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配合模式构建

2009-04-23 10:03宋祥弟
新媒体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电子数学

[摘要]通过对电子与数学教师的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为电子专业课数学教学提供必要的师资保障。为交叉学科教师培养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关键词]配合模式 电子 数学 交叉学科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38-01

一、研究的背景

在职业教育倍受重视的今天,各校在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突显出一些阻碍教育改革的因素。而在课程综合教学方面的问题就显得尤为棘手,电子专业在突显专业技能过程中在理论方面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理论课中最基础也是关键是电子技术与电工基础课,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很多,而让数学教师来教相关知识又不成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就出现了两种教师的不衔接,造成让学生自己去处理。而职业高中学生入学时数学底子相对薄弱,不能担此重任,就形成了理论学不好,自信心不足,影响了学生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校承担了常德市级课题研究“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数学内容的配套研究”,其中就电子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配合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

二、研究的内容

在学科发展中出现了交叉学科与边沿学科,在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培养交叉型的教师也势在必行。在电子专业中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就需要交叉型教师。在现有师资基础上,最好的方法是培养这种教师。如何来培养这种教师呢,在我校形成了如下一种配合模式。

(一)配合模式在对象上如何确定。是培养电子专业课教师去教数学知识,还是培养数学教师去教电子专业相关数学知识的问题。我校选择了培养数学教师去教电子专业相关数学知识。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根据职业学校师资现实基础,我校文化课教师相对充裕,而电子专业教师相对紧张;(2)基于数学理论体系的考虑,要培养电子专业教师去教数学,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有优势,但在教数学知识方面,存在理论不足,体系不严等诸多问题。

(二)配合模式在形式上如何安排。

1.将两个专业的教师安排一个教研室。团队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的学习活动及过程。目的是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总和,使个人在团队中快速成长。先要从形式上解决配合模式上的需要,建立一个合作的环境。在一个教研室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团队的力量,有了共同的目标。

2.数学教师听电子老师的专业课。注重跨学科的关联,综合化是和课程的整体结构相联系,它所关心的核心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问题。在交叉模式和问题模式在展开教学中必须解决学科的关联。数学教师应该了解电子课程的知识类型。

3.实施同伴互助,推行“教师合作伙伴”活动。我们积极推行“教师合作伙伴”活动,鼓励交叉学科教师二人自主结伴,共同制定合作计划,约定每学期共同研读的专著,共同研究的教学专题与准备共同执教的研究课。这样,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4.课例研讨:在专题培训中学习,在课例研讨中成长。专题培训帮助一线教师寻找并确立目标,扩展思路。每个学期组织一堂以上教改研究课。通过课例,研讨教学改革的方向,确定教学法。

5.网络互动:在网络平台上学习,在互动跟帖中发展。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师的学习不再仅限于书刊杂志,网络平台是一个更大更新的学习加油站。自开学初我校校园网建成后,老师们纷纷在论坛上传叙事文章,推介好书好网站,学习名师课堂,积极跟帖回帖等。

三、配合模式在措施上如何保证

(一)寻求专家的引领指导。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教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因素。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我们参加了市教科院组织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会。学校每期邀请市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到校指导教学,通过听课、评课、查看教学笔记、教师座谈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保持稳定的高质量教师群体,激励机制是很重要的。为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建立校本研究激励机制,学校组建专门的教学研究团队,成员每学期按课时固定计算工作量,对教研发表的论文进行奖励,组织相关人员到外面交流学习。

(三)实施捆绑式科研管理。在二年实践中,成立教研团队,团队管理由课题主持人负总责。摸索了“教研-教学-教材-项目”捆绑式建设的模式,其核心是:围绕学生教学需求,发挥学校教师优势,集聚研究队伍,把教研发展、人才团队、项目建设“捆绑式”建设,并实施管理。在实施“捆绑式管理”的过程中,集中各种资源扶持主体专业和课题研究。负责经费开支、教研计划实施、效果检查。

四、研究的成效

(一)教研室教研氛围更浓。通过课题研究,电子数学教研室一起进行教学研究,每周不下二次的集中研讨,每月一次的教学案例会商,课题进展商讨。对学生的学习,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理论的探讨。教研室围绕教研开展活动更主动,成果更明显。一个学期来教研室就有三篇文章准备发表。每人撰写论文最少一篇。

(二)教师权威提高明显。以前我校数学教师在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太受学生欢迎,有时学生在上数学课时自学专业课知识。经过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合,了解了专业要求,讲解针对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一学期来,学生对该班数学教师满意率达到了98.7%,较其它班级至少5.3个百分点。

(三)教师凝聚力加强。通过相互配合,教师在活动中了解了同事,发现了同事的优点,了解了同伴的能力,有很多事渐渐变得相互依靠,伴着研讨的深入,教师由同事变为伙伴,由伙伴升为好朋友,开始是定主题研究,后面成为了“凡事”的探讨。久而久之,有几个朋友还常形影不离。

(四)教研组具有应变与生存优势。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与研究是“共生互补”的,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他们在保留原有教研组格局的基础上,对教研组进行了适当改造,使之逐步变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针对不同教师群体,根据教学能力、兴趣、爱好等建立学习、研究小组,对共同关心的理论与热点问题组织学习、讨论,促使教研组向研究型、学习型转化。

本文为:常德市“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数学内容的配套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陈继泽,职业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2005,(2).

[2]姚汉芬,职业高中数学基础教育中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8).

[3]梁俊,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14).

[4]孙赟,就业导向下教学效果的社会反馈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08,(09).

作者简介:

宋祥弟,男,任常德工业学校教务科副科长、讲师,应用技术教育理学学士学位、湖南省电子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研究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电子数学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
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对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