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作生
2009年1月5日,笔者在菲律宾群岛进行学术考察时,专程赴马尼拉唐人街的菲华商联总会大厦进行拜访,受到理事长陈本显和多位主要负责人的热情接待。礼访之中,陈本显以实际数据和图片资料,形象地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菲华商联总会致力当地民间慈善事业,用捐造农村校舍、组建志愿者消防站以及深入穷乡僻壤为贫苦百姓义诊这“三宝”,积极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与菲律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从而赢得广大菲华民众的好感和爱戴,并多次受到菲律宾总统的高度评价。
在商总大厦的6楼展厅里,我看到了十多块历届总统和部长颁发的金匾及奖状。
“请教理事长,菲华商联总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这三宝的呢?”我开门见山地问道。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亚洲掀起一股汹涌的反华浪潮,而菲律宾群岛也不可避免地卷进了这股浪潮,一些国会议员发表反华议论,并在法律上制订对华侨零售商不利的条款,给华人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机。”陈本显理事长说到此,饮了一口茶,给我缓缓地讲述起他们创建“三宝”的由来。
第一宝:捐造农村校舍,
让菲律宾穷人也能读书
那个年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社会虽然成立了很多不同名称的社团组织,但是各自为政,如同一盘散沙,一旦遭遇风浪,就会无所适从。而当时菲律宾有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政客,经常通过菲律宾国会提出排斥外侨的法案,对旅居菲律宾的外侨,设置了许多限制。因此华侨在菲岛谋生,面临很大威胁,侨社惶惶不安。为克服时艰,广大侨民纷纷提出尽快组织一个高度的领导团体,以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1954年3月,菲华商联总会(简称为商总)终于成立了。
刚开始,商总的先贤们便认识到,要化解菲律宾主流社会对华侨的敌意和歧视,首先应该从争取民间友谊着手,为当地社会贡献一些公益福利的项目。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商总推出了第一个社会福利方案,即捐建农村校舍方案。
当初,商总领导人看到,由于菲律宾国家贫穷,国库没有能力支持扩展校舍的预算,公立学校教室严重缺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口迅速膨胀,教室更是严重不足,难以容纳不断增长的生源。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许多学校只能分上下午上课,或者在树荫下开课。但是一旦逢刮风、下雨天,尤其是台风季节,就被迫停课,学生求学可谓苦不堪言。针对这一状况,商总倡导和发动华商慷慨解囊,捐建农村校舍,以两间课室计为一座校舍,建筑完成后便移交学校。校舍竣工后,要举行落成仪式,商总派出代表,与捐赠者一起来到学校,在欢庆的队鼓声中,校长向他们颁发荣衔及证书,还邀请嘉宾进行剪彩并讲话,整个落成仪式显得非常隆重。在读的学生可能不认识捐建人,可是他们都牢牢记住了挂在崭新校舍墙壁上的那块牌子,因为牌子上面刻有捐建人的姓名。
“打那以后,在商总的750名代表中,掀起了一股争相捐建的热潮,你捐建2座,我捐建4座,更有人捐建10座!仅2007-2009这一届,捐建校舍达600座。如此,逐年捐建,逐年移交校舍,到如今已经累计捐建了逾4000座公立的农村校舍,就是说等于有8000个教室提供给菲律宾穷苦学生使用,几乎覆盖了菲律宾群岛。但这些校舍还是不够,因为穷苦的学子太多啊!于是校方便又开起了夜校,如同工厂的三班倒。这对于广大的菲律宾农村平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说到这里,陈本显理事长用他那宽厚的大手抓着我的臂膀使劲地摇动着,继而又用激动的语调反问道:“徐编辑,你算算看吧,这4000座校舍,每座校舍按100名学生计算,三班倒的课时,就是300名学生风雨无阻地在里面念书。每年该为菲律宾培养出多少栋梁之才?三、四一十二,120万学生在用我们的校舍呵!而这之中,又有许多青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得到政府的重用!试想一下吧,你用血汗钱供他们上学,他们还会来反华排华吗?当然不会!”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商总为农村贫苦百姓捐建校舍的感人事迹,在整个菲律宾群岛被广泛传扬开来,从而惊动了菲政府高层。阿基诺总统在位时,对这一善举非常赞赏,并在她的总统特别基金中拨出3000万菲币(约等于461万人民币),当时的参议院议长狄礼伦从其参议长特别基金中拨出2.5亿菲币,均委托商总承建农村校舍。现任总统阿罗约更是进一步效法,又拨出了6000万菲币;还有菲律宾外交部、劳工部、教育部联合发动菲律宾海外侨民为这一项目捐款,同时将所收到的募款委予商总承建。
言及于此,陈本显理事长又发问:“试想一想,菲律宾政府只有公造部才是负责政府建筑工程项目的部门,为什么政府会把建筑校舍一事,交由商总这样一个民间团体来承建呢?”他答道:“原因很简单,这就是菲华商联总会几十年来用实际行动奉献农村教育,有力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并且收到了很大的成效,赢得广大菲律宾人民的信任和赞誉。在建设农村校舍过程中,商总还以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著称于菲律宾。因此,在全菲律宾,上至总统、国会、相关部委,下至基层政府机构,都高度肯定菲华商总的做法和贡献,从而将其救助建设菲律宾农村校舍的工程交给商总来完成。”
第二宝:组建防火会,
会员舍生忘死感动全菲
“商总的第二宝是防火会。防火会,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消防队。”陈本显理事长用他那夹杂着闽南音的普通话缓缓地说着:“你看到,菲律宾的民居建筑,很多都是木结构,空中的电线网也陈旧老化,因而经常发生火灾,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个华人防火会诞生之前,华人在菲律宾备受歧视。当年唐人街失火,有谣传十分恶毒地称:“华人纵火,以骗取保险金。”鉴于此因,第一支菲华防火会成立了。1965年,菲华防火福利联合总会成立,其后又组织了菲华志愿消防队总会及菲华消防队员联合总会。
到如今,菲华防火会的宗旨已经从自救变为救人,防火会不分是否华人区,一旦接到火警报告,即刻发出施救信号,从而在菲律宾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菲华志愿者防火会由华人志愿出资建设消防站、购置消防设备,实行二十四小时义务执勤服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支队伍现有200个志愿防火队,救火车300多辆,5500多名志愿消防员,遍布菲律宾全国,成为菲律宾国家消防的一支重要力量。
灭火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每一位防火会会员必须经受严格的体能和技能训练。菲华防火会每逢救火时,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哪里有火,就往哪里冲。几乎每次火灾,华人防火会都是冲锋在最前线。有一次,在马尼拉一个叫加渌干的地区传来火警报告,当时防火会的消防车驾驶员未能及时赶到,说时迟,那时快,八十岁老人曾锦泉不由分说,纵身跳上消防车,驾驶着方向盘赶赴火场救火,于是“耄耋老汉舍身灭火”一时被闾里传为佳话。
菲华防火会的队员们用他们年轻的生命与大火进行英勇的搏斗,被火烧伤、被烧塌的物件砸伤乃是司空见惯,30余年中,菲华防火会已经牺牲了数名队员。1983年一天晚上,时年39岁的防火会员张昭明正和家人用晚餐,突然接到马尼拉的拓恩垛村传来的火警报告,于是关照了妻子几句,丢下饭碗就随救火车直奔火场而去。熊熊的大火将队员们紧紧包围在其中,但是张昭明毫无惧色,第一个冲进板屋,把一位孱弱的他嘉禄族老人从火海里抢救出来。但是不幸的是,正当张昭明再次冲进板屋,欲去关闭屋里的天然气罐时,轰隆一声,气罐突然发生爆炸,张昭明被烈焰掀翻倒地,再也没有能够爬起来,就这样,他光荣地牺牲在火场上。
出殡那天,2万多菲律宾老百姓自发赶来,为这位救火英雄送行。被救的他嘉禄族老人及其亲属都怀着悲痛的心情,哽咽着说:“在拓恩垛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是底层菲律宾人,防火会员张昭明殉难,给我们普通民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是我们菲律宾人民的好兄弟啊!”
张昭明为救菲律宾平民百姓而壮烈牺牲的消息,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之后,当地的穷人纷纷解囊,向他的遗孀和孩子捐款;当时的马科斯总统亲自慰问和勉励张昭明的遗属,对这位华人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正如当天的《世界日报》评论员文章所说的那样:“菲华防火会的队员们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追求和谐,勇于奉献,忠于职守,服务社会。正是这种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鼓舞着菲华防火会的队员在灭火救人时表现出那种大无畏的气概,为保护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听到此,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遂问陈本显,这30多年来,菲华防火会总共救了多少场火灾?挽回了菲律宾民众多少损失?他沉思了许久,继而又摇了摇头说:“救火的次数已经无法准确统计,因为太多了!你跟我来,我给你看两样东西,你就会明白了。”说着,他立起身子,牵着我的手,引领我来到一只柜子前面,从柜里拿出两样东西给我看,其中一样是总统奖状:那是1993年,为了表彰菲华消防队员联合总会及其属下的会员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菲律宾总统为之而颁发的奖状并作的题词;另一样东西,是2000年8月,菲律宾雅典耀大学向菲华消防队员联合总会颁发的公共服务奖状,表彰他们为整个菲华社会树立了一个友爱的楷模,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你们对整个社会不图回报的深切奉献,从而向全菲律宾所有的人证明,公共的利益是崇高的目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