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研究

2009-04-21 06:44张金霞
企业导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构建对策

张金霞

【摘要】 旅游产业集群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和形成的基础,提出了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和大武汉旅游产业集群、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和西翼旅游产业集群三个副圈的思路,最后阐述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对策

区域(城市)旅游合作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自1988年两省一市合力兴办的“江浙沪旅游年”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合作实践就初步展开。之后,跨省区的“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旅游区(带)、中原旅游协作区、长三角旅游圈、珠三角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圈等的旅游合作相继出现。可以说,中国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它是中国国内旅游业逐步从粗放经营的初级阶段走向成熟的标志。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这给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

武汉城市圈是中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出游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部地区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经过6年的实践,武汉城市圈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圈内旅游业整体的竞争力。然而,相对国内重要城市圈和周边城市圈旅游业,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没有成长为国内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区域旅游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武汉城市圈处于弱势地位,见表1。

表1 武汉城市圈与国内部分城市圈旅游主要指标(2007年)

资料来源:《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事业规划提纲(2008—2012年)》,武汉市旅游局,2008年。

由表1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也低于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两项指标人数和收入分别相当于河南的47%、54%。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2、武汉城市旅游圈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形成了一花独秀的局面(见表2)

表2 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圈旅游主要指标(2007年)

资料来源:湖北旅游统计便览,湖北省旅游局,2008年。

由表2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除武汉稳居龙头老大外,其它城市在湖北省17个旅游城市中都处在较后的位置,甚至垫底。这进一步反映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此外,在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区域合作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地方政府的意愿,其合作主要是重形式,重研讨、重宣言、重宣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和手段,特别是各地旅游企业反应不够积极,这些问题制约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

二、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是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进一步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呢?一种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应运而生。旅游产业集群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持企业、机构在一定旅游目的地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它大体上包括三个基本层次:由旅游吸引物构成的核心层,由食、住、行、游、娱、购等相关旅游企业构成的紧密层,为提供支持作用的供应者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旅游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等构成的辅助层。

武汉城市圈内9座城市地处我国的中心腹地,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品质佳,有特色,互补性强,旅游业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较慢,究其原因,行政区域造成的旅游资源优势不能发挥效益,旅游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是重要原因。而解决路径之一就是建立旅游产业集群圈,它是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1、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

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必须有旅游产业的聚集,并形成规模优势,而旅游圈内的9个城市,具有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在文化上是一种同源关系,互补性强,其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因而在旅游发展上的也具有共生性的特征。通过建立合作的专门机构,加强旅游规划,开发各地特色旅游产品,共同开展对外宣传促销9市间客源互动,进行旅游教育培训的合作,推进旅游企业对接,加强共同市场的管理,规范旅游秩序等措施,进而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必然会加速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发展。

2、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转变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武汉城市旅游圈内的旅游产业是“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从经济组织的角度讲,表现为分散布局和分散发展,缺乏群体规模效应,资源共享利用率低,资源和环境破坏也较严重。只有通过集群式发展,提高资源共享程度,通过群体规模效益和共生效应,降低基础设施、资源与环境破坏的成本,才能促进生产手段和技术升级,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3、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培育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

旅游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是集群内旅游企业对知识累积、学习能力、社会网络、协同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机整合能力。经过6年的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开发和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同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核心能力。因此,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可以加快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竞争能力

旅游产业集群为圈内旅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双重机会。首先,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革新技术、创新旅游产品、改进服务质量。其次,旅游产业结构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优化。竞争使旅游产业内部的分工更加专业化,合作使旅游企业间形成的产业链更加紧密。再次,促进旅游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展开竞争。集群内旅游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它必将对提升武汉城市旅游圈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解决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三农”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

这是由旅游产业的核心产品具有不可运输性和旅游产业具有关联性特征决定的。旅游产业集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旅游产业集群也不例外,通过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牧、副等产业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

三、建设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想

1、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另外,旅行社大力整合各城市旅游资源,推出各种适合团队的跨区域旅游线路,相关市区的旅游部门也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整合,推出适合散客的新型旅游产品。

(3)以旅游企业品牌,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武汉城市圈应发挥重要旅游企业的优势,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合,把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争取1-3家旅游企业上市。

4、建立旅游人才支撑体系,实行旅游人才开放政策,为武汉城市旅游圈提供合格人才

旅游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为此,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武,汉市的科教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支撑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实行人才的开放政策,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为周边城市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旅游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大力引进具有先进知识、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先进理念、经验的管理人才,以保证圈内人才的需要。

最后,我们还要树立大区域开发观念,把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产业集群融人周边更大的产业集群之中。通过在武汉城市旅游圈内建立旅游产业集群,不仅使圈内5.81万平方公里的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而且将在互动中影响宜昌城市旅游圈(以宜昌、荆州、荆门、恩施为组合)、襄樊城市旅游圈(以襄樊、随州、十堰为组合)等地区,进而影响湖南长株潭城市旅游圈、江西南昌九江城市旅游圈的发展,并有力地推进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壮大与发展。

五、结论

与国内其他重要城市圈相比,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且内部发展很不平衡,形成了一花独秀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

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路径,也是圈内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有利于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转变圈内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培育圈内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提高圈内的旅游竞争能力,而且有助于解决圈内的“三农”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等。

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圈的构建具备了资源、客源和设施等条件,它们是形成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圈的强大基础。本文提出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并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分别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大都市旅游产业集群副圈;以孝感为中心,包括仙桃、潜江、天门的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以鄂州为中心,包括咸宁、黄石、黄冈的西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

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可概括为: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来推动,文化是底蕴,人才是关键。

综上,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必将极大地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旅游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使武汉城市圈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湖北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腾飞。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湖北省旅游局,2007年。

[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事业规划提纲(2008—2012年)》,武汉市旅游局,2008年

[3]丁宗胜,整合旅游产业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湖北旅游政务网http://www.hubeitour.gov.cn/

猜你喜欢
构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