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2009-04-23 10:04李幼灵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7期
关键词:自杀护理

李幼灵

[摘要] 目的: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临床分析,探寻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阅住院或门诊自杀患者的病历共38例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死亡者共10例,占26.34%,自杀未遂者共28例,占73.66%。精神分裂症最多见,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为自缢。结论:提高护理质量,加强责任心,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区管理,去除危险因素是预防自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自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114-02

自杀是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主动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意识障碍下和被动采取的行为不能称为自杀。精神病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某些精神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等自杀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60~120倍[1]。故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现象较为常见,据报道[2]自杀死亡的发生率占精神病患者总数的0.19%,占精神病患者死亡数的12.24%,精神分裂症占84.62%。自杀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预防和阻止精神患者的自杀,已得到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住院及门诊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自杀行为发生的规律,以期探寻预防对策,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的病历及门诊病历进行分析,有自杀行为者共38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5例,占66%;情感性障碍11例,占29%;焦虑症2例,占5%。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5±8.72)岁,平均病程(7.56±4.38)年,职业:务工人员3例,农民4例,干部21例,学生5例,教师5例;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8例,初中11例,高中7例,大专及以上9例。

1.2方法

调阅相关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住院和门诊病历,检出有自杀行为的精神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2结果

有自杀行为患者共38例,其中,自杀死亡10例,10例中,精神分裂症7例,抑郁症3例;住院患者6例,门诊患者4例;自缢死亡5例,服毒自杀3例,溺水死亡等2例;自杀前有先兆者7例;既往有自杀行为者4例;发生于夜间6例;发生于工作人员或家人无暇顾及者5例。自杀未遂者28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抑郁症6例,焦虑症2例;住院患者13例,门诊患者15例;自缢自杀13例,跳楼8例,服毒5例,跳河2例。住院患者自杀均选择凌晨或中午工作人员较少时或乘人不备时。

3讨论

3.1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精神病症状支配下引起的自杀占精神病自杀总数的93.2%,其中,精神病性症状占63.9%,主要为幻觉、妄想、怪异的思维所致。情感性症状占29.3%,主要是焦虑、抑郁[3]。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仅次于抑郁症,但由于发病率高,病程长,自杀的绝对数占首位[4]。据报道[5],大约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部分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对精神病没有正确认识,或者认为患了精神病被社会鄙视,世人冷淡,逐渐产生厌世念头;或是对自己在患病期间的某些病态行为感到极度羞耻而自杀;或是无力支付药费,妻子离异,愿望未遂等心理负担过重而自杀[6-8]。

一般情况下,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采取“隐秘式”,也就是乘人不备,有些意识清楚的患者自杀是有计划的,因此,多在凌晨3∶00~5∶00工作人员非常疲乏时采取行动或乘患者吃饭、服药时躲在厕所里自杀[6、9、10]。据报道[3、6、10、11],自缢者最多,占27.5%~61.8%,其次为自伤、服药等;自杀前有先兆症状者可达78.64%,既往有自杀行为者占44.62%[2]。

3.2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预防措施

3.2.1严格检查入院时随身物品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和日常生活所需,身上有时带剪刀、绳子等物品,这些物品可为其本人或他人提供足够的自杀条件,所以入院时应仔细检查,全面更衣。

3.2.2加强病房内物品和内部管理办公用品种类繁多,不乏有些危险品,每班要认真交接班和检查,检查室内电路、窗户、床铺等。发现物品及时解决,同时加强病房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巡视制度,特别在开饭时间和夜间,护理人员对有自杀企图的患者心中有数,加强药品管理和发药制度,坚持“发药入口,看药下肚”制,严防藏药现象发生。

3.2.3加强探视者的管理首先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往往向家属提出一些近乎合理的要求,如要头绳、水果刀等,警惕性不高的家属往往会满足患者的要求,因此探视时应有工作人员陪视,不要因为工作忙或人情关系而粗略行事,另外也应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3.2.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患者自杀前往往有一些征兆,如对病友流露出活着没意思,非常惦念家中孩子或老人,向工作人员借纸和笔写告别信;突然情绪低落,垂头丧气,退缩,少活动,走坐不安,不语,有的则直接说自己想死;家属探视后情绪改变,某些药物副反应,如药源性抑郁,静坐不能等导致患者自杀。总之,只要细心观察异常反应,认真思考,关心体贴患者,达到心理沟通,就会发现其根本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以防患于未然。

3.2.5掌握自杀发生的规律自杀发生时间以夜间特别是凌晨,这与5-HT昼夜节律变化有关[12]。因此,夜深人静,值班人员少,又处于疲劳状态,患者摸清规律,趁机自杀。其次是进餐时,患者和工作人员都集中于餐厅,患者谎称去厕所或洗手而趁机自杀。因此,工作人员要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保持旺盛精力,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3.2.6对自杀行为的诊断评估及干预有研究表明猜疑、抑郁和自杀行为之间有明显的关联[13],也有研究表明在幻觉和自杀行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联系[14],一些量表的应用有助于临床上评定自杀风险[15],如贝克抑郁调查量表(BDE),自杀观念量表(SSI),自杀意向量表(SIS)。通过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减少自杀死亡的发生。

3.2.7做好健康教育,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增加社会支持患者患病期间往往有某些不正常或有碍他人的行为,当病情缓解后,首先感到抱歉和不安,此时应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同情,这对患者来说将是极大的安慰,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重新唤起生活的信心,如周围人不理解甚至再刺激患者,将会使患者感到前途无望,出现自杀念头。加强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如何去分析,面对现实生活,同时应指导家属如何观察病情,提高其早期识别患者行为异常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督促患者规律服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减少患者自杀的有力措施之一。

3.2.8康复治疗与社会功能的锻炼精神患者康复后还要回归到社会中去,承担一些必要的责任和义务,故精神患者在康复出院前,要进行必要的社会功能锻炼,比如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等,进行卓有成效的康复治疗,否则也会增加自杀的风险。有报道社区康复“上海模式”[16]行之有效,定期回归社会,也收到较好的康复效果[17]。

总之,精神患者自杀是一个严重问题,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康复治疗,取得患者家属的合作、社会的支持,减少复发;同时,注意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内涵建设,消除隐患,尽可能地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acobs D.Duicide and clinical practice[M].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92.131-146.

[2]饶克明.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十年间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病例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1993,新5(1):15.

[3]王鹏,李业平,何思忠,等.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2):90.

[4]姚芳传.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观念和行为[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4,17:331.

[5]陈佩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特征和原因[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1988,15:104.

[6]蕲志强,王军锋.精神病患者自杀现象的预防及护理[J].健康心理学,1995,3(合刊):125.

[7]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7.

[8]钟华.精神科急诊抢救中的自杀32例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2):97-98.

[9]王艳玲.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山东精神医学,2000,13(3):51-52.

[10]刘悦玲.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分析与护理[J].中原精神医学,1999,5(2):111-112.

[11]刘素贞,路英智,徐桂莲,等.精神患者自杀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原精神医学,1999,5(4):237.

[12]李红政,雷美英.国外有关军人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3):141.

[13]Messias E, Kirkpatrick B, Ram R, et al. Suspiciousness as a specific risk factor for major depressire episodes in schizophremia[J].Schizophr Res,2001,47:159-165.

[14]Nordentoft M, Jeppesen P, Abel M, et al. OPUS study:suicidal beharior,suicidal ideation and hoplessness amony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pspchesis,one-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Br J Psychiatry,2002,181(suppl43):98-106.

[15]印海翔,郑军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自杀行为的判断及防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4):319.

[16]张明园,严和骏.上海市社区精神康复和防治工作[J].上海精神医学,1990,新2(3)

[17]冯永林.慢性住院精神患者定期回归社区的康复效果[J].上海精神医学1993,新(4):261.

(收稿日期:2008-11-12)

猜你喜欢
自杀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新发现致洪深的三封信函
过失相抵规则在侵权受害人自杀情形的适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自杀”的教授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牵涉四国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