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春
教学内容:6年级劳动与技术《易拉罐——变变变》。
教学背景与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作品缺乏学生的个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制作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易拉罐——变变变 》这堂课中,我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了欣赏、激趣、探究、交流、制作、评价等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易拉罐工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体会易拉罐工艺的制作。
教学难点:运用材料制作,并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用具:易拉罐、剪刀、双面胶、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自己亲手做的手工艺品,大家仔细看看,能不能指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些都是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如:酒瓶、龙虾壳、石头、铁丝,这些材料制作而成的。大家平时有没有在吃完或用完某些东西后,想过再把它们加工成工艺品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易拉罐来制作工艺品。(板书课题。)
二、作品欣赏,方法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收集好的铝制易拉罐,看看、摸摸、捏捏,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师归纳:质地轻薄,光泽华丽,有弹性,易剪切,易造型。)
(打开课件易拉罐作品欣赏。)
师:正因为易拉罐有这些特点,所以它可以制作出各种手工作品。
师:今天,我们就让这些易拉罐活起来,变成我们想要的各种事物。一个易拉罐,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我们用剪刀代替笔,把我们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以制作狮子为例进行制作步骤探究。)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一下把易拉罐制作成狮子需哪些步骤。
教师适当提示,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师:了解步骤之后,我们怎么对易拉罐进行剪切呢?从哪里着手?(提示学生根据不同的分工,落料时要先定位。)谁愿意上来试试?
(教师指出学生演示时错误的方法,并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切割方法及强调注意安全,接着演示打磨、刮压等方法。)
师:请同学再观察范例,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造型变化。)
师:雄狮身上最有特点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制作方法。)
(狮头形状和毛发造型结合课件雄狮图片和范例作品,师生共同分析毛发和五官的造型及具体制作方法,演示卷曲方法。)
师:整个分部件造型完成之后,应按怎样程序组装?
(应由下到上、由里到外。)
师:小组同学协商一下,制作一只有创意的雄狮,然后由组长分工。看哪组制作得最快,最有创意,最后我们来评评奖。
(生制作,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三、实践制作
1.确定主题。(依据主题来制作各种形象,比如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等。)
2.采用剪、折、卷、接、拧、粘等技法加工。
3.合理分工,集体合作。
4.注意安全,不要伤到手,剪下的碎片不能随意丢弃。
(生尝试制作,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师评,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制作奖。
3.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多多留意,开动脑筋,用你灵巧的双手去创造,那么生活中一些很不起眼的东西,可能都会成为精美的工艺品。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八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