“泉眼无声水长流”了。
背说能有效提高学生记忆的准确性、持久性,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借助背说,学生能拥有典范优美的素材。
二、仿说
从视听向陈述迁移的具体形式,就是模仿说话,即仿说。电视、网络、mp4等时代科技媒体所传播的都是视听的内容,仿说的对象。视听是理解他人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过程,陈述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感情的过程。两者都需要对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和对文章反映的事物的基本认识,即一般的生活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认知,这就是认知结构。有了认知结构就为视听向陈述的迁移提供了心理基础。
初中学生已有了与他年龄相当的心理基础。在视听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形成与视听内容相应的认知结构,并对视听内容贮存、处理、加工、同化。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清晰的、稳定的,那么通过合理地组织,就能流畅地仿说。例如:
仿说《人与亲情》中陈艳的故事,其间感慨“只要有爱,有情,就能拥有最真最美的幸福”,“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改变他的长度,但是我们有能力增加它的宽度,生命是一个延续的永恒”。
仿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刚好显现在眼前,虽不稳定,但尚清晰的说话印象,为学生提供了示范,从而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仿说是模仿现成的说话范本进行改话的形式,它通过视听、理解、消化、建立起正在视听的说话模式的暂时的心理印象。然后,反复在内心以回忆的方式呈现,之后,再模仿这一心理印象进行说话。
当然,仿说不是要求学生模仿准确无误。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但要“师其神不师其貌”。仿说也应如此,要发展有益模仿,而不是呆板仿制,要模仿中有独创、有新意。
在一次次的心理印象呈现和一遍遍的仿说中,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开阔性得到了锻炼,掌握了一定的说话技巧,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各类示范说话的模仿,将不同文章的特征进行综合,学生就拥有了规整而又丰富的素材。
三、自说
独立自主的运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思想、经验加以综合,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运用,连贯地说自己想说的内容,这就是自说。
自说较前面两者更注意个性化。它把存储的语言信息加以整合,再据要求,把记忆的信息内容转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例如:
讲述在学校没钱吃饭与同学合吃一碗方便面的事:“口袋金融危机……幽静的小道上,只有微弱的灯光陪伴着我们,迎着冷风,我们跑啊跑,觉得以往那常去的路缩短了许多……食堂里除了打扫的叔叔阿姨,已经没有别人了,第一次在这么宁静的“大殿堂”中享受浪漫的烛光晚餐……
讲演可以称之为人类高级、完美的口语表达形式之一,是高水平的自说。它能让学生的讲话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说服力,让听者与说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自说内容的理解,更好地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自说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贮存更为灵活独特的素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靠“背说、仿说、自说”积累素材库,必须坚持不懈地常说。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拥有一个丰富的“文仓”,写作时“以我手写我口”,自然无忧。
陈芙纬,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宁海。本文编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