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玲
合唱是一门集音乐的和声、旋律、节奏等多声部变化的、由许多人共同用声音编织起来的立体艺术,它讲究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之间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衬。合唱与其他姊妹艺术类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演唱的直接性。合唱艺术表达方式最简单、最准确、最直接抒发人的心声,“歌由心生”,是一种以人声直接演唱为手段的艺术形式,此乐器人人都有,携带方便,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演唱,人数可多可少,易于组织。2)体验的感官性。歌唱是情之所使,兴之所至。合唱作品直接作用于参与者的情感,演唱者最能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使演唱者的情感得到很好的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升华。同时,对于听众也同样最能调动起其内心世界,达成共鸣。3)作品的抒情性 。每一首歌唱作品都包含一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等精神活动,通过这些精神活动使人联想起相应的对象和景物,从而使人的情感与美浑然一体,不断提高人对美的鉴赏力,丰富内心情感。4)精神的鼓舞性。“音乐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合唱作为音乐的主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在鼓舞人心、昂扬斗志、坚定信心等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社会作用。
一、合唱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石,他们的思想及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的形象,是建设和谐校园重要的一步。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校领导是倡导者,校领导要充分利用艺术的特殊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兴趣和爱好,使其获得知、情、意、行全方面发展;塑造教师“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格;不断增强学生及教职员工的主人公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师生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和“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形成互敬互爱、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
合唱在对人的培养方面具有以下作用:1)合唱陶冶人的情操。合唱艺术以最易于表达情感的人声作为乐器,合唱作品的演唱音色需要根据作品风格合理采用,如民歌作品演唱声音明亮集中、西洋作品声音浑厚纯净等;演唱力度可从最弱PPP到最强fff之间变化;演唱音域可以从大字组的F音到小字二组的c音。同时,合唱的呼吸可以同时使用整体呼吸、声部呼吸和循环呼吸三种方式,使其达到连绵不断的效果,构成了合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再加之语言韵律的美,直接体现时代的需要和人们的共同心声,可以唤起师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和追求,使情操得到陶冶;2)合唱是爱国情操思想教育的良好方式。合唱自传入中国百年以来,正处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政治斗争、社会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作为同人民政治生活联系密切的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曲折的反映着这种社会政治变革,师生通过演唱这些合唱作品,可以更加生动的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不断激发爱国热情以及爱校的热情;3)合唱是培养团队精神、集体观念最好的方式之一。合唱是由两个以上构成纵横关系的声部协同进行、和声与旋律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合唱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一种集音色、表情、力度、速度、气息、感情等因素高度统一的艺术。要达到这种统一,需要队员从集体出发共同努力。通过这种协作训练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配合意识,达到创造力和纪律性的辨证统一,不断巩固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高校里不管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团结和协作无处不在,否则不但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而且会破坏学校这个整体;4)合唱能增强人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合唱是一种集体行为,无论在感情、旋律、力度的和谐方面,还是声部的平衡方面,都需要个体不断的调节自己,通过适应他人的特点,使个人服从声部及声部服从整体来达到要求。现在高校独生子女较多,家庭和社会的宠爱易使他们事事以个人为中心,难以适应他人和社会,而合唱需要抹掉个性绝对服从整体,因此,借助这个艺术形式为教育手段,可以潜移默化的调节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制力; 5)合唱是培养“和谐”的最好方式之一。有关“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在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2005年的人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指明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和谐校园的主体包括一切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人员,他们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合唱作为一门最能凝聚人心、团结协作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人进行教育和提高,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指异物相杂又和乐如一,即矛盾的各方面相辅相成又对立统一;合唱的“合”指人的团结一致.合唱最终展现的是个性服从整体后的和谐状态。《国语·周语下》中单穆公、伶州鸠的审美评价:“声和才能心和、心和才能人和”。合唱作为声乐交响形式的艺术,其完整的演绎是对一种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追求,让参与者心灵时刻记住美好,心适则行适。正如中国音乐界协会分党组书记徐沛东强调:“合唱事业越来越显示出其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是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最好体现,……”
通过合唱及其和谐的声音,高校师生更能直接感受到和谐的温馨和愉悦,使他们更愿意为创造和谐的校园不断努力。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文化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两两相互依存高度融合,高校要保持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基础。而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发挥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
合唱作为高雅的艺术文化形式之一,表现的就是和谐之美。它要求个体感知与群体感知的高度统一,是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的调节过程。合唱活动中的团员之间、团员与指挥之间、各声部之间, 和谐合作无处不在。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人处于群体的环境之中时,群体的背景、大社会的文化环境,都会对个人的行为发生"高度集中"的影响,通过从众行为使人融入到互相协调、群体共同作业的和谐背景之中。合唱训练的过程,必须避免个人声音的独特化,是把众多的个性声音变成共性声音,达到与整体统一的过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尤其提到“学会共处”是做人做事的重要保障,是培养人的合作意识、建设和谐集体的基本保证。
和谐校园包括师生身心和谐发展,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谐发展,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等各方面。合唱不管从艺术本身还是社会功用方面,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我校举办的多次全校性合唱比赛中可以看出,师生们通过合唱进一步提高了艺术品味,更能与校园“同呼吸,共命运”、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更能体验到对集体作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责任感,把更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带到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之中。
可见,合唱对于建设和谐的校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对建设校园合唱的建议
1.要思想重视:充分认识合唱的特点和功用,尽可能利用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作用,为建设和谐校
园提供多条途径; 2.要建设好一两个合唱团体,如学生合唱团和教师合唱团,进行专业的训练,培养一批合唱艺术的引导者,并适当地开展合唱艺术演出,以此建立校园合唱艺术的氛围;3.要开设合唱艺术选修课,集中欣赏经典合唱曲目,增进合唱训练的认识,更广泛的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并了解合唱在自身成长中的意义;4.要定期开展全校性合唱比赛或活动,邀请专家点评,提高师生的合唱艺术品味;鼓励领导、老师共同参与,创造与学生合作的机会,融洽感情;设立各种奖项,以精神鼓励为主,技术竞赛为辅;以此为契机,开设合唱指挥培训班,为各院系培养一两名此类人才,从而提高活动水准。
结语: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之一,“和谐”即充分体现了校园建设的目标,也引导着师生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学生的人生观。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精深知识和高尚人格的社会接班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学科各教育方式的优势,挖掘学生潜能,使其全面发展。艺术在培养人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视自身情况,利用如合唱这种简单方便的艺术形式,努力培养合格的人才,建设和谐的校园。
(责任编辑:李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