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启示

2009-04-22 09:15王启超
党史文苑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改革开放

王启超 王 海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给予许多深刻的启示: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和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把本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必须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我们坚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明天。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 启示 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愈益强盛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1]P628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可以说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背景下,中国正在以她国力的再度强盛扭转着这一运动低落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局面,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和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这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真理的科学理论,他始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2]P12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搞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人就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和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理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统一战线的思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新的理论与政策;发展了苏维埃制度,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国后,毛泽东又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改变苏联的传统模式,提出以公私合营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方式,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建设方针。中国人民正是沿着这条具有本民族特色道路由弱渐强,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P7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的优良传统,坚持不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胡锦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人民正是在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总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各国共产党人只有在发展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在坚持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用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努力探索并找到反映时代特征、适合本国国情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才能推动本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能随之繁荣昌盛。

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前提

马克思揭示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性,强调社会主义建立的“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否则,社会主义社会将没有任何物质前提,将建立在纯粹的理论上面,将纯粹是一种怪想。列宁从俄国建立和巩固新制度,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根本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经济文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有合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不上去,社会主义就缺少必备的物质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问题。对于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更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是全面的,社会发展也应当是全面的。搞好经济建设,可以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但经济搞上去了,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繁荣的经济,也需要有繁荣的文化,需要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中国以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突破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根本出发点问题,并且在共同富裕过程中充实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坚持生产力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按照客观规律要求和特殊国情实力推进建设,在世界社会主义经受挫折时,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活力。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3624亿元,经过近30年地改革开放,至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9.7%,增长速度极为罕见。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人均GDP过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的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社会管理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在短短的30年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紧紧扭住了“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之所以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根本原因在于,它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即改变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巩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强大的政党作为推进事业的核心力量。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往往是同执政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执政党的建设搞不好,社会主义很难搞得好;社会主义搞不好,人民不满意,执政党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世界上102个国家有近150个共产党或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党员人数过万的有36个,其中执政的6个,参政的近20个。从地区分布看,亚洲38个,非洲13个,欧洲55个,大洋洲3个,美洲40个。由过去的共产党改名或分裂出来的左翼党约20个,主要分布在西欧和东欧地区。我国和越、朝、老、古四国顶住了压力,稳定了局势,保住了社会主义的阵地,这与它们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分不开的。就我国而言,自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党就十分重视自身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的“三反”运动;1957年开始的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1979-1982年,为加强党的建设,党的中央会议上先后通过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规定》《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全面整党历时达三年半;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又聚精会神地抓紧了党的自身建设通过了《关于加强当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98年11月开始,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批分期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0年,全党又开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P48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才使得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四、把本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来说,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新道路。这是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道路,但不是一条孤立的道路。世界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也需要各个国家的发展。马克思早就强调社会主义不能在封闭的地域性环境中发展,列宁也提出社会主义要在与世界联系中生存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4]P117闭关锁国,远离世界,只能导致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的衰退。当今世界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既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发展的挑战。社会主义只有面向世界,加强与世界的联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有更好更大的发展前途。实行对外开放,把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与其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求同存异,在借鉴中发展,在比较中展现优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提供的一条重要经验。

五、社会主义是多样性的统一,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的过程中,只要把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其模式必定是多种的,道路必定是多样的。不可能存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存在一条固定的道路。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必然会产生出不同色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演变过程。邓小平总结了现实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观点。他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4]P292“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P2-3又说:“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4]P261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相互联结、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相互联结,构成世界多样性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社区,其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存在鲜明的特性,都可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观点,是合乎辩证法的。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友好共处,彼此交流,取长补短,互相竞争,共同前进,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丰富多彩,必将大大增强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