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茂 赵小乔
拿到梁力先生《欧行散记》(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年版)这本书的时候,着实为它外表的质朴和平实吃了一惊,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书的封面大都喧宾夺主。往往包装胜过内容。而梁力赠送的大著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其朴素的装裱和略带点抽象感的封面似乎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样的书是不带功利性的,我们应该摒弃浮躁,以快乐的心情享受阅读的过程。
近年来热销的旅行书或者游记大抵有两种:一种是实用性强的,带操作指南性质的,也称为旅行攻略,是对于人们的出行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另一种就是心情类的散文杂记,以作者游走的所思所见所想为切入点。指东道西,喻古于今,具有较强的文化穿透力,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书其实是写给自己的游记,是作者个性化的心灵体验和真情告白。
很显然,《欧行散记》是属于后者。正如梁力先生在书后的后记里所说的:他“更多的是想以率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正因为此,它不是一本旅游观光指南,告诉人们住在哪里,吃在哪里,如何经济方便,如何购物。如何选择景点,如何挑选路线……诸如此类,本末倒置地忽略了人心灵深处的真正体会。
这也不是人文地理探索,非要背负一个沉重的历史或时代的主题,并时时想着对现实有所观照,厚重得让人无法呼吸。
这本书甚至没有旅行游记中常常喜欢运用的大篇累犊的炫耀性的照片,简单省事的代替文字描述——在这个读图时代里,图片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真实感,却无可避免地扼杀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相伴而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乐趣。
这本书的名字也取得老实,老实得像热爱土地的农民,一提起生活,必然要讲水稻,要讲与自己天天打交道的皇天厚土。梁力先生忠诚于自己的内心,简单地取名为“散记”,只是一些闲散的,不成体系的沿途心情;只是一些性情所至的快乐情绪的自然流露。
或者可以这样说,只是因为作者的兴趣。只是因为作者的喜好。甚至只是为了纯粹的记录下来旅途中所发生的一切,将自己最原始、最直率、也是最真实的感受与快乐表达出来,如此而已。既不带任何商业性、先导性的指标,也不带任何感叹式、自省式的观照,更不带载道式的负重性的精神追问。不是,别把那些太沉重的主题拿来说事,作者只是把一路上诗意地行走写出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这种行走有着透明般的快乐,有着一触即发的惬意和舒坦,所写文字,信手拿来。直抒胸臆,见情见性。
在一个有着暖暖冬阳的下午,搬张薄薄的小竹椅,坐在阳光泼晒的消瘦的阳台上,任俏皮的风用看不见的手指将书纸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我们慵懒地,如此这般地跟随着作者到遥远的欧洲闲逛了一圈,从字里行间里,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快乐像是飞了出来似的,那些不同寻常的风景,那些迴异于本土文明的生活习惯,那些阳光下单纯的善良的人,乡村,宫殿,咖啡厅,博物馆,广场,名人故居,名人墓地……
作者像一位久违的好友,娓娓地告诉我们内心的喜悦和深思。他让我们的思绪也飘飞到郁金香遍地的阿姆斯特丹·洁净平和的卢森堡,古朴乡野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奥地利,以及被称为浪漫巴黎的精神源泉的人文左岸,悠然如画的水城威尼斯。等等。在这里,欧洲古老画册中层层透明的生活底片被一一翻开,每翻开一页便翻开了一个国家或城市透明沉静又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明。在碧草蓝天郁金香开的秀美景致里。在咖啡飘香的宁静街道上,在或是阳光明媚或是阴暗沉郁的各大城市中,我们的思绪被紧紧攫取,沉淀在作者所描绘的细腻里,而真实的背景竟然淡淡地隐藏起来,浑然不觉我们其实还在岳麓山下的一处阁楼里。
读这样的书,我们的心也跟随着作者快乐地行走,并想象自己跟作者一起,在欧洲的农场乡村玩耍嬉戏,在宽阔的牧场,凝视弹着各种不同乐器的艺人和疯狂跳舞的人们;想象自己也身处欧洲古老宫殿,感受几个世纪之前,这里穿着中世纪漂亮衣服的官员,公主,王子,国王,仿佛置身童话之中;想象自己去了博物馆,名人故居,名人墓地,与大师进行精神交流,感受大师的博学,遥想大师生前的风采,或生活宽裕,往来于名流之间,或贫困潦倒,用思想、艺术和不屈的精神充实自己,感受一种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还想象自己在某个广场,欣赏各种街头艺术,在狂欢节时与周围的人肆意舞跳,在啤酒节痛快淋漓地喝着刚出厂的新鲜啤酒,不用担心醉后失态;甚而竟然想象自己会有一场美丽、浪漫或风花雪月式的邂逅……
作者游历欧洲各国高度发达文明的同时,亦同时会对比国内的情形做一番评论。相信每一个外出游历的中国人都会止不住有这样的“民族情节”,在仰视,赞叹,羡慕的同时对自己,感叹他们的从容的生活态度,赞叹他们的生活方式。原来生活可以这么过。
大多数了无生趣、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中国人,需要读一读这样的书,需要这样的心灵陶冶,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的话。为什么我们要让短短的人生,在彷徨、忍受、刻板中度过?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从容的生活当然有赖于富有的物质条件,更有赖于内心的自信也坚定,平和之气就是从这种从容的生活态度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这本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有旅行才让我们保持生活的新意,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让我们回来之后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而现在,大多数像我们一样暂时没有条件去感受这种文明和美却又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可以来读一读这本书的。就如作者所说“观光,实则只是一种外表的印象,短暂的接触往往比细细观赏,长久接触所获得的美感更巨大,更迅猛,更强烈,它让你有一种不期而遇,悠忽而去的惊喜和怅惆,在这一息一愁的巨大落差中,你会获得一种更深厚的美感。美在很多时候,就是让你有一种期待,牵挂,失落,遥想。她隐隐绰绰,让你不明就里,有一种长久欲穷其趣的冲动”。让我们在这样的文字牵引下,一步步走近内心的渴望。一步步走向遥远的未来……
整整一个下午时光,就这样轻松快乐地打发掉了。有些不舍地合上书页。是谁说过我们的离开正是为了更好地回来。的确,我们还会再次拜读这本书的。特别是心情阴郁的时候。细细一想,全书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主题,更谈不上宏大的、壮美的叙事,但是,脑海里意犹未尽的却是一系列挥之不去的色彩斑斓的画面。
就这样自言自语,就这样举重若轻,坦诚的记录,真实的表达,这大概就是这本无主题散记的最大主题。观察细致,妙笔生花,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古堡还是弄堂里的石板小路,全都清晰明了且不乏趣味盎然。作者流露出的旅行情感,大多欢快明亮,充满诗意。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而古老的、有人文气息的、流畅的、经典的欧洲。
这本书适合安静的时候看,你可以从第一页翻起,跟着作者的脚步,沿着作者的足迹一路走下去,也可以翻开其中任何一页就开始读,收获突如其来的惊喜。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